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草果對環境條件的一些要求,以及它的生育有哪些的特徵。
1.氣溫,草果為熱帶、亞熱帶植物,喜歡較熱的氣候條件。在每年無霜期260天以上的地區可生長。最適的氣溫是年均溫16℃左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
2.溼度,水、溼條件是草果栽培的關鍵要素。草果生長發育要求空氣相對溼度為80%左右,年降雨量1200毫米以上。草果對溼度的敏感度比氣溫更明顯,溼度不足時植株生長不良,植株高度明顯變矮,葉片變小,不能充分展開,開花坐果率低。
3.光照,草果為半陰生植物,怕強光直射,喜散射光,植株正常生長發育的光照強度要求在1000~10000Lx之間,以4000~8000Lx最為適宜,相應的蔭蔽度為50%~60%,而幼齡果園對蔭蔽度的要求則以60%~70%為宜。喜生長在有旱冬瓜等常綠喬木樹遮陰的地塊,遮陰不足則草果葉片容易產生日灼,不能進行正常光合作用。
4.土壤,草果屬淺根系植物,它的根系大部分是生長在土壤的表面,並且它的根系很多,肥沃而潮溼的土壤是草果的高產量和穩定性的保證。土壤層很深,排水良好、pH值5.5~6.5的紅色土壤或黃色的土壤,最適合種植草果。如過於黏重,透氣排水性能差,或有過多沙礫,或質地堅硬瘠薄,或過於低洼的膠泥土壤就不宜種植草果,雖能生長,但開花和結果均少,產量低而影響經濟效益。
生長發育特性,草果植株和花的二型性,草果每朵花相互間在形態特徵上沒有什麼本質區別,但非常特別的是,與自然界絕大多數植物種類不同。草果花的花朵在上午開放時,花葯開裂,柱頭與花葯的角度為250~270°,柱頭開口向外或向上,到下午時,角度減至150~160°,此時柱頭開口朝向唇瓣;此時柱頭開口向外,與花的開口面朝向平行,同時在柱頭上曲時,花葯才漸漸開裂,露出花粉。按照繁育系統的遺傳模式來分析,草果植株的基因型屬於倒位雜合體,而草果花的基因型屬於純合體,這樣任意一株草果植株所結的果實中約有50%的種子基因型為倒位雜合,而又有約50%的種子基因型為純合體。傳粉昆蟲也成為兩類植株間異花傳粉的重要媒介,傳粉昆蟲的種類、形態、行為及其數量是決定草果能否結實和結實率高低的先決條件之一。
生長發育周期,草果的生長發育周期可以分為單稈草果的生長發育周期和一叢草果生長發育周期。單稈草果的生長發育周期只有2~3年,春季新芽萌發,經過春、夏、初秋的生長後長成新的植株,並在植株的基部發出新芽(包括葉芽和花芽),稱為當年生新稈,到下年其基部的新芽又萌發,花芽萌發後開花結果,葉芽萌發後又長成新植株,此時頭年的新稈已變成二年生的老稈,完成了生長發育周期,將逐漸枯萎。
幼齡期,草果種子從萌發出土,長成幼苗,出圃種植至開花結果前是草果的幼齡期。
這一階段草果進行營養生長,種植的幼苗成活後稈莖基部的葉芽萌髮長出新稈,並在當年的新莖稈(母稈)基部分化出2~4個葉芽,來年又長成新莖稈,老稈則通過兩年的生命周期,完成哺育新稈的任務後自然乾枯。這樣不斷地新老交替,世代繁衍,不斷增加單叢草果的莖稈數,並且新莖稈的粗度和高度都超過母稈,通過3~5年,每叢草果可以從小苗分化發展成具有6稈左右、高1米以上、稈徑2釐米以上、蓬徑(或冠幅)1米左右的一叢,為生殖生長做好準備。此階段生長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以後的生長發育和產量,這一階段的特點是:營養生長迅速,植株繁殖快,植株的高度、粗度一代比一代強,要生長發育達到一定程度才穩定下來。
初產期,經過3~5年的幼齡期生長後,一叢草果中有部分莖稈開始發出花芽,標誌著進入初產期或試花試果期。初產期一般要經過2年。特點是花芽萌發,開花正常,但花粉和柱頭髮育還不完善,能正常受精結果的花朵較少,產量很低。這一時期還是以分化葉芽多,營養生長為主,一叢草果的新稈數增加較多,稈徑繼續增粗,稈高繼續增高,蓬徑繼續擴大。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裡了,感謝大家的閱讀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