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變局中突破,在挑戰中創新,已經收官的新一季《聲臨其境》在嘉賓陣容、賽制模式等維度全方位出新,和關鍵時期文化類節目的正向價值引領,實現了收視與口碑的雙豐收。
文 | 霓星
賈乃亮為《康熙王朝》中的陳道明配音,一開口便氣場全開,氣口和情緒的處理完整流暢,情感的爆發和感染力更讓觀眾直呼是聽過的最好的配音版本;郭麒麟搭檔劉端端為《大人物》配音,脫稿的演繹驚喜不斷,隨著跌宕起伏的情節,他利用誇張多變的語氣將趙泰的囂張跋扈闡釋得絲絲入扣;用親情的力量打動人心,張含韻為《尋夢環遊記》中的小男孩配音,不僅聲線高度還原,甚至奔跑時的喘息和慌亂也精準表現了出來……
正如最終成為《聲臨其境》第三季觀眾最喜愛聲音的劉琳所說,「演員不是什麼角色都能駕馭得了,但在《聲臨其境》可以實現。」儘管年度聲音大賞已於4月11日落下帷幕,網友們還在回味著年度聲音大賞中聲聲入耳的精彩片段。
去年年底,《聲臨其境》第三季在千呼萬喚中回歸,帶著行業和觀眾對這檔原創聲音節目的諸多期待,面對堅守初心和創新升維的難題,節目用收視與口碑的雙豐收做出回應。截止到4月11日,微博話題#聲臨其境#閱讀量達84億,討論數超687.8萬,收割全平臺熱搜120個,配音內容、嘉賓互動等多次登上微博熱搜榜單,並在抖音、豆瓣、知乎、今日頭條等多平臺持續發酵。
連續14期問鼎收視冠軍,光明日報點讚《聲臨其境》第三季「在堅持深耕配音藝術垂直領域的基礎上,注重演員專業度與配音趣味性的深層結合,實現了藝術審美、網際網路表達和觀賞價值的和諧統一。」
回望整季節目,在一眾「驚豔」評價的背後,《聲臨其境3》做對了什麼?
在藝術中升級不停,
不止於「聲音表達」的魅力
經過兩年的口碑沉澱,節目的收視與受眾基礎穩固,但《聲臨其境》也面臨著擺在所有品牌節目面前的難題:內容和嘉賓是否會資源耗盡?如何避免觀眾產生審美疲勞?
一場大刀闊斧的革新已經做出了回應。
節目還沒開播時就迅速在網際網路端引發評論熱議,原因是節目公布的全新主持人陣容「濤聲依舊」組合。風格迥異的周濤和杜海濤二人在吐字發音、串場習慣等方面都有著完全不同的處理方式,但正是這種螢屏上從未見過的搭配造就了節目的關注度與話題度,也助力了《聲臨其境3》最終的完美呈現。
從「神仙打架」變為更高難度的「神仙打群架」,從整體上來看,《聲臨其境3》的全面改版和升級更注重聲音的整體效果和表達。
在敘事邏輯上,新一季節目採用突破單人競技的「對手戲」方式,每兩期作為一個單元,四對組合搭配橋段,兩兩對戰。具體到環節設置,節目引入胡軍、何冰、韓雪、王耀慶四位首席聲咖的角色,保留了「經典之聲」和「魔力之聲」,並以此作為首席聲咖對神秘聲咖的摸底,進而雙向組合配對,再完成組合之間的對戰,直至最後的年度聲音盛典。
曾經唱著《酸酸甜甜就是我》的張含韻也能演繹操著東北口音的馬冬梅,還能用聲音還原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倔強;賈乃亮時而分飾三角,無縫切換為《西遊記》配音,時而又化身《延禧攻略》中的袁春望,用低沉陰鬱的聲音講述悲慘身世;俞灝明既歌既演,表演音樂劇《如果·愛》,簡單的燈光、京劇裝扮的臉,他與胡軍合作呈現的《霸王別姬》看哭了現場很多觀眾……
在此基礎上,新一季《聲臨其境》在內容的品類上,不限語種、不限題材,從普通話到粵語,再到純英文;從電影到電視劇,再到動畫,《聲臨其境3》逐漸建構起完整的聲音表達體系。
但這遠遠不夠,如何「解放聲音」成了創作團隊更大的挑戰。
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後期團隊在一分為二的對比畫面中同時為配音間的演員表演畫面做了較為完整的動畫特效處理,讓配音間的表演畫面瞬間生動起來。
無疑,嶄新的模式不僅帶來火花碰撞產生的新鮮感和看點,衍生出的「猜人」和「搶人」環節趣味無窮,更在藝術層面創造出無窮無盡的想像空間。
時隔18年再度合作的胡軍、劉琳在舞臺上配音電視劇《白鹿原》片段,他們淋漓盡致、遊刃有餘的表演不僅折服了現場每一位觀眾,更讓《聲臨其境》配音指導狄菲菲表示,在話筒前的同步表演代表著配音是一門藝術性與技術性高度融合的藝術門類。
戰「疫」有溫度,
「雲錄製」引領共聲新風尚
立足於圈層,但不止於圈層。
如何在呈現聲音魅力的基礎上,打破專業圈層,讓更多觀眾看得既有意思又有意義?《聲臨其境》第三季用競技元素和互動環節作出回答。
除了增加四位首席聲嘉賓與神秘聲嘉賓互選組隊的環節外,節目一方面開闢「聲音大秀」,選取《霸王別姬》等傳播度較高的對手戲片段由組隊合作配音;另一方面,增加人設配音、即興表演等趣味考核內容,將「天天小朋友」等熱門短視頻納入配音素材,展現媒介融合背景下電視媒體的創新意識。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全國抗擊疫情的特殊時刻,《聲臨其境3》積極響應號召啟動「雲錄製」,推出特別節目《聲臨千萬家》,邀請全國各地的聲音愛好者進行「雲配音」,讓宅在家中容易焦慮憂心的觀眾通過感受聲音之美,凝聚齊心之力。
「雲錄製」+「雲配音」的形式讓主持人和嘉賓隔著屏幕用聲音齊聚一堂,結合新媒體手段、大小屏融合的新玩法,《聲臨其境3》在為期兩周的「雲錄製」節目中,通過多地網絡連線、異屏連麥等創新形式帶來新鮮的配音組合,同時讓星素結合的配音互動內容得到更多展示機會。
兩期特別節目《聲臨千萬家》分為經典之聲、防疫之聲、宅家之聲三個部分,首席聲咖在特別節目中化身為推薦官,帶著各自鍾意的聲音大咖來一較高下。節目環節的變化也意味著節目配音片段的多樣化,大眾聲咖的配音片段既有經典影視劇的串燒、小品合集、明星聲音模仿秀,也有防疫知識乾貨、《武漢加油》宣傳片……配音高手和聲音愛好者們足不出戶就能秀出自己的好聲音,聲咖們雖然並不是專業出身,但都用自己的態度為角色注入了獨特的靈魂,有笑有淚為觀眾呈現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視聽盛宴。
玩法升級出新,節目實現的不僅是觀眾參與性的大幅度提升,更在社會突發事件面前彰顯出主流媒體的責任擔當。
來自上海世界外國語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張筱悠為《武漢加油》公益短片英文配音,稚嫩的聲音傳遞出堅定的力量;來自甘肅金昌的路小溪模仿火車、地鐵、公交、飛機等交通工具上的提示廣播,給返程復工潮中的人們帶來溫馨的防疫指引;淮秀幫成員創意配音經典作品,宣傳防疫知識;何冰朗讀抗疫一線醫護人員寫給妻子的信,紙短情長,字字深情。
觀照社會大眾的現實需求不僅僅停留在娛樂層面,更應在特殊時期撫慰他們的心靈,為廣泛受眾帶去前行的動力。一段段讓觀眾熱淚盈眶的正能量內容搭乘聲音之翼,向一線的奮鬥者致敬,凝聚起全國人民的戰「疫」決心。
帶著綜N代的光環和瓶頸,
「神仙綜藝」如何再續?
第一年,電視螢屏之外,《聲臨其境》實現了「聲音類」綜藝節目從小眾到大眾的出圈。
第二年,登上坎城春季電視節主舞臺,《聲臨其境》成了中國原創節目在世界上的高光時刻。
在觀眾的記憶點中,從第一季節目中朱亞文那句讓人聽了起雞皮疙瘩的「寶貝」,韓雪英文配音的「海綿寶寶」,粵語十級的尹正,到第二季節目中塗松巖、劉敏濤等一眾演員展現的精彩片段,作為湖南衛視原創綜藝品牌,《聲臨其境》一次次給觀眾留下了話題度和情感體驗。
這檔節目幾乎循著一個創新不斷的路逕往前走。原創綜藝模式本身已實屬不易,在小切口的垂直品類中實現內容的持續性創新更是難上加難。作為一檔口碑與收視俱佳的「神仙綜藝」,《聲臨其境》帶著原創爆款的光環,也面臨著綜N代共同面臨的創新問題,對此,《聲臨其境》從未停止知與行的探索。
從第二季開始,節目組便在舞美呈現、流程環節等多方面做出創新嘗試,第二季節目增加「導師團」,王剛、張國立、張鐵林三維聲音指導的加入自然讓節目中所呈現的聲音表演更有專業保障。在硬體上,第二季節目通過全息投影打造立體舞臺,綜合運用冰屏、紗幕、全裸眼3D等技術,為觀眾帶來「聲身合一」的沉浸式體驗。
第三季節目更是迎來了多維度的跨越,從調整播出時間開始,大刀闊斧的賽制升級、耳目一新的陣容合配都讓《聲臨其境3》在一次次充滿神秘、默契,與差異的多元組合中演繹聲音魅力。整季節目下來,演員們用純粹的臺詞功底、配音能力撐起一場表演的盛宴,向大眾展現聲音的力量。
賈乃亮為《都挺好》中倪大紅飾演的蘇大強配音,情緒層層遞進,直至觀眾潸然淚下;劉端端為蝙蝠俠配音,將低沉金屬感的聲音展現地淋漓盡致;劉琳為經典電視劇《白鹿原》中秦海璐配音,不僅聲線完美貼合,更將悲痛又堅強的聲音盡然呈現;郭麒麟配音《柒個我》中張一山飾演的莫曉娜,拖長音的撒嬌和嗲聲嗲氣的神態突破自我……
走過三季,《聲臨其境》的生命力為什麼依然蓬勃?
一方面,不忘初心,邁過「綜不過三」的關坎,《聲臨其境3》在綜N代的迭代創新中拓寬關於聲音的認知,延展原創節目的續航想像力;
另一方面,節目一如既往地堅守電視媒體的社會責任感,對正向價值的引導不僅體現在演員對表演的信念、對藝術的尊重,和從中傳遞出的對創作敬畏之心的呼籲中,其在重大突發事件面前的表現更可管窺節目的匠人匠心,和湖南衛視緊貼實事、有深度、有態度的高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