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在史上最高溫中「痛苦尖叫」

2020-11-25 青年參考

歐洲在史上最高溫中「痛苦尖叫」

綜合編譯 胡文利   青年參考  ( 2019年07月12日   04 版)

    希臘文化部宣布,由於預測將受熱浪衝擊,雅典衛城將在一天中最熱的時段關閉。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熱浪中,歐洲成了「痛苦尖叫的骷髏」

    「要活著回來。」溫·鮑爾出門前,兒子蒂姆囑咐道。

    「我會沒事的。」鮑爾邊回答,邊檢查行李。寬沿草帽?帶了。高倍防曬霜?帶了。墨鏡?帶了。老掉牙的扇子?帶了。「再帶瓶水,千萬別在太陽底下暴曬。」蒂姆說。

    外面空氣熾熱,地面滾燙,樹葉紋絲不動,一絲風也沒有。手機顯示「體表溫度39℃」。出門不到5分鐘,鮑爾的大腿就火辣辣地疼——她忘了給腿塗防曬霜。

    路過便利店門口時,空調的涼風勾得鮑爾不由自主地走進去。她拿起一包咖啡,在冷櫃邊轉悠,假裝看看酸奶和冷飲。付完錢,她慢條斯理地把東西裝進包裡,鼓起勇氣向門外走去。「我是敢於直面熱浪的瑞士探險家。」她笑著告訴《愛爾蘭時報》。

    今年6月,從瑞士到捷克,從西班牙到波蘭,歐洲多國出現了有史以來最高的氣溫紀錄,比往年平均氣溫高11℃到17℃。

    在西班牙,馬德裡的氣溫達到40.6℃,酷熱給加泰隆尼亞地區製造了20年來最嚴重的山火。美國《紐約時報》援引西班牙內政部長布赫的發言稱,大火可能是由「肥料自燃引起的」。兩萬公頃土地被燒毀,50人被迫離開家園。

    在法國南部小鎮加拉爾蓋萊蒙蒂厄,6月28日的溫度計停在45.9℃的位置。這是該國迄今最高的氣溫紀錄,比2003年席捲歐洲的致命熱浪最高溫還高1.8℃。在那場熱浪中,法國有1.5萬人死亡,整個歐洲有7萬人死去。

    6月28日,僅在法國南部的加德地區就發生了60次野火,消防隊的電話響個沒完。「地獄來了。」一位天氣預報專家在推特上寫道。

    美國《石板》雜誌指出,從北非吹來的熱風在歐洲中部的大氣層產生高壓,與大西洋上空醞釀的風暴遭遇,讓整個歐洲大陸陷入了熱浪。法國氣象學家發布的一張氣象圖上,目力所及全是紅色,溫度越高的地方顏色越深,場面如同名畫《吶喊》中「痛苦尖叫的骷髏」。「這是歐洲大陸的真實寫照。」《石板》寫道。

    火上澆油的是,歐洲許多人沒有空調。

    不裝空調的歐洲人很「硬核」

    長期以來,空調在歐洲屬於「非必需品」。在法國,只有不到5%的建築裝有空調;在德國,這一比例不到2%。在北美,美國的這一比例高達90%。

    如今,屢創紀錄的酷熱讓曾對空調「愛答不理」的歐洲人苦不堪言,各國政府緊急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法國4000多所沒空調的學校相繼停課;「老爺車」被禁止進入市區,避免不達標的尾氣加劇酷熱;艾菲爾鐵塔前的噴泉廣場成了水上樂園,男男女女穿著泳褲或比基尼泡在及膝的水裡。德國著名的不限速高速公路將時速限制在100公裡到120公裡之間,防止路面在高溫下開裂。

    「我第一次經歷這種極端天氣,是2003年住在巴黎的時候。」瑞士人琳達·弗格森對《愛爾蘭時報》說,「熱浪來襲時,我們毫無準備,但住在寬敞的房子裡還算過得去。」

    弗格森一家在2006年搬到了瑞士日內瓦,一個夏季平均溫度在11℃到22℃的地方。「只有在過去3年中,夏季溫度才超過30℃。最高溫通常出現在8月,今年這種情況還是頭一回。今天有35℃,我們不得不閉上百葉窗,整天躲在屋子裡。」她說。

    建築工地空無一人,等公交車的人們擠在牆角和樹蔭下躲避毒辣的陽光。只要有機會,人們就一頭扎進清澈的湖泊。

    德國柏林的氣溫在6月底已達到38℃,而且還在繼續上升。德國人對嚴冬有充分的準備,但面對突如其來的酷暑,他們的反應就像面對「德國隊在世界盃小組賽中出局」一樣。超市裡的西瓜、葡萄、櫻桃和草莓熱銷,甜啤酒屢屢斷貨。

    然而,對沒有空調的上班族而言,任何解暑手段都是隔靴搔癢。

    「昨天有41℃,辦公室裡沒空調。」德國達姆施塔特市的保羅·休斯說,「我們都很『硬核』。」

    一些老建築變成了桑拿房。盧森堡的席南·寇斯汀參加培訓的教室裡坐滿了人,幾十臺電腦同時運轉,每個人都汗流浹背,風扇毫無作用,「簡直是人間地獄」。

    人們標註出有空調的商場和咖啡館的位置,在社交媒體上分享。如果哪個幸運兒的辦公室裝了空調,他會比往常更樂於上班。「我的辦公室帶空調,公寓通風良好。我們在冰箱裡存著很多冰塊。為了避免在白天最熱時出門,一切活動都在晚上進行。」德國不萊梅市的約翰·理查森對《愛爾蘭時報》說。

    歐洲人向熱浪低頭,但空調已「高攀不起」

    德國達姆巴克最近不時停電,居民們懷疑這與夜間溫度過高和過度用電有關。隨著氣溫攀升,蚊蟲大量孳生,趁著夜色肆無忌憚地向輾轉難眠的人們發起攻擊。

    在沒有空調的炎熱夜晚,人們很難睡個好覺。在盧森堡,寇斯汀每天一躺上床就汗如雨下,快到清晨才能迷迷糊糊地睡著,醒來時枕頭和床單都溼透了。氣溫升到38℃時,他忍無可忍地給電器公司打電話,得知空調賣光了。聽說特裡爾市的一家連鎖店裡還剩15套空調,他急忙開車趕去,但等他到達時,空調已被搶購一空。

    美國舊金山州立大學環境流行病學教授蘿拉·庫欣向《紐約時報》指出,連續到來的酷熱夜晚是危險的。經歷了一天的高溫後,涼爽夏夜為人體提供了重要的恢復機會。「白天高溫,夜間也高溫,這是致命的,會令人體在夜間也無法降溫。」她說。

    美國《華盛頓郵報》指出,過去歐洲人對空調沒興趣,不完全是出於環保意識,而是覺得它「不值」。歐洲處於較高緯度地區,在英國,一年裡大約只有6周需要空調,德國更少,大約只有1周。歐洲的很多房子歷史悠久,不適合裝空調,只有在上世紀50年代後修建的「現代」建築和辦公樓裡,才能見到空調的影子。

    如今,致命熱浪的持續,令歐洲人的態度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轉變。風扇和簡易冷卻裝置在柏林斷貨,一家空調安裝公司暫時停止了熱線服務,因為打進來的電話多得無法處理。「我們快被訂單淹沒了。」工人馬克西米利安·施赫特爾告訴《華盛頓郵報》。

    國際能源署預計,歐洲的空調數量將在20年內增加一倍。越來越多的歐洲企業和家庭需要空調,這無異於承認一個令人擔憂的事實:氣候變化導致的極端天氣將持續出現,而且越來越頻繁。

    要環保還是要舒適

    空調能緩解酷熱,但它治標不治本。《紐約時報》指出,空調的工作原理是把熱氣送到室外,因此會加劇熱島效應;使用化石燃料為空調供電,會加劇氣候變暖;空調使用量增長加重了電網的負擔,會造成停電。在最近一場熱浪襲擊中,美國洛杉磯地區約9萬人的家中因變壓器過熱而停電。

    「如何應對熱浪,目前爭議很大。使用空調將增加碳排放,讓氣候問題惡化。」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的于爾根·克洛普告訴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大多數德國人希望在氣候問題上採取行動,但對空調的需求在持續增長。」

    歐洲近500年中最炎熱的5個夏天,出現在過去15年裡,還不包括今年。據法國國家氣象局統計,該國遭遇熱浪的次數在過去34年裡翻了一番,預計到2050年會再翻一番,熱浪的強度也會增加。科學家預測,未來幾年會有更多的熱浪襲擊這片屬於溫帶的大陸。

    不久前在日本大阪舉行的G20峰會上,法國總統馬克龍作出強硬表態,稱除非20國集團認真對待「氣候警戒線」,否則法國拒絕籤署任何聯合聲明。

    「我們必須在氣候問題上做更多事。科學家和年輕人每天都在提醒我們應該承擔的責任。」他再次強調《巴黎協定》的重要性。除了美國,G20的其他19個國家都籤署了協定。

    對此,馬克龍表示遺憾。「有人不籤字,那是他們的事,但我們不應該失去我們共同的雄心壯志。」

    熱浪中,歐洲成了「痛苦尖叫的骷髏」

    「要活著回來。」溫·鮑爾出門前,兒子蒂姆囑咐道。

    「我會沒事的。」鮑爾邊回答,邊檢查行李。寬沿草帽?帶了。高倍防曬霜?帶了。墨鏡?帶了。老掉牙的扇子?帶了。「再帶瓶水,千萬別在太陽底下暴曬。」蒂姆說。

    外面空氣熾熱,地面滾燙,樹葉紋絲不動,一絲風也沒有。手機顯示「體表溫度39℃」。出門不到5分鐘,鮑爾的大腿就火辣辣地疼——她忘了給腿塗防曬霜。

    路過便利店門口時,空調的涼風勾得鮑爾不由自主地走進去。她拿起一包咖啡,在冷櫃邊轉悠,假裝看看酸奶和冷飲。付完錢,她慢條斯理地把東西裝進包裡,鼓起勇氣向門外走去。「我是敢於直面熱浪的瑞士探險家。」她笑著告訴《愛爾蘭時報》。

    今年6月,從瑞士到捷克,從西班牙到波蘭,歐洲多國出現了有史以來最高的氣溫紀錄,比往年平均氣溫高11℃到17℃。

    在西班牙,馬德裡的氣溫達到40.6℃,酷熱給加泰隆尼亞地區製造了20年來最嚴重的山火。美國《紐約時報》援引西班牙內政部長布赫的發言稱,大火可能是由「肥料自燃引起的」。兩萬公頃土地被燒毀,50人被迫離開家園。

    在法國南部小鎮加拉爾蓋萊蒙蒂厄,6月28日的溫度計停在45.9℃的位置。這是該國迄今最高的氣溫紀錄,比2003年席捲歐洲的致命熱浪最高溫還高1.8℃。在那場熱浪中,法國有1.5萬人死亡,整個歐洲有7萬人死去。

    6月28日,僅在法國南部的加德地區就發生了60次野火,消防隊的電話響個沒完。「地獄來了。」一位天氣預報專家在推特上寫道。

    美國《石板》雜誌指出,從北非吹來的熱風在歐洲中部的大氣層產生高壓,與大西洋上空醞釀的風暴遭遇,讓整個歐洲大陸陷入了熱浪。法國氣象學家發布的一張氣象圖上,目力所及全是紅色,溫度越高的地方顏色越深,場面如同名畫《吶喊》中「痛苦尖叫的骷髏」。「這是歐洲大陸的真實寫照。」《石板》寫道。

    火上澆油的是,歐洲許多人沒有空調。

    不裝空調的歐洲人很「硬核」

    長期以來,空調在歐洲屬於「非必需品」。在法國,只有不到5%的建築裝有空調;在德國,這一比例不到2%。在北美,美國的這一比例高達90%。

    如今,屢創紀錄的酷熱讓曾對空調「愛答不理」的歐洲人苦不堪言,各國政府緊急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法國4000多所沒空調的學校相繼停課;「老爺車」被禁止進入市區,避免不達標的尾氣加劇酷熱;艾菲爾鐵塔前的噴泉廣場成了水上樂園,男男女女穿著泳褲或比基尼泡在及膝的水裡。德國著名的不限速高速公路將時速限制在100公裡到120公裡之間,防止路面在高溫下開裂。

    「我第一次經歷這種極端天氣,是2003年住在巴黎的時候。」瑞士人琳達·弗格森對《愛爾蘭時報》說,「熱浪來襲時,我們毫無準備,但住在寬敞的房子裡還算過得去。」

    弗格森一家在2006年搬到了瑞士日內瓦,一個夏季平均溫度在11℃到22℃的地方。「只有在過去3年中,夏季溫度才超過30℃。最高溫通常出現在8月,今年這種情況還是頭一回。今天有35℃,我們不得不閉上百葉窗,整天躲在屋子裡。」她說。

    建築工地空無一人,等公交車的人們擠在牆角和樹蔭下躲避毒辣的陽光。只要有機會,人們就一頭扎進清澈的湖泊。

    德國柏林的氣溫在6月底已達到38℃,而且還在繼續上升。德國人對嚴冬有充分的準備,但面對突如其來的酷暑,他們的反應就像面對「德國隊在世界盃小組賽中出局」一樣。超市裡的西瓜、葡萄、櫻桃和草莓熱銷,甜啤酒屢屢斷貨。

    然而,對沒有空調的上班族而言,任何解暑手段都是隔靴搔癢。

    「昨天有41℃,辦公室裡沒空調。」德國達姆施塔特市的保羅·休斯說,「我們都很『硬核』。」

    一些老建築變成了桑拿房。盧森堡的席南·寇斯汀參加培訓的教室裡坐滿了人,幾十臺電腦同時運轉,每個人都汗流浹背,風扇毫無作用,「簡直是人間地獄」。

    人們標註出有空調的商場和咖啡館的位置,在社交媒體上分享。如果哪個幸運兒的辦公室裝了空調,他會比往常更樂於上班。「我的辦公室帶空調,公寓通風良好。我們在冰箱裡存著很多冰塊。為了避免在白天最熱時出門,一切活動都在晚上進行。」德國不萊梅市的約翰·理查森對《愛爾蘭時報》說。

    歐洲人向熱浪低頭,但空調已「高攀不起」

    德國達姆巴克最近不時停電,居民們懷疑這與夜間溫度過高和過度用電有關。隨著氣溫攀升,蚊蟲大量孳生,趁著夜色肆無忌憚地向輾轉難眠的人們發起攻擊。

    在沒有空調的炎熱夜晚,人們很難睡個好覺。在盧森堡,寇斯汀每天一躺上床就汗如雨下,快到清晨才能迷迷糊糊地睡著,醒來時枕頭和床單都溼透了。氣溫升到38℃時,他忍無可忍地給電器公司打電話,得知空調賣光了。聽說特裡爾市的一家連鎖店裡還剩15套空調,他急忙開車趕去,但等他到達時,空調已被搶購一空。

    美國舊金山州立大學環境流行病學教授蘿拉·庫欣向《紐約時報》指出,連續到來的酷熱夜晚是危險的。經歷了一天的高溫後,涼爽夏夜為人體提供了重要的恢復機會。「白天高溫,夜間也高溫,這是致命的,會令人體在夜間也無法降溫。」她說。

    美國《華盛頓郵報》指出,過去歐洲人對空調沒興趣,不完全是出於環保意識,而是覺得它「不值」。歐洲處於較高緯度地區,在英國,一年裡大約只有6周需要空調,德國更少,大約只有1周。歐洲的很多房子歷史悠久,不適合裝空調,只有在上世紀50年代後修建的「現代」建築和辦公樓裡,才能見到空調的影子。

    如今,致命熱浪的持續,令歐洲人的態度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轉變。風扇和簡易冷卻裝置在柏林斷貨,一家空調安裝公司暫時停止了熱線服務,因為打進來的電話多得無法處理。「我們快被訂單淹沒了。」工人馬克西米利安·施赫特爾告訴《華盛頓郵報》。

    國際能源署預計,歐洲的空調數量將在20年內增加一倍。越來越多的歐洲企業和家庭需要空調,這無異於承認一個令人擔憂的事實:氣候變化導致的極端天氣將持續出現,而且越來越頻繁。

    要環保還是要舒適

    空調能緩解酷熱,但它治標不治本。《紐約時報》指出,空調的工作原理是把熱氣送到室外,因此會加劇熱島效應;使用化石燃料為空調供電,會加劇氣候變暖;空調使用量增長加重了電網的負擔,會造成停電。在最近一場熱浪襲擊中,美國洛杉磯地區約9萬人的家中因變壓器過熱而停電。

    「如何應對熱浪,目前爭議很大。使用空調將增加碳排放,讓氣候問題惡化。」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的于爾根·克洛普告訴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大多數德國人希望在氣候問題上採取行動,但對空調的需求在持續增長。」

    歐洲近500年中最炎熱的5個夏天,出現在過去15年裡,還不包括今年。據法國國家氣象局統計,該國遭遇熱浪的次數在過去34年裡翻了一番,預計到2050年會再翻一番,熱浪的強度也會增加。科學家預測,未來幾年會有更多的熱浪襲擊這片屬於溫帶的大陸。

    不久前在日本大阪舉行的G20峰會上,法國總統馬克龍作出強硬表態,稱除非20國集團認真對待「氣候警戒線」,否則法國拒絕籤署任何聯合聲明。

    「我們必須在氣候問題上做更多事。科學家和年輕人每天都在提醒我們應該承擔的責任。」他再次強調《巴黎協定》的重要性。除了美國,G20的其他19個國家都籤署了協定。

    對此,馬克龍表示遺憾。「有人不籤字,那是他們的事,但我們不應該失去我們共同的雄心壯志。」

相關焦點

  • 歐洲或打破史上最熱紀錄,最高溫度將達48度
    歐洲或打破史上最熱紀錄,最高溫度將達48度 英國倫敦,高溫天氣,兒童在噴泉內戲水納涼。視覺中國 圖中新網8月4日電 據外媒報導,歐洲又遭到另一波熱浪侵襲。
  • 北極出現史上最高溫2℃讓科學家震驚 北極氣溫比正常高30度
    2018-03-01 16:25  來源:遼寧衛視  責任編輯:凌芹莉 視頻信息 北極在3月20日之前並無陽光照射,因此通常情況下,此時北極應接近其一年中最冷的時刻
  • 北極出現史上最高溫2℃ 比往年高30度震驚科學家
    (圖源:華盛頓郵報)海外網2月27日電 外媒稱,北極在3月20日之前並無陽光照射,因此通常情況下,此時北極應接近其一年中最冷的時刻。然而上周末,北極出現了史上最高溫,達到攝氏2度,這一現象讓科學家感到震驚。分析認為,北極暖至冰點以上,可能是由於風暴為格陵蘭海輸送強暖流所致。
  • 1-4月歐洲和亞洲的平均氣溫達到監測史上最高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NOAA)發布消息表示,今年1-4月,地球表面平均氣溫超出均值1.14攝氏度,歐洲和亞洲刷新高溫紀錄,全球各地未破低溫紀錄。
  • 歐盟:去年是歐洲史上最熱一年,刷新高溫紀錄!
    ▲2019年是歐洲史上最熱的一年。(圖/網絡圖片)歐盟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Copernicus Climate Change Service,C3S)發布的最新報告稱,2019年是歐洲史上最熱的一年,比過去40年平均氣溫高出大約1.2攝氏度,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創新高,導致地球近年來異常溫暖,屢屢刷新高溫紀錄。
  • 西伯利亞最高溫飆至 38 度,可能破北極圈紀錄
    雖然目前觀測溫度沒有正式申請世界紀錄,但已經比小鎮 1988 年的史上最高溫 37.3 度還高,同時根據氣象學家 Etienne Kapikian 發言,這也將是北極圈內溫度最高的紀錄。而在 Verkhoyansk 平均 6 月的氣溫最高僅約在攝氏 20 度上下。這次的高溫紀錄比預測早了 10 年到來。
  • 用貓狗做毒性測試,猴子在實驗中痛苦地尖叫
    從德國漢堡這個惡劣的設施中出現的最令人痛心的畫面之一是,一群猴子被金屬頸架鎖在牆上。實驗進行時,這些無助的動物會痛苦地尖叫。在其他圖片中,貓和狗在接受毒性測試後流血並死在自己的髒物中。根據國際零殘忍認證組織(CFI)的說法,世界各地的公司都進行了測試。他們包括給脆弱的動物下毒,看看它們的身體在受到嚴重傷害之前能吸收多少化學物質。
  • 猴子在實驗中痛苦地尖叫,用貓和狗做毒性測試
    從德國漢堡這個惡劣的設施中出現的最令人痛心的畫面之一是,一群猴子被金屬頸架鎖在牆上。實驗進行時,這些無助的動物會痛苦地尖叫。 根據國際零殘忍認證組織(CFI)的說法,世界各地的公司都進行了測試。
  • 9日迎「三九」冰城最高溫-5
    9日是今年「三九」的第一天,由於無強冷空氣活動,冰城氣溫顯著回升,市區最高溫攀升至-5℃,最低溫-16℃。到11日,市區最高溫能達到-3℃。看來今年「三九」天,要比「一九」「二九」暖和許多,這在冰城氣象史上也較為罕見。 冷在「三九」?這回不靠譜了! 預計未來三天,冰城以晴為主,雪花依舊斷貨。
  • 2020年溫度已居史上第二位 或成史上最熱年份
    據《科學美國人》官方網站報導,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局最新計算數據表明,截至7月底,2020年溫度已高居史上第二位,以0.07華氏度的差距僅次於2016年,來自不同團隊的研究人員也給出高概率結果,2020年或將超越2016年成為史上最熱年份。今年的高溫現象在全球普遍存在。
  • 愛奇藝尖叫之夜!史上最長晚會!有趣的靈魂肖戰都忍不住玩梗了!
    愛奇藝尖叫之夜!史上最長晚會!有趣的靈魂肖戰都忍不住玩梗了啦!艾古!《2021愛奇藝為愛尖叫之夜》真的太長了啦!長到跨了一天,從15號跨到16號了啦!唱壓軸的肖戰足足等到了凌晨12.38分才登臺!
  • 上海7日出現氣象史上同日最高溫
    新華社上海4月7日電(記者李榮)受南方暖氣團的影響,清明小長假三天,上海氣溫逐步攀升,7日市區徐家匯站的日最高溫高達30.5攝氏度,這是上海1873年有氣象記錄以來同日的最高值。市民和遊客都在喊「熱」,不少人連一件單外衣也有點穿不住,只能掛在手上走路。
  • 史上最高溫!南極首次紀錄到創紀錄熱浪,新研究擔憂引發生態浩劫!
    (網絡圖片) 全球暖化持續加劇,南極今年初爆發超級熱浪,創下該地區有史以來最高溫紀錄,科學家對此事件進行的研究報告近日出爐,專家憂心,這種前所未見的現象恐對生態系帶來嚴重影響。
  • 全球9月均溫高達15.97攝氏度,創141年最熱9月紀錄
    當地時間2020年8月18日,美國加州聖地牙哥,熱浪襲人,一名戴著防護面具的女子在海邊散步。來源:人民視覺 據報導,2015年及2016年的9月的月均溫都曾突破新高,但2020年9月再創紀錄,比此前最高月均溫高了約0.02攝氏度。 NOAA氣候學家盧戈表示,這主要是因為歐洲、北亞、俄羅斯及南半球的高溫所造成的。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和俄勒岡州都經歷了有史以來最熱的9月。
  • 45.9度極端高溫"炙烤"歐洲 多地氣溫破紀錄
    綜合報導,歐洲這幾天遭罕見熱浪侵襲,法國出現45.9度的歷史新高氣溫,西班牙部分地區溫度超40攝氏度。高溫引發各種事故,歐洲各地發生多起森林火災,許多地方飛機停飛、鐵軌變形、學校停課……為什麼歐洲會熱成這樣?
  • 再加把勁,就是史上最熱的一年了!2020年溫度已高居史上第2
    據《科學美國人》官方網站報導,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局最新計算數據表明,截至7月底,2020年溫度已高居史上第二位,以0.07華氏度的差距僅次於2016年,來自不同團隊的研究人員也給出高概率結果,2020年或將超越2016年成為史上最熱年份。
  • 極端高溫「炙烤」歐洲 多地氣溫破紀錄
    中新網7月1日電 綜合報導,歐洲這幾天遭罕見熱浪侵襲,法國出現45.9度的歷史新高氣溫,西班牙部分地區溫度超40攝氏度。高溫引發各種事故,歐洲各地發生多起森林火災,許多地方飛機停飛、鐵軌變形、學校停課……為什麼歐洲會熱成這樣?
  • 北極圈創下135年來史上最高溫!今年為什麼這麼熱?
    這是自1885年開始觀測氣溫以來的最高值。第二天(21日),這一地區的最高氣溫達到了34.2攝氏度,雖然和前一天比起來有所降低,但還是遠遠往年的平均氣溫。要知道,這個小鎮可是以每年一月平均零下42度的可怕低溫而被譽為「全球最冷的小鎮」啊!
  • 研究顯示2020年或將成史上最熱年份 溫度已高居史上第2
    科技日報北京2020年8月25日電 據《科學美國人》官方網站報導,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局最新計算數據表明,截至7月底,2020年溫度已高居史上第二位,以0.07華氏度的差距僅次於2016年,來自不同團隊的研究人員也給出高概率結果,2020年或將超越2016年成為史上最熱年份
  • 在歐洲創紀錄的熱浪中,瑞典最高的山峰正在融化
    瑞典最高的山峰又跌至新低。似乎沒有什麼能倖免於席捲歐洲的急劇上升的氣溫,甚至北極的冰川山峰。尤其是其中之一,正在遭受嚴重的痛苦。在瑞典的Kebnekaise山的南端,是一個冰川的頂峰,一直以來都是這個國家的最高點——直到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