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日以來,重慶部分海拔600米以上地區出現小雪到中雪天氣,局地大雪,導致部分區縣發生雪災。為應對災情,重慶民政、財政部門聯合下撥1.178億元冬春救助資金,支持各區縣做好受災群眾生活保障工作。
2018年01月3日,一場號稱今冬最強的大雪不期而至,很多地方迎來今冬的第一場雪,下著下著,在一些地方成了災,次生災害不斷。合肥望江路衛崗公交站及其以西多個公交站頂棚被雪壓塌,市民躲避不及,已經造成20多人受傷,其中一人不幸離世。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7日15時,此次降雪造成重慶雲陽、奉節、巫溪三縣22461人受災,因災傷病5人,37人被緊急轉移安置。農作物受災面積達147.6公頃,其中絕收12.93公頃。17間房屋倒塌,11間房屋嚴重損壞,國道G380,省道301、201、102、305部分高海拔地區路段因路面結冰交通受阻,直接經濟損失達2083.39萬元。
災害發生後,重慶市民政局向災區調撥棉被3.28萬床、棉大衣1.25萬件,各受災區縣及時派出工作組趕赴一線組織開展救災工作。此外,重慶綦江、梁平、城口、酉陽等多地已下撥救災物資至各鄉鎮,提前做好災害救助準備工作。
記者從廣東省防總獲悉,受偏南氣流影響,2018年1月6日白天至7日早晨,粵北、珠江三角洲、粵東和陽江出現了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粵西其餘市縣有中雨局部大雨。截止6日全省已有36個市縣(區)氣象臺發布了寒冷預警信號,其中連山、連南、連州、樂昌和南雄發布了寒冷橙色預警信號。
8-9日,廣東省中北部市縣有中到大雨,其中粵北高寒山區有凍雨,氣溫顯著下降;中北部市縣最低氣溫在5℃以下,有霜(冰)凍。山區市縣最低氣溫零下5℃—0℃,有冰凍。省江河湖面和沿海海面風力將加大到6級以上。
2018年將迎恐怖寒潮?
寒潮是冬季的一種災害性天氣,群眾習慣把寒潮稱為寒流。所謂寒潮,就是北方的冷空氣大規模地向南侵襲,造成大範圍急劇降溫和偏北大風的天氣過程。寒潮一般多發生在秋末、冬季、初春時節(1-3月和11-12月)。我國氣象部門規定:冷空氣侵入造成的降溫,一天內達到10攝氏度以上,而且最低氣溫在5攝氏度以下,則稱此冷空氣爆發過程為一次寒潮過程。
1952年至2008年長江中下遊冬季最大連續冰凍天數高於平均年次數共21次,1955、1956、1957、1964、1968、1969、1972、1974、1976、1977、1981、1982、1984、1985、1988、1989、1992、1996、2005、2007、2008年。其中,超級月亮佔7次,為超級月亮總數(9次)的7/9。餘下未發生極寒的兩次超級月亮都處於拉馬德雷暖位相。
由此推論,2018年、2023年和2034年的超級月亮都將發生超常的寒潮(2036年處於拉馬德雷暖位相時期,發生極寒的概率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