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記者 葉心冉 作為國內色紡紗領域「雙寡頭」之一的百隆東方,似乎撞上了「黑天鵝」。
1月9日,百隆東方(SH.601339)發布公告稱,因公司內部工作職能調整,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楊衛新,將不再擔任總經理一職,楊衛新仍將繼續擔任本公司董事長及其在公司董事會各專門委員會的任職均不變。原百隆東方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勇,即日起擔任百隆東方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此前百隆東方2019年第三季度報告顯示:截至報告期末,楊衛新、楊衛國兄弟二人系本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及楊衛國一致行動人鄭亞斐合計直接間接持有公司74.41%的股權。
另外,楊衛新也同時是百隆東方期貨領導小組的組長。2018年5月,百隆東方發布公告稱,公司計劃使用自有資金開展棉花期貨套期保值業務,期貨交易總規模不超過10萬噸。為防禦風險,百隆東方還設立了期貨領導小組,確保公司資金安全,組長由公司董事長楊衛新擔任。
而就在2019年初,因持有棉花期貨合約,百隆東方浮虧7108萬元,虧損總額佔2018年前三季度淨利潤的15%。資料顯示:百隆東方主營業務為色紡紗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百隆東方與華孚時尚,一度被稱為是色紡紗領域的「雙寡頭」。
但從2019年百隆東方發布的財報數據看,其淨利潤持續下跌,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2.97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36.26%。淨利潤滑坡,是與行業本身的特性有關,還是受棉花期貨合約的影響?
雙寡頭之一
百隆東方成立於2004年,前身是成立於1993年的百隆貿易,1998年公司開始通過橫向收購開展纖維染色和棉紡等業務。
目前,百隆東方主要從事色紡紗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經營產品包括純棉色紡紗、混紡色紡紗等。與傳統紡紗「先紡紗、再染色」不同,色紡紗採用「先染色、後混色紡紗」的加工方法。
華泰證券結合中國產業信息網數據顯示,目前全球色紡紗約90%的產能集中在中國。聚焦國內則是「雙寡頭」格局。
截至2018年末,中國色紡紗行業總產能約為700萬錠,華孚時尚、百隆東方分別佔據整體市場份額的24%和18%,在中高端色紡紗市場中,華孚時尚、百隆東方分別佔據40%、30%的市場份額。
紹興一家紡織品加工廠的廠長阮霄漢告訴記者,色紡紗最大的特色在於,先將紗線染色,而後將不同顏色的紗線進行混合紡織,成本偏高,與先織布後染色的面料相比,成本多了1.5-2倍,因此,市面上的售價也相對較高,屬於高端、小眾的布料。
目前,色紡紗布料的市場滲透率確實不高。萬得數據顯示,2014年-2018年,色紡紗市場滲透率保持在7%-10%。色紡紗在毛衫、針織面料領域的應用相對成熟,而在梭織面料領域的應用尚處於起步階段,目前只佔約5%的市場份額。
華泰證券研究所研究員張前指出,色紡紗的消費潛力尚未被充分挖掘,隨著應用空間的擴大,色紡紗規模仍有較大的成長空間,特別是在家紡面料、襯衣以及休閒裝面料領域的應用。
越南成為主戰場
百隆東方2018年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末,公司總產能接近140萬錠。中國境內山東、浙江、江蘇、河北四省份7個生產基地共計70萬錠左右;越南A、B區各有產能50萬錠、20萬錠。
百隆東方在2019年半年報數據顯示,2019年/2020年越南B區計劃分別增投20萬錠/10萬錠。據此推算,2020年越南產能將實現100萬錠生產規模,佔公司整體產能的60%。
但值得注意的是,百隆東方在2019年半年報中公布的產能數據,與2018年末相差無幾,與2018年上半年的數據相比,也僅是越南B區新釋放的20萬錠的產能。
東吳證券研報分析稱,中美貿易摩擦影響國內產能接單,導致2019年上半年總體產量較2018年上半年僅實現微增。
2019年前三季度,百隆東方營業收入45.69億元,同比微漲0.24%,歸母淨利潤 2.97億元,同比下降36.26%;扣非歸母淨利潤3.25億元,同比下降15.11%。
2019年上半年,百隆東方營業收入28.65億元,同比下降2.7%;歸母淨利潤 2.24億元,同比下降31.1%,扣非歸母淨利潤2.31億元,同比下降5.2%。
東吳證券研報指出,管理及財務費用上升以及棉花期貨虧損,是百隆東方2019年上半年淨利潤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
上述研報具體分析稱,棉價下滑,由此產品單價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致公司收入下降,同時在高價棉花庫存結轉背景下成本端有所提升,毛利率下滑至18.02%。同時由於越南新產能建設管理費用及財務費用同比提升較為明顯,期間費用率同比提升12.9%。同時,由於公司棉花期貨平倉及公允價值浮虧金額較大,致2019年上半年投資淨收益同比下降69%至4153萬元,為盈利帶來壓力。
百隆東方正在大力推進越南產能的釋放。三季報顯示,公司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9.53億元,百隆東方稱系本期越南工廠固定資產投資支出較上年同期增加所致。
對於越南產能的支持,從百隆東方大漲的短期以及長期借款中也能看出端倪。三季報顯示,公司短期借款44.55億元,同比增長45.67%,長期借款11.95億元,同比增長779.95%。同時,截至到2019年9月,百隆東方的貨幣資金餘額10.95億元。
越南已然成為百隆東方產能擴張的主戰場。資料顯示,百隆東方自2013年開始布局越南,截至2018年末已經累計投入大約7億美元。據悉,AB兩區已有70萬錠產能的釋放,在C區還有較為充足的土地儲備。
一位接近百隆東方的投資人告訴記者,越南的年輕勞動力充足,人力、土地、稅收等方面的成本支出有一定優勢。另外,在當前貿易摩擦以及加徵關稅的背景下,越南產區的投產對於百隆東方來說,具有一定益處。
華泰證券研報相關數據顯示,就紡織品而言,日本對越南關稅為0%,對華紡織品關稅7-11%;對歐盟出口方面,根據《越歐自由貿易協定》,雙方承諾取消超99%貨物關稅。相較之下,目前歐盟對華貿易關稅為12%。
此前接觸的面料生產廠商告訴記者,目前業內已經有多位同行在越南興建工廠,這或許是接下來的趨勢。
棉花期貨浮虧
與越南興建產區的高漲相比,百隆東方在國內的表現,則是需求疲軟以及棉花期貨合約拖累業績。
百隆東方2019年上半年的營業收入下降,前三季度僅實現0.24%的微漲。光大證券研報分析稱,收入下滑主要為貿易摩擦影響海外客戶下單積極性(國內產能受影響較大)以及國內需求不佳所致。
阮霄漢告訴記者,出口下滑,內需沒有拉動,導致庫存攀升,是去年紡織行業的整體情況。百隆東方半年報也顯示,2019年上半年存貨達53億元(主要為原材料增加),同比增長48.7%,經營性現金流為負。
資料顯示,百隆東方生產成本主要包括棉花、能源和人工等。其中,棉花成本佔生產成本的比重為70%左右。同時,百隆國內生產基地主要以採購國產棉、進口棉為主,並適時以期貨棉作為現貨的補充。
2019年,棉花價格從4月中旬開始下跌,從每噸16225元跌到9月30號的低點每噸11970元。張前分析稱,棉紡企業為了對衝成本波動的影響,在棉價低迷的時候一般會增加棉花庫存,當棉紗價格重新進入上行周期時,生產成本反映的是低價的庫存棉,因此短期之內會有利潤率的提升。
但「跌跌不休」的棉花價格,反映到百隆東方的期貨合約上,成了對業績的打擊。
百隆東方自2018年5月開始正式踏入期貨市場,並且強調公司開展期貨套期保值業務,只限於從事公司生產所需原材料棉花期貨交易,是為利用期貨市場套期保值功能,不做投機性、套利性期貨交易操作,減少因原材料價格波動對公司正常經營帶來不利影響。
出發點是好的,但結果不盡人意。
2018年9月30日末,百隆東方2018年三季度的金融負債升至5489.35萬元,同比增長461.14%。對此,百隆東方解釋稱,主要系期末期貨合約公允價值變動。2019年1月,百隆東方公告提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的棉花期貨合約浮虧7108.74萬元。
在此背後是棉花行情的下跌。
2018年鄭棉主連從5月30日的高位19250元/噸,一路跌至12月25日的14650元/噸。此前有分析人士稱,由於棉花價格在2018年5月左右受中美貿易摩擦影響大漲後,百隆東方交易部門擔心2019年棉花價格還會上漲,於是在高位買入看多合約。但不料在6月份後,棉花價格便開始回調,跌幅高達20%,最終形成幾千萬元虧損。
但百隆東方並未就此停下腳步。2019年4月,百隆東方再次發布公告稱,當前國儲棉庫存逐步下降,全球棉花供應趨緊,預計未來境內外棉花市場價格波動仍將加大。為穩定棉花供給,將棉花期貨市場採購作為公司原材料現貨採購的重要補充,同時平抑原材料棉花的採購價格,公司決定於2019年度繼續開展原材料棉花期貨業務。
但2019年4月中旬至9月,棉花價格跌去26%,而後有所回升,反映到百隆東方的第三季度財報,當期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負債4787.2萬元,虧損仍在持續。半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6月,百隆東方期末持有棉花期貨合約6000手。
此前有關觀點質疑,百隆東方之所以在棉花期貨上產生虧損,原因在於其並非是純粹的套期保值,而是有期限套利的投機心理,即指在期貨市場博弈、博行情。對此,記者聯繫百隆東方進行採訪,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復。
大地期貨研發部研究總監周文科對經濟觀察報表示,按照半年報披露情況來看,百隆東方公司期末持有棉花期貨合約6000手,對應3萬噸棉花現貨,符合此前2019年4月公布的「棉花期貨交易持倉不超過10萬噸」的套期保值計劃。
他同時表示,如果是長期買入套期保值,利潤應該是平滑的,一般不會出現大的暴漲暴跌。一般而言,企業進行套期保值的最終效果,應該將現、期貨兩個市場結合來看,因為期貨現貨價格變動方向趨同,套保持有的期貨頭寸與現貨相反,兩個市場盈虧相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平滑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