環球時報.環球網消息:1月15日,在美軍太平洋總部司令基廷訪問中國期間,與中國軍方交流、討論包括「小鷹號」等問題之時,臺灣相對嚴謹的媒體《中國時報》突然爆發炒作已經冷卻的「小鷹號」事件的續集,這些動作顯然有其目的。1月15日,臺《中國時報》一篇「中共意圖形塑臺海為內海」的文章稱:
解放軍海軍近年除頻頻傳出與美軍艦艇在西太平洋發生海上對峙外,大型艦艇南來北往,更刻意舍臺海不走,直接繞行臺灣東面海域。臺軍方高層就分析稱,解放軍有意「讓例外變習慣」,藉此舉動在無形間把臺灣海峽變成大陸方面的「內海」。
臺軍方高層分析,去年十一月「小鷹號」航母戰鬥群刻意取道臺海,也有去除臺海被「內海化」的意義,並有維護和宣示臺海仍為國際水道的目的。
文章稱,自從二○○二年十月,臺灣軍方首度公開解放軍北海艦隊「哈爾濱號」繞行臺灣東面海域後,原本一向貼著大陸海岸線南來北往的解放軍海軍,近年來已藉軍演和出訪名義,頻繁改走臺灣東部海域。
據觀察,解放軍海軍近年來打出艦艇出訪的軍事外交口號,除外交目的,也刻意藉軍艦出訪訓練遠洋作戰能力。
其中較特別的是,假若解放軍海軍要訪問的是南方的東南亞國家,就會刻意派遣距離較遠的北海艦隊出訪,如果是訪問北半球國家,則反而會派遣南海艦隊擔綱,並在出訪過程刻意繞行臺灣東岸海域,如此除強化第一島鏈以外作戰能力目的,其實也帶有在政治上將臺海形塑為中共內海的目的。
相反地,以往美軍艦艇要往返南海或印度洋,大多是行走臺灣東面的公海,去年十一月下旬「小鷹號」遭香港拒絕靠岸後,北返日本時卻也特別取道臺海,當然除了藉此動作在軍事上向北京「示威」外,有高層官員也認為,此舉也有破除臺海被大陸「內海化」的目的。
「小鷹號」這次遭到解放軍潛艦監控,就是一艘原在臺灣東部海域活動的宋級潛艦,雙方更在臺海對峙長達二十八小時,期間臺灣軍方卻無法掌控解放軍潛艇行蹤。
而去年解放軍艦隊在四、五月間,甚至還曾公開繞臺示威,對於解放軍在臺灣東岸活動頻繁,臺「國防部」內部報告也坦承,解放軍在新式作戰艦陸續完成列裝後,確實已有能力在第一島鏈附近海域遂行作戰能力。
臺軍方承認,解放軍近年將「旅洲」、「旅洋」及飛彈驅逐艦和「江開級」飛彈護衛艦,以及商級、晉級、宋級和K級潛艇,多編入東海和南海艦隊,目的就是為了在海上對臺形成南北箝制的態勢,目前已有能力在第一島鏈作戰。
此外,解放軍未來若完成整建「瓦良格號」航空母艦並編成航母戰鬥群,將提升解放軍遠程、跨海的兵力投射能力,並有計劃派遣作戰艦、潛艇等於臺東部海域熟悉戰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