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屆五中全會《建議》:歷史新坐標上的戰略謀劃!

2020-11-29 澎湃新聞

10月2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勝利閉幕。這次全會是在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正處在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具有全局性、歷史性意義的重要會議。

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諮詢委員會委員、原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傑在《人民論壇》刊文指出,十九屆五中全會及其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是在歷史新坐標上對中國未來發展的一次重大的戰略謀劃。推薦閱讀!

來源 | 人民論壇雜誌及人民論壇網(rmltwz)

轉載請註明來源

五年計劃(規劃)鋪就的現代化之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從第一個五年計劃,到第十四個五年規劃,一以貫之的主題,是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從新中國建設,到改革開放,再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幾代人孜孜以求、接續奮鬥,一直通過五年計劃(規劃)鋪就著社會主義現代化之路。

「五年計劃(規劃)」是規劃部署經濟社會發展任務的基本方式,其任務和內容主要是對五年和更長時段內全國重大建設項目、生產力分布、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重要比例關係等作出規劃。新中國成立以來,已經制定和實施了13個五年計劃(規劃)。其中,從「十一五」開始,將「五年計劃」改成了「五年規劃」。這13個五年計劃(規劃)的實施,清晰和準確地展示了新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走過的路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決心改變中國貧窮落後的面貌,向工業化、現代化的目標前進。20世紀50年代初,我們根據蘇聯經驗,設想用15年的時間基本實現工業化,制定和實行了1953年至1957年的發展國民經濟第一個五年計劃,作為社會主義工業化啟動的第一個中期計劃。

「一五」計劃描畫了新中國發展的第一張藍圖,集中反映了中國人民對新政權的期待和對國家發展的美好願望。到1957年底,「一五」計劃的各項指標大都超額完成,595個大中型工程建成投產。「一五」計劃是改革開放前完成得最好的五年計劃,這一時期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最好的時期之一。

1956年9月召開的黨的八大,正式通過由周恩來同志主持編制的《關於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建議的報告》。但是八大後,「左」的思想很快發展,從1961年到1966年,成為沒有五年計劃的空檔期,這在新中國的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1966年到1970年是第三個五年計劃時期,也正是「文化大革命」時期,國民經濟受到很大破壞,1968年國民經濟跌入谷底。但經過各方面的艱苦努力,「三五」計劃期間的主要經濟指標還是完成了計劃。

「四五」計劃1971年編制,1973年7月進行調整,不少指標有所壓縮。1975年是鄧小平同志主導大力開展整頓的一年,按照調整後的指標,計劃基本完成。

改革開放後,隨著從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變,五年計劃的指導思想、內容和方法都進行了重大改造,發生了深刻的變革。

第一,1980年至1985年的「六五」計劃,第一次將「國民經濟計劃」改成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並用一編的篇幅對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進行計劃安排,意在促進社會與經濟一同全面發展。第二,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首次將各種計劃區分為指令性計劃和指導性計劃兩種,將五年計劃逐步改成了指導性計劃,起指導作用而不是強制的指令作用,允許各方面發揮自主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第三,擴大企業和地方的自主權,下放和減少中央特別是計劃委員會的權力。計劃委員會主要側重於規劃制定、宏觀調控,而不是幹預日常經濟運行的事務。第四,計劃制定更加及時,在新的五年計劃剛開始之時就制定出完整的五年計劃,得以使兩者同步。從1983年到1986年3月,國家制定並審查通過了1986年至1990年的「七五」計劃,這種及時性在我國經濟發展史和五年計劃史上是第一次。第五,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制定中長期規劃,所定指標總體上是預測性、指導性的。1996年至2000年的「九五」計劃就是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制定的第一個中長期規劃。第六,將「計劃」進一步改為「規劃」。2006年至2010年的「十一五」,第一次將「五年計劃」改為了「五年規劃」。到「十三五」,一共已有三個「五年規劃」。所有這些計劃和規劃,都是逐步向現代化邁進的藍圖。其一以貫之的主題,都是要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20世紀50年代,中國共產黨逐步明確提出了現代化的目標和任務。1964年12月,在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周恩來同志正式向世界宣布:「要在不太長的歷史時期內,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趕上和超過世界先進水平。」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把全黨的工作中心轉移到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明確指出我們當前以及今後相當長一個歷史時期的主要任務就是搞現代化建設。以十一屆三中全會為起點,中國人民為實現民族振興、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開始了以社會主義現代化為目標的一場新的偉大革命。

改革開放以來的所有這些計劃和規劃,即使有的在實施中遇到過困難和波折,但都圓滿完成了預定任務。通過這些計劃和規劃的實施,「三步走」的戰略一步步得以實現,中國的綜合國力一步步增強,人民的生活水平一步步提高。

現代化徵程的歷史交匯點

1954年9月15日,毛澤東同志在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致開幕詞時說,準備在幾個五年計劃之內,將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工業化的具有高度現代文化程度的偉大的國家」。但因僅僅幾個五年計劃不可能實現這種目標,1964年又把實現現代化的時間定在了20世紀末。黨和國家規劃的戰略步驟,遂確定為分兩步走到20世紀末實現現代化:「第一步,建立一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第二步,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

由於「以階級鬥爭為綱」的錯誤指導思想耽誤了現代化的進程和時間,原定的兩步走的計劃沒有實現。總結歷史經驗教訓,黨和國家認識到:建設現代化必須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出發,實事求是,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所以,1987年4月,鄧小平同志提出了新的「三步走」構想。據此,黨的十三大正式確定了中國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的發展戰略,即:第一步,從1981年到1990年國民生產總值翻一番,實現溫飽;第二步,從1991年到20世紀末再翻一番,達到小康;第三步,到21世紀中葉再翻兩番,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三步走」發展戰略,把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程具體化為切實可行的步驟。按照「三步走」戰略,國家在改革發展的路上不斷前進,首先在1987年提前三年實現了第一步翻一番的目標;1995年,又提前五年實現了翻兩番的目標;到20世紀末,整體上進入了小康社會。

隨著21世紀即將到來,為了把第三步即21世紀前50年的任務目標再細化,1997年黨的十五大提出了新的小「三步走」戰略,即到2010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寬裕,形成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到2020年,使國民經濟更加發展,各項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紀中葉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

經過將近20年的努力,新世紀前兩步的目標又即將實現。所以,2017年的黨的十九大進一步明確了從2020年到21世紀中葉總共30年的戰略目標和戰略步驟。主要是將30年分成兩個階段來安排:第一個階段,從2021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鬥1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到21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鬥15年,把中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現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一個新的「兩步走」戰略,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是為未來30多年中國發展構劃的宏偉藍圖。

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一個重要的歷史節點,也就是「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交匯點。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也是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的收官之年;再往前進入2021年,將成為「兩步走」戰略安排的起步之年,也就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向著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兩個戰略目標前進的開局之年,或者說,是奔向第二個百年戰略目標的出發之年。

從五年規劃來說,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的最後一年,也就是完成「十三五」規劃的決戰之年、驗收之年、總結之年。2021年則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十四五」規劃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啟航」規劃。「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以開始實行「十四五」規劃為標誌,我國進入了新時代的新發展階段。

當前,我們正處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十九屆五中全會是在歷史交匯點上的一次重要會議。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徵程上,十九屆五中全會成為了一個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時間節點,一頭接續即將揮就的百年史詩,一頭開啟第二個百年的恢弘篇章。習近平總書記在對建議稿的說明中這樣表示:「建議稿起草的總體考慮是,按照黨的十九大對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作出的分兩個階段推進的戰略安排,綜合考慮未來一個時期國內外發展趨勢和我國發展條件,緊緊抓住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對『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作出系統謀劃和戰略部署。」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對2035年遠景目標、對「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系統謀劃和戰略部署,為中國的長遠發展擘畫了一幅繼續前進的新設計、新藍圖、新願景。

歷史交匯點上的謀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個交匯點恰好正處在世界發展的一個十字路口,正面臨著一個「世界向何處去」的關鍵問題。

在歷史的發展進程中,人類社會已經多次遇到過「世界向何處去」的問題,至少距我們最近的100多年來已經遇到過4次。19世紀末20世紀初,由於沒有能正確回答這個問題,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20世紀三四十年代,由於沒有能正確回答這個問題,爆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大戰結束後,由於對這個問題有兩種截然不同的回答,世界分裂成了兩大陣營;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人類第四次遇到了「世界向何處去」的問題,結果是柏林圍牆的倒塌,蘇東劇變、冷戰結束。對這一答案如何評價?至今仍然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到今天,世界再一次面臨向何處去的問題。到底是增強理性還是轉為任性?是發展文明還是轉向蒙昧?是堅持和平還是擴大衝突?是發展民主還是實行霸凌?是促進共同發展還是恢復虎狼惡鬥?是堅持合作對話還是重新擴軍備戰?是推進全球化還是反全球化?是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還是製造新的世界亂局?歸根到底,世界是向前進步還是向後倒退?一系列錯綜複雜的問題,正考驗著人類的理性和智慧。正確回答「世界向何處去」的問題,防止人類再一次走錯道路,對於解決當前和未來的一系列問題,確保人類世界繼續向著和平美好的方向前進,極為重要。

中國處在世界的大背景下也多次遇到過「中國向何處去」的問題。100多年來,鴉片戰爭前後遇到過,戊戌變法前後遇到過,辛亥革命前後遇到過,20世紀三四十年代遇到過,50年代中期遇到過,70年代中後期遇到過。而改革開放則是最近40年來對這個問題的最好、最正確的回答。但在改革開放進程中,我們還是不斷遇到這個問題。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世界大變動的漩流中,中國曾處在十字路口,但鄧小平的南方談話,正確地回答了這個問題,使中國改革開放大踏步向前推進,到現在取得了極大的成功。

今天的中國,仍然面臨著向何處去的問題。尤其是在歷史的交匯點上,如何回答這一問題,決定著未來相當長時間的中國走向,也在相當程度上影響著國際關係的走向,從而影響著整個世界的走向。在某種程度上,十九屆五中全會的《建議》正是對這一深層次、全局性問題的回答。

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的決定性勝利

「十三五」以來,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高質量發展,有力有序化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問題,沉著冷靜應對外部挑戰明顯上升的複雜局面,堅決果斷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衝擊,堅定朝著既定目標任務前進,「十三五」規劃順利實施,主要指標總體將如期實現,重大戰略任務和165項重大工程項目全面落地見效,規劃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即將勝利完成。

十九屆五中全會高度評價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的決定性成就,並從9個方面概括和列舉了這些成就。總體上,「十三五」時期,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依法治國取得重大進展,全面從嚴治黨取得重大成果,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推進,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勢進一步彰顯;經濟上,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的大臺階,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經濟結構持續優化,預計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00萬億元;社會民生上,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城鎮新增就業超過6000萬人,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超過13億人,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近10億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在其他一系列方面也是成果顯著:脫貧攻堅成果舉世矚目,5575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糧食年產量連續5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汙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對外開放持續擴大,共建「一帶一路」成果豐碩;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國防和軍隊建設水平大幅提升,軍隊組織形態實現重大變革;國家安全全面加強,社會保持和諧穩定。

自改革開放之初提出小康社會的戰略構想以來,我們黨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幾代人一以貫之、接續奮鬥。進入新世紀後,明確提出到建黨100周年時,全面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這是對人民的莊嚴承諾。現在,「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即將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出了新的一大步,這是歷史性的偉大成就和偉大勝利。

習近平總書記專門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完成情況和宣布時機作了說明,指出考慮到目前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行時,建議稿表述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明年上半年黨中央將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行系統評估和總結,然後正式宣布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20年即將進入尾聲,所以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要再接再厲、一鼓作氣,確保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奠定堅實基礎。

開啟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的新徵程

在十九屆五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莊嚴宣告:「我們即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從明年起將開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所以,十九屆五中全會既是對「十三五」規劃實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行初步的總結,更是對未來的「十四五」時期的現代化建設進行的總體謀劃、部署和安排,同時也是對實施更長遠的戰略,即開始實施分兩步走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戰略規划進行的研究和籌劃。

可以說,十九屆五中全會既是總結過去的會,更是謀劃和開拓未來的會。會議重點研究「十四五」規劃問題,描繪國家未來發展藍圖,明確前進方向和奮鬥目標。這對於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風險挑戰,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次全會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建議》深入分析了我國發展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明確提出了「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的指導方針、主要目標、重點任務、重大舉措,集中回答了新形勢下實現什麼樣的發展、如何實現發展這個重大問題。特別是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和必須遵循的原則。《建議》提出的「十四五」時期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按照中共中央新聞發布會的介紹可以概括為「六個新」:一是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二是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三是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四是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五是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六是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十四五」規劃不是孤立的規劃,而是向2035年目標邁進的規劃,是2020年到2035年3個五年規劃中的第一個規劃。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需要15年的時間和3個五年規劃。「十四五」規劃正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啟航」規劃。因此,十九屆五中全會在提出制定「十四五」規劃建議的同時,突出地提出了到2035年的遠景目標。

在制定五年規劃的同時,制定更長時間的遠景規劃或遠景目標,這是在特定時期的一種重要戰略安排。1980—1981年,在制定「六五」計劃的同時,制定了十年規劃綱要。1990—1991年,在制定「八五」計劃(1991-1995年)的同時,制定了十年規劃。1995—1996年,在制定「九五」計劃(1996-2000年)的同時,制定了十五年遠景目標綱要。這些遠景目標或綱要都與三步走戰略、新三步走戰略的階段性目標相銜接,把每一個五年規劃的內容與每一步的戰略目標連接和統一起來。

十九屆五中全會在提出制定「十四五」規劃建議的同時,提出到2035年的遠景目標,並提出一批具有標誌性的重大戰略,實施一批富有前瞻性、全局性、基礎性、針對性的重大舉措,統籌謀劃好重要領域的接續改革,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堅實基礎。這同樣也是一種戰略謀劃和戰略安排。實現2035年的目標,實際上將「三步走」戰略第三步目標的實現提前了15年。這從中國迄今發展的態勢來說,是可行的、能夠實現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一個偉大的勝利,到2035年基本建成現代化又將是一個偉大的勝利。實現了2035年的目標,新中國成立100周年的奮鬥目標將勝利在望。

黨的十九大在提出「兩步走」戰略安排時,對這兩步的目標作了原則和簡要的構畫。十九屆五中全會進一步提出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其內容包括9個方面。與黨的十九大的界定相比,其內容更加展開、更加豐富。例如,在黨的十九大規定的目標「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將大幅躍升」基礎上增加了「綜合國力」,同時提出「經濟總量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將再邁上新的大臺階」;在經濟方面,增加了「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在創新型國家的目標中,增加了「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把黨的十九大提出的若干「強國」全部納入目標,要求「建成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在原先的「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中,增加了更加具體的目標:「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後穩中有降」;在民生方面,明確提出「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增加了「平安中國建設達到更高水平,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將原來的「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改為「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但原先目標中有一句「現代社會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會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這次沒有再出現。

在制定「十四五」規劃的同時,對未來15年的發展任務和目標統一構劃,對2035年遠景目標進行展望,有助於明確前進方向、凝聚社會共識,把短期、中期、長期發展目標銜接協調統一起來,增強戰略一致性,保證我們一步一個腳印地向2035年的目標邁進,既高瞻遠矚,又腳踏實地。

規劃《建議》的核心要義體現在提出或進一步強調了三個「新」。一是新發展階段,二是新發展理念,三是新發展格局。邏輯主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後,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要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改革為主線,實現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安定和諧,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所謂新發展階段,就是以實施「十四五」規劃為標誌,我國將進入一個新發展階段。新發展階段就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階段。這是實現新的更大發展的關鍵階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發展階段,就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階段。這在我國發展進程中具有裡程碑意義」「進入新發展階段,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的大跨越」。

新發展階段要實現2035年和2049年兩個戰略目標。2035年是基本實現現代化,2049年是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兩個都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這就意味著今後的任務將發生一個重大的改變,不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是進一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也就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後,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因此,全會將原先使用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改成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將原來「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表述也相應改成了「協調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

新發展理念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是堅持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14條治國方略之一。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必須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建議》把堅持新發展理念作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原則之一,突出新發展理念的引領作用,強調要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構建新發展格局,切實轉變發展方式,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建議》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建議》的分論部分總體上都是按照新發展理念的內涵來組織的,分領域闡述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開放的重點任務。

新發展格局就是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構建新發展格局,是與時俱進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戰略抉擇,也是塑造我國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全會對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作出戰略部署,明確了主攻方向和重要著力點,要求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新發展格局強調的是國內國際雙循環,不是國內經濟的單循環。因此,構建新發展格局,絕不意味著對外開放地位的下降。同時,提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我們黨對經濟發展客觀規律的正確把握和實踐運用。這是長期戰略,不是權宜之計。

來源:人民論壇網

原標題:《十九屆五中全會《建議》:歷史新坐標上的戰略謀劃!》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全面把握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科學內涵
    百年交匯擘畫新藍圖,謀篇布局開啟新徵程。站在一個偉大的歷史交匯點上,「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承前啟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勝利召開。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為未來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時代坐標、前進航向、戰略重點和目標任務。
  • 中科院舉辦全院處級以上領導幹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胡祖才應邀作了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解讀。  侯建國在報告中指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是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歷史交匯點上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會議謀劃了國家未來五年和十五年的發展藍圖,對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戰勝前進道路上的風險挑戰,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龍江森工集團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深入學習領會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
    會議強調,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歷史使命感和現實緊迫感,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作為重大政治任務抓實抓好,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自覺把學習宣傳貫徹五中全會精神與森工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結合起來,慎終如始抓好森工「十三五」收官各項工作,精心謀劃森工「十四五」發展,貫徹落實集團公司黨委「1234567」新發展方略,高質量開啟新時代森工新使命、新徵程。
  •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刻理解「四個全面」戰略...
    二、深刻理解「目標導向」和「價值導向」的辯證統一思想  《建議》有兩個十分凸現和醒目的關鍵詞,那就是「十四五」和「二〇三五」。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第一個「全面」作出新表述,與這兩個關鍵詞緊密相關,全會所通過的《建議》的主要內容,也都是圍繞這兩個關鍵詞來展開。
  • 盟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集體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深入研究謀劃...
    盟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集體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深入研究謀劃我盟「十四五」規劃 2020-11-30 22: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科學謀劃推動「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
    本報訊 12月4日,貴陽市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宣講報告會暨全市機關黨的建設工作會議召開。省委宣講團成員、省委常委、市委書記、貴安新區黨工委書記趙德明宣講並講話。
  • ...幹部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的重要講話...
    總臺黨組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央視網  作者:  2021-01-15
  • 李江在西南科技大學宣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報告會上,李江緊扣宣講主題,圍繞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和改革發展大勢,我國發展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十四五」時期重要戰略機遇期的新特徵,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的科學內涵、理論邏輯和實踐基礎,2035年遠景目標和「十四五」時期發展的指導方針、主要目標、重點任務,推動全會精神在全省教育系統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等方面,對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進行全面宣講和深入解讀。
  • 【短視頻】高屋建瓴擘畫藍圖 砥礪奮進續寫輝煌——十九屆五中全會...
    原標題:【奮鬥「十四五」 奮進新徵程】高屋建瓴擘畫藍圖 砥礪奮進續寫輝煌——十九屆五中全會在我省引起強烈反響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了
  • 機械總院集團黨委舉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讀書班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近日,機械總院集團舉辦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專題讀書班,持續強化理論武裝,將學習成果更好地轉化為推動集團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 在前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基礎上,集團班子成員深入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重點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建議》、關於《建議》的說明,結合學習《輔導百問》、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等材料,通過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深刻理解「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與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進一步學深悟透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 上海分院召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中心組學習(擴大)會
    11月6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分黨組、滬區黨委召開第四季度中心組學習(擴大)會,傳達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入研討「十四五」未來發展規劃,謀劃推進新一輪科技創新工作。上海分院領導班子成員、系統各研究院所領導班子成員、機關各職能部門負責人等參加,上海分院分黨組書記/副院長、滬區黨委書記李正華主持會議。
  • 雲南省青聯組織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雲南網訊(記者 朱清然)為深入學習貫徹領會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刻認識全會的重大意義,切實增強學習貫徹全會精神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為「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貢獻青春力量。
  • 評論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讓我們「洞見未來」
    從明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著眼未來5年乃至15年發展提出的建議,擘畫出一個「未來中國」,讓14億國人激情澎湃,洞見未來。  洞見未來,源於徹悟歷史。歷史告訴我們:凡事預則立。從第一個五年計劃,到第十三個五年規劃,小到有計劃,大到有規劃,三思而後行、謀定而後動已成為我們的「行動習慣」。
  • 張曉鳴宣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按照怒江州委統一安排,12月25日,州委副書記張曉鳴為分管部門的黨員幹部職工宣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 地球環境所黨委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中國科學院
    會議強調,要將學習貫徹全會精神作為研究所黨委、各處室、各支部和全體黨員幹部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要政治任務,要將學習《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與系統謀劃研究所「十四五」發展目標任務、戰略重點和重大舉措緊密結合,與推進研究所卓越中心建設和學科發展緊密結合,要把全會精神切實貫徹到研究所的各項工作中,切實把學習成果轉化為推動工作的實際能力
  • 省水利廳黨組學習傳達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 歡迎瀏覽...
    11月6日,廳黨組書記、廳長陳杰主持召開廳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擴大)會議,學習傳達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陳杰指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是在我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兩個一百年」進入歷史交匯點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大會,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黨中央對學習貫徹全會精神高度重視,省委省政府把學習貫徹全會精神擺在突出位置。
  • 藍圖已繪就 奮鬥正當時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在臨洮縣幹部...
    大家一致認為,全會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深刻指明了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的指導方針、目標任務、戰略舉措,對於動員和激勵全黨全國人民繼續抓住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推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大家一致表示,美好的藍圖已經繪就,奮進的號角已經吹響,新時代、新徵程,只有一往無前、砥礪奮進,才能譜寫新篇章。
  • 我區舉辦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菜單式專題講座
    ,11月13日上午,區委組織部、區委黨校聯合舉辦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菜單式專題講座,邀請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原副院長馬曉河教授,圍繞「十九屆五中全會與『十四五』期間的經濟發展」進行專題講授。    馬曉河教授緊緊圍繞十九屆五中全會召開的背景和重大意義、《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 中國紡聯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專題學習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會議集體觀看學習了中央宣講團成員對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宣講報告錄像,傳達了國資委黨委關於做好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學習宣傳的通知;會議還發布中國紡聯黨委為推動黨支部「兩化」建設工作特別製作的「兩化」建設推廣示範視頻。
  • 廣西各地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高屋建瓴繪藍圖 砥礪...
    連日來,北海、防城港、欽州和崇左等市興起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熱潮,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會和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