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的《歌手》其實是個命題作文:以「瘟疫」為核心,唱一首你最想唱的歌。
瘟疫無法歌詠,那是從自然而來的對人類社會的破壞,利用了人類的食慾、貪婪、自私、不知節制和傲慢,以及愚蠢。
但災難裡的人可以被歌唱。無論是愚蠢的,還是自私的,或者罪該萬死的,都可以進入歌曲。而受限於很多因素,歌手們選擇的,都是安慰與溫暖那些被災難影響的人。
同樣是安慰與溫暖,每個人(或團隊)展現出來的品味是完全不同的。有時候,決定一個人前途的不是潛力、不是天賦,而是品味。
黃霄雲《你的答案》
網絡歌手阿冗的一首抖音神曲。
無數個B站、抖音勵志視頻裡都用了這首歌,原唱阿冗的煙嗓配合無功無過的慢慢推進的配樂將歌曲演進到「驅散黑暗」「打破恐懼」「不再孤單」。挺好聽的,也確實有點激勵人心的能力。
黃霄雲的演繹,技術上沒有絲毫問題,專業功底非常紮實,也有層次感。加入的吟唱和戰歌元素,給這首勵志歌曲加入了一些抗疫的使命色彩。
我很害怕她把自己最深層的靈魂力量丟掉。當一個人拋棄自己的靈動轉而走向聲樂機器的時候,一首歌的內在關懷與力量總會大打折扣。
煙嗓的力量性是持續性的,微微的變調,讓整首歌更具有西方diva的演繹感覺。怒音的使用沒有很突兀,顯示出了自己的理解,比第一期好太多了。
可能她真的適合這種不用分析太多、不需要太多感情的歌曲,畢竟她的二十多年,都是一帆風順,閱歷撐不起那些厚重。可能以後多多學習,提高品味會好一些吧。
忽然想起了Declan Galbraith的《tell me why》,乾淨、純粹、殘酷的感染力,可能有的人真的需要學一下。
隔壁老樊《多想在平庸的生活擁抱你》
隔壁老樊,應該算是「才華減二、聲樂能力加一」的毛不易,煙嗓加強版趙雷。去年過了導演組試音,但輸在了網絡投票。
所以今年來了。
他就很像隔壁的哥哥,有一點才華,會彈吉他,嗓音不錯,唱歌技術也高於普通人。所以你很願意聽他唱那麼幾首歌。
但聽多了,你就會發現,A段都是吉他和人聲,淡淡地;B段間奏其他樂器加進來,安排上了鼓和貝斯,叮鈴哐啷一頓錘;然後結尾又回到了吉他和人聲。
這一個版本的女聲帶來了一點縈迴感,看得出來他的努力。但是努力的上限有時候取決於品味,他很有心,也很走心,對很多人來說,就夠了。
他關注的事情就是自家的一畝三分地。見眾生?不,就見你。
所以,生活平庸,只願意擁抱你。
米希亞《向著明天》
這首歌創作於2011年,那年的3月11日,發生了一件大事:
北京時間13時46分,日本宮城縣發生芮氏9.0級(為世界地震觀測史上最高震級之一,最高為9.5級)地震,震中位於宮城縣以東太平洋海域,北緯38.1度,東經142.6度震源。深度10公裡,引發的海嘯影響太平洋大部分地區。東京有強烈震感。餘震多次,並導致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機組爆炸,3號機組起火,引發世界範圍內的「核危機」。
同年7月27日,這首歌發布了。
這首歌的譜曲和編曲則由松本俊明完成。這個名字可能有點陌生,但張信哲的《白月光》、張國榮的《身邊有人》都是他的作品。
詞作則是米希亞親自寫的。不熟悉她的人們沉迷於她的嗓音,卻不知道她其實也算詞作家。
2001年的《Marvelous》裡面的《Rhythm Reflection》和《夏日情懷》就是她自己填的。那時剛20出頭的她對身邊人、身邊事和對理想、情懷的觀察就已經細緻入微了。這可能是日本文化的特點吧,他們對微小事物的在乎,「古池蛙跳一聲響」的關注,是其他文化難以達到的。
緊閉雙眼 在那裡赫然顯現的景色愈染悲傷 眼淚是無法消逝的歲月溫柔的溫柔的聲音與溫度一直想傳達給原本的你知曉這份痛楚 看著你的笑臉那些事就是「回答」 衷心想著緊牽的手 緊牽的思念漸漸穿越現在 變成巨大的力量向明日 向明日 向明日 歌唱吧不需言語 像歌一樣延續與你向明日 向明日 走去在這條路的最遠處 相連不再是獨自 朝向明天在這同一片天空下 共同面對 朝向明天
9年過去了,又是一場人禍。體育場裡點了一萬支蠟燭,那些她關注的曾經的死難者,和如今受難的人。
這一季歌手,只靠聲音就可以讓人落淚的,只有米希亞一個人。那歌聲裡自帶的敘事性,和她充滿感情的對人的體諒,對生命的尊重,真的應該被很多人學習。
飆高音會被厭倦,同樣的套路用多了也會心煩,只有真正獨特的、充滿關懷的歌聲,才會永遠流傳。
簡單的鋼琴和一個厚重的人聲,完成了第一階段的單人敘述;第二段提琴加入,構造了一個擁有迴響的對話;一個人面對著空空蕩蕩的體育館,和一萬支蠟燭,這背後是什麼呢?
她代表了什麼呢?
人類本就是一家啊,語言構築了這個世界,而我們,就是世界裡的一部分。只有彼此攙扶,才能走下去。
「一起加油。」
袁婭維《有一種悲傷》+《if i ain't got u》
Tia在自己的能力範圍裡,選了一首最貼近的最容易被人接受的歌,然後加入了能夠顯現自己靈魂的一點旋律。
另外,她吟唱的完成度相當高,那些帶有她個人色彩的轉音也相當完美。如果只聽這首歌,我會以為她是個帶有靈歌元素的流行歌手。
那種悲傷的感覺,難過與錯過,被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
但,對Tia來說,這太平庸了。
可能曾經站在這個舞臺上自信滿滿卻被淘汰的那個她住在了她自己的潛意識裡,曾經的畏懼、不敢嘗試,變成了「無意識地想不到嘗試」,後者比前者更可怕,因為禁錮成為了自然的狀態。
其實她應該想明白一件事,她的粉絲不會因為她在這場比賽上的成績而不喜歡她,而不喜歡她的那種音樂風格的人,即便她取得了再好的成績,也不會喜歡她。她可以尋求更多的曝光,但千萬不能從泯滅了自己的風格——維持自己的風格,才可能被更多人接受。
她有天賦,也能做到的。
蕭敬騰《太陽》
看到《太陽》一陣激動,還以為是唐朝的那個「奔騰的靈魂飛上天際,太陽我在這裡」。仔細看了看,倒也沒太多失望——再差還能差過《那女孩對我說》?
原唱是邱振哲,2008年《超星大道》的參賽者。
說起《超星大道》,這是21世紀初臺灣音樂很重要的發掘者,接過了「五燈獎」的地位,林宥嘉、徐佳瑩、胡夏、李佳薇,包括蕭敬騰本人,都曾經在這個節目上大放異彩。
可惜,繁華不再。
回頭說邱振哲,他的經歷其實就是這些年華語音樂力量和話語權的轉變的縮影:
08年,《超級星光大道》;09年,深圳《超級巨聲》;14年,央視《中國好歌曲》;2017年,作品入選「兩岸青年原創金曲大選」複賽——無論他們有什麼立場、想法,總歸是我們崛起,要吃飯,就得過來。
點到為止吧。
這首歌除去背景,其實沒什麼可以說的,蕭敬騰的演唱沒有缺點(除了油膩),但也沒有讓我眼前一亮的東西。原作的生鏽感和生命力變成了普通的吟詠和嘶吼,試圖帶來的陽光也只是最普通的正能量。
可能是我對他期望太高了吧。
我是真沒想到他能把眼睛唱成簡jian經jing,太陽你就別做了,做我的炸薯餅可以嗎?
都是金黃色,差不多的。
白舉綱《安排好的人生》
2013年的《快樂男聲》還歷歷在目,轉眼就2020年了,時間真快。
白舉綱是個很可愛的人,「我搖滾,他也搖滾,選了」。一個對重複的生活感到厭倦的人,一個聲音有些沙啞的顆粒感的人,加上一個簡簡單單的鋼琴伴奏,刻畫出了一個在塵網掙扎的人的形象。
這不就是你我嗎?
後半段回歸重金屬風格,吼叫、尖叫、不服輸,像是把頭在牢籠上瘋狂撞擊。還記得那個故事嗎?
我曾養過兩隻倉鼠,一灰一白,剛養時灰色的有天從籠子沒鎖好的一角跑了出來,被抓回去之後不分晝夜地在咬籠子的那一角企圖越獄,而白色的沒這種經歷,每天除了睡便是吃。後來,白色的活了半年死掉了,灰色的活了一年多,死前不久依然在啃籠子那一角,終生也沒能出來。如果你是其中一隻,會選擇做哪個?
結尾的氣聲好像一生嘆息,既是「至死方休」的離別,也是悲傷結局的無奈。
這首歌很能顯示他的想法與個性,但是未免「不合時宜」——所有人都在關注災難的時候,他在拒絕庸常。我欣賞他的勇氣,希望可以走得遠一點。
華晨宇《你要相信這不是最後一天》
今天這首歌還是華晨宇和他的朋友們一起創作的(曲作者華晨宇,詞作者裴育,編曲鄭楠、華晨宇)。這是獻給患者的一首歌。值得記憶的,是「那一天值得等待,那一眼滿載星海」。
拋棄「燃」,放棄那些繁複的編曲,華晨宇試圖通過合唱團和聲構建出唱詩班的感覺,有一種教堂中的聖潔感。如果,如果不是疫情,這首歌真的請來一對唱詩班的話,可能效果會更好。
當然目前已經是100分了。
結尾「早安」仿佛預示了曙光的到來,天南地北的眾生,在一聲聲囑託中,重新聚到了一起。
人們啊,要看到溫暖;也要努力加油。
徐佳瑩《小半》
《小半》這首歌,用了無數的動詞構築了一個二人世界。這個世界裡的一個人深愛另一個,但卻是暗戀。所以「左顧右盼」,所以「試圖說晚安」,所以「原地打轉」。這都是陷入暗戀的時候的人的心態。
當你喜歡一個人卻又不敢對ta說的時候,是不是總忍不住為自己偶然的一句話懊悔,為ta的一個表情開心,是不是總在夜裡躺下的時候,幻想跟ta的美好將來卻又總是給自己兜頭一盆冷水?
這首歌的旋律、歌詞都表現了那種情緒的層次與心理,是陳粒最好的幾首歌之一。
拉拉的演唱和改編還是自己的風格,柔入,情緒積累、爬升,而後編曲用大量樂器湧入,人聲變重,再次積累到情緒的高潮,然後輕收。
起承轉合非常完整,現場效果也還不錯,我好像看到了四年前唱《莉莉安》的那個女孩子,四年1300多天過去了,她成熟了。
她表達了更多的感情,把過往感情裡的所有的小情緒,都展露了出來,化成了一個「不耐煩」。
對啊,過去了就過去了,何必糾纏。
周 深《能解決一切的答案》
我是一個看了《妙先生》的人。當時聽到這首歌就頭皮發麻(那首蘇州評彈也很妙)。這首歌要多寫點,因為其中的救贖和災難與今天很像。——也因此,要晦澀一點。我不會劇透《妙先生》,因為現實就很足夠說明。
首先,人性中的貪婪是最大的罪過。蝙蝠和穿山甲,所謂的「十全大補」與面子,是災難的開始,也是人們無法迴避的話題。17年,兩場瘟疫,都由此而來。而其中的悲劇,人們的去世,以及其他的停滯與受限,都來自於「貪婪」。幾個人的貪婪導致了世界的停擺,對,這也是高度發達的當今世界的現實缺點。
其次,「殺好人,救壞人」。社會的恢復需要無數人前赴後繼,從鍾南山,到醫生、護士,再到秩序維持者,無數一線工作者,火神山、雷神山的建設者——他們把自己暴露在最危險的境地裡,只是為了救其他的人,無論他們有沒有罪過。
這是人類的文明,也就是我說過無數次的人文關懷。尊重生命,尊重他人,尊重尊嚴。
可是,
你走了那麼遠的路啊只為了一個答案可世界能給你什麼呢它永遠都沉默著
可奉獻者們得到了什麼呢?昨晚的熱搜告訴我們,這個世界上有無數人渣,即便面對自己的救命恩人,他們也可以頤指氣使,毫不臉紅。
即便什麼都得不到,他們在乎嗎?他們「走入無垠的廢墟,只為了尋一朵花」。
但是,但是還好,人間雖然破碎,仍然擁有溫暖。
依然是熱搜的結果,我們看到了這世界上有「溫熱」存在,那些被「照亮的無數陌生的過客」,最終都會再去照亮他人。
在「謎底卻如隱喻永恆地混沌著」的「寡言無解矛盾」的世界裡,你我都應該善良,應該熱血,應該誠心。
惟其如此,星火才能永不墜落,未來才會不負你我。
這是一首歌頌勇敢者與理想主義者的歌,他們寧願「為了一個信念死去」。感謝周深,賦予了整首歌以靈魂。低聲的開場、明亮的副歌,加上周深不類人間的音色,仿佛是世界的旁觀者對付出者的認可。——這種認可,在當下,絕無僅有。
願你和善良同行。
一起加油。
在AI都可以作詩、程序可以爬旋律的當今,人,或者說,文學、藝術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呢?曾經我們以為文藝是人類獨有的創造,但ai創造的文藝相較於大多數人來說,反而更有組織、更具備完整的架構。
那麼,人,究竟為什麼獨一無二呢?
人文關懷。
儘管ai可以模仿我們的行為,但他們沒有感情,不會對我們的生活有悲歡喜怒的情緒,這些情緒之上的共情,才是我們人之為人的獨特之處。
人,是一種有情感、能共情的生物,他們常用情感創造、演繹文藝作品,這就是本期歌手所展現出來的東西。
只是,我還有點不滿足。
他們在歌詠的,毫無意外,都是正能量。
但是正能量之外呢?除去宏大敘事,世界上還有溫暖與冰冷,前者已經被很好地關注了,而後者,一如「冰冷」這個詞所顯現的,還是不被照拂。華語流行樂壇裡的音樂人們,除了愛情,並沒有徹底的絕望的描寫。這有很多原因,不能展開。
但我想,《能解決一切的答案》,會是個很好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