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拍了30 多年火山,拍到閃電效果還是第一次。」 |
冰島埃亞菲亞德拉冰蓋火山4 月14 日的爆炸性噴發,堪稱多年來歐洲破壞力最大的天災。英國自由攝影師約翰.比蒂以及冰島攝影師羅格納.西古德森冒著生命危險深入火山災區,通過影像記錄下這場200 年不遇的火山大噴發。兩位攝影師向《外灘畫報》描繪了他們親身經歷的這場驚心動魄「火山重生記」。
文/ 周一妍
這是自「9.11」襲擊以來,歐洲最大規模的民航停飛。
英國派出「皇家方舟」航母接海外滯留公民回國,被稱為第二次「敦刻爾克大撤退」。
德國總理默克爾4 月15 日結束訪美後,經歷了長達3 天陸空輾轉,直到18 日才返回柏林。
這一切都是冰島火山惹的禍。有人聯想到災難大片,有人回憶起末日預言。
造成這場災難的罪魁禍首,是位於冰島南部的埃亞菲亞德拉冰蓋火山。這座原本不為人知、名稱非常拗口的火山,在經歷了一月內兩次噴發後,在全球已經「臭名昭著」。4 月14 日凌晨的爆炸性噴發過後,火山口源源不斷噴出煙塵,在7000 米以上高空形成火山灰雲團,並因風向迅速飄往歐陸。
住在冰川腳下的400 多個居民當天在接到疏散通知後,紛紛離家逃難。離冰川20 公裡遠的努珀爾農場,人們困守家中,無奈地望著窗外那個蒙上一層灰黑色的世界。他們的果園牧場看不見了,道路被火山灰掩埋,果樹的禿枝也變黑,天氣的陰晴誰都看不清。
專程赴冰島拍攝火山第一次噴發的英國自由攝影師約翰.比蒂(John Beatty),在電話中告訴《外灘畫報》,這次拍攝經歷仿佛是「在地獄中歷練」。兩度前往噴發現場的冰島攝影師羅格納.西古德森(Ragnar Sigurdsson)則興奮地告訴本報記者,這是他拍攝火山30 多年來,見過的最非同尋常的火山噴發。
「鮮紅巖漿從我雙腳中流過」
3 月21 日,比蒂接到好友、冰島導遊喬恩.馬格努從冰島首都雷克雅未克打來的電話。「約翰,快過來吧—這裡發生了百年一遇的火山噴發,火焰將整個夜空照得如同白晝??你一定要來看看!」
比蒂興奮地掛上電話。接下來的幾天,他必須抓緊備齊裝備,應付那個「冰火兩重天」的世界。「我預計到行走在冰蓋上的極端寒冷,以及置身火山熔巖四周的極度酷熱,所以選擇了超厚實的三層防水夾克,連拉連結縫都是防水的,外加滑雪褲、橡膠鞋。」
4 月12 月,比蒂與馬格努驅車趕往埃亞菲亞德拉冰川,當時的氣溫為攝氏零下5度。兩人在冰川上搭了一個帳篷後,他突然聽到一聲巨響,抬頭一看,一股橙紅巖漿被噴射到約150 米的空中,石塊如雨點般傾瀉而下,砸在四周的地上。
比蒂趕忙戴上口罩,操起相機向火山進發。儘管帳篷距噴發處只有800米,但比蒂卻是舉步維艱。在距巖漿裂縫150 米處,比蒂拍下了噴發的瞬間。他估計當時的山口溫度達到1000 攝氏度。
隨後發生的一次輕微地震,使地表裂縫重新合攏,熔巖開始冷卻。「這完全是個灼熱的地獄,我在冷卻的火山灰和碎石間跋涉,那些被炸得鬆軟的石頭咔咔作響??我的靴子深陷在巖漿山地裡。」
一幅照片中,全身披掛的比蒂站在冷卻的熔巖上,周圍煙霧繚繞、水氣升騰。他拄著一根拐杖,小心翼翼地前行。儘管腳下是冰層和巖石,但附近巖漿的熱度仍足以融化他的靴子。
有一次,比蒂抓住機會前進到離熔巖只有3 米的地方,周圍滿是撲通撲通作響的煮沸巖漿。他站在一條狹長裂縫中間,一道正在冷卻的鮮紅色巖漿從他的雙腳中穿過,膠鞋立馬變得滾燙。他分不清空氣中到底是硫磺的氣味,還是橡膠鞋的焦味。
「儘管我知道這有多危險,但我依舊一步步往前探尋。我感覺自己正在接觸地球激烈跳動的心臟。」比蒂回憶說。「接近巖漿時,我感到舌根湧上一股強烈的苦味,這說明空氣裡有毒。所以,我們每次衝進去只停留10 分鐘。如果時間再長一點,就會因為缺氧而倒下。」
比蒂和朋友在火山邊拍攝了兩天。白天,比蒂登山拍照,並在臨時帳篷內躲避嚴寒和強風,夜晚,他們在離火山不遠處找到一座小木屋。接受過嚴酷的自然考驗後,破舊的小木屋讓他們感覺像天堂一樣。
第三天清晨,一陣劇烈搖晃把比蒂震醒,小屋窗戶發出吱嘎吱嘎聲。後來比蒂得知,當地發生了芮氏3.9 級地震。它使火山停止噴發,一切又恢復沉寂。
小木屋的窗外飄起大雪。當天,比蒂決定返回倫敦。在雷克雅未克機場,一位安檢員問他是不是從火山回來?「是的,真是難以置信。」比蒂說,「世界上最美的自然景觀之一。」
對方告訴他:「火山今天上午再次爆發了,重新出現一個新的巨大火山口。」比蒂想趕回去,可惜一切都太遲了。他乘坐的是從雷克雅未克機場前往英國的最後一批班機。
24 小時後,火山再次猛烈噴發,衝起高達6000 米的煙塵。「很遺憾不能看到第二次噴發,但我很慶幸,終於趕上末班車回家。」他說。
「30 年頭一次見到這樣的噴發」
冰島火山灰雲導致歐洲空中交通連日停擺後,美國《國家地理》、《紐約時報》網站等紛紛貼出「徵稿啟事」。冰島本土攝影師西古德森的三張「帶閃電的火山灰」被紐約時報下屬專業攝影博客Lens放在最醒目位置。
西古德森住在冰島第二大城市科波沃,他家距埃亞菲亞德拉冰蓋火山只有一小時車程。作為冰島最知名野外攝影師之一,西古德森常年在冰島、法羅群島、格陵蘭島以及加拿大西北因紐特人居住的努納武特地區拍攝火山、冰川以及極光。這一次,家門口出了奇景,自然不容錯過。3 月21 日和4 月17 日,他連續兩次趕赴火山現場。
「我跟蹤拍攝火山已經30 多年了。」4 月20 日,西古德森在辦公室接受《外灘畫報》電話採訪時說,他第一次拍火山是在1975 年,地點是冰島北部的克拉弗拉火山。「通常每五年就會有一次大規模火山噴發,但最近這兩次極為不同尋常。3 月的那次,有異常絢麗的巖漿噴湧而出,人們可以非常近距離地拍攝。我們圈內人稱那次是『觀賞型噴發』。」
「上周那次噴發則更難得,噴口離3 月份的那次不遠,但卻來自冰川底部,而非前一次的表層。它導致大量積雪融化,洪水泛濫。巖漿一接觸洪水,會產生劇烈爆炸,由此產生大量火山灰。這一次就沒人能接近噴發地點了,因為上空的火山灰塵實在太龐大,噴口有5000 米寬、2000 米長。」
西古德森最得意的作品,除奇形怪狀的火山灰蘑菇雲之外,還在夜空中拍到的夾雜閃電的火山煙雲。他解釋說,這種畫面很難得,「只有源自冰川底部的噴發,才會出現閃電效果。它出現的機率少之又少。」他自己也是第一次碰到。
17 日晚,西古德森拿著相機通宵守候,但閃電似乎很喜歡跟他捉迷藏:往往每半小時出現一次,每次只有一兩秒時間,轉瞬即逝。「這太讓我興奮了。我的腎上腺素加速分泌,我朝著閃電大叫:『哇,看這邊,看那邊!』我從沒看到過這樣的景象。」
西古德森還拍攝了成群馬匹在黑暗中沿公路奔跑的畫面。照片中,無論是黃馬、白馬還是褐馬,看上去都是灰黑色。
有一半英國血統的農婦漢娜.安德魯告訴攝影師,4 月14 日凌晨2 點,她在睡夢中接到疏散電話,要她帶著1歲半的兒子,在20 分鐘內撤離,否則有被洪水衝走的危險—當時洪水距她家只有4 公裡。
當天,母子倆帶著一個早已收拾好的包裹匆匆離家,但她的150 匹馬還留在農場內。幾天後,她和鄰居才回去轉移出牲口。
不過,儘管冰川附近農戶遭受損失,但包括首都雷克雅未克在內的城市基本空氣清新。西古德森告訴記者:「我住的科波沃市天空一片晴朗,看不到一片烏雲。這幾天一直是這樣。」他還指出,火山爆發未必全是壞事,因為火山灰富含養分,能使土地更肥沃。
風向使冰島火山灰都飄往歐陸,本國災情反而不嚴重。為此,歐洲鄰居送給冰島一頂新頭銜:災難出口國。他們抱怨:「我們要的是錢,不是灰。(Wewanted cash,not ash)」。冰島外長則回應,這是天災而非人禍「,我該說什麼呢?難道說:我們錯了?」
該國小說家哈爾格裡木.赫爾加松評論說,這次火山大噴發展示了冰島的真正個性—「條件嚴酷」和「意外多多」:「你永遠也不會知道將會發生些什麼。冰島從來不會沉悶。」
西古德森也不掩飾身為冰島人的驕傲:「我熱愛火山,熱愛北極光。我非常高興自己能住在這裡,即便我們破了產。我們貧窮但美麗著。」
冰島,還是火島?
1783 年冰島南部拉基火山的大爆發,奪去了近萬冰島人的生命,而當時全國總人口不過5萬人;歐洲其他國家也有數萬人死亡,同時相繼導致創300 年紀錄的酷暑和創250 年紀錄的寒冬。
文/ 王奇婷(實習)
這一輪攪亂世界的冰島火山噴發,第一次其實是在3月20 日。當天午夜,位於冰島南部的該國第五大冰川埃亞菲亞德拉(Eyjafjfunction(iterator) { var result = true; this.each(function(value, index) { result = result && !!(iterator || Prototype.K)(value, index); if (!result) throw $break; }); return result; }ajoekull)冰川附近的一座火山率先噴發,迫使約500 名附近居民撤離,冰島民航局也對國內航班進行管制。幾天後,熔巖噴發逐漸減少,但火山仍處於活躍狀態—山口熱浪滾滾,蒸汽瀰漫。
4 月14 日,蟄伏在埃亞菲亞德拉冰川下方、沉寂近200 年的火山突然發作,火山灰衝上1.1 萬米高空,隨後向東南方飄移,逐漸籠罩大半個歐洲。
火山灰對飛行安全的威脅導致歐洲機場紛紛關閉,大約10 萬個航班取消,全球數百上千萬人滯留機場,整個歐陸的航空業陷於癱瘓,至少5 家歐洲小型航空公司面臨倒閉。連原定赴波蘭為遇難總統卡欽斯基奔喪的歐巴馬等多國首腦也被迫取消行程。
「不會導致全球氣候變化」
「和3 月的噴發不同,4 月14 日這一次,火山口裂痕加深並延伸至冰川地區。巖漿與寒冰相遇,使冰川融化,引發了洪災等自然災害。」冰島氣象局科學家克裡斯汀.馬爾.阿薩森在回復《外灘畫報》採訪的電子郵件中寫道。
冰島民防局的網站從此一刻也沒有停止更新:火山活躍程度、火山灰濃度、洪水暴發和道路狀況、火山灰對農業的影響等等,並公布了向全世界媒體開放的問詢電話。
民防局網站顯示,火山噴發使埃亞菲亞德拉冰川附近的馬爾卡河洪水泛濫,一些巨大的冰川碎塊隨洪水而下,衝毀了道路和橋梁。由於路面損壞、火山灰堆積、能見度極差,位於馬爾卡和斯科加爾之間的1 號國道封閉;約800 人被疏散到安全地帶。
4 月的冰島即將進入放牧季節,火山噴發卻給南部農民帶來一個暗淡的初夏。受災最嚴重區域正是重要的農牧業地區,牛、羊、馬存欄數分別佔全國的15%、6% 和17%,乳製品也佔到12%。火山噴發的持續時間越長,火山灰對牧場和穀物的破壞就越大。
「火山灰中最新測得的氟含量達到800 毫克/ 千克。這種有毒氣體對在外放牧的家畜傷害很大。」阿薩森指出,「幸好火山爆發時,牲畜大多在室內活動。現在所有動物都已安置妥當。」
埃亞菲亞德拉冰川毗鄰冰島最大的米達冰川(Myrdalsjoekull),很多科學家擔心,後者下面的卡特拉火山會被喚醒。據記載,1612 年和1821 年,埃亞菲亞德拉火山的兩次噴發都激活了卡特拉火山。「目前卡特拉尚無被喚醒的跡象。不過它一旦爆發,強度可能是埃亞菲亞德拉冰蓋火山的10 倍。」克裡斯汀寫道。
卡特拉火山最近一次大噴發是在1918 年,引發的洪災水量幾乎相當於整條亞馬遜河,且迸發出房屋大小的巨石,從峽谷一直滾落到公路上。
此次火山噴發驚動了全世界,但從目前的情況看,「它不會對全球氣候變化產生任何影響。如有也只是在冰島境內。」英國氣象局科學家德瑞克.賴亞爾認為。
1991 年,菲律賓皮納圖博火山發生了一次大規模噴發,產生了17 萬億噸二氧化硫,硫化物氣溶膠反射太陽熱量導致全球氣溫下降了0.4 至0.5 攝氏度;而此次冰島火山的噴發強度遠不及皮納圖博,對全球氣候的影響估計有限。
火山巖上的國家
冰島一向以「冰火交融」著稱。早-中新世晚期以來,大西洋中脊裂谷溢出的上地幔物質堆積,形成了這座「極圈火島」。島上火山近300 座,其中約50座為活火山,火山噴發乃一種常態。大部分情況下,一座小火山噴發造成的影響很有限。
冰島人對此習以為常,世界各地的冒險家和攝影師也被吸引過來探險。甚至有廚師別出心裁地用火山熾熱熔巖為燃料,為遊客烹飪美食。
然而1783 年冰島南部拉基火山(Lakagígar)的大爆發,卻給這個國家留下了恐怖的記憶:近萬冰島人被奪去生命,而當時全國總人口不過5 萬人。
據史料記載,那年6月8日上午9 時,拉基火山內部撕開一道巨大裂縫,沸騰的熔巖不斷狂噴,持續了整整8 個月。熔巖和泥流湮沒方圓600 平方公裡內的村莊和農場,噴出的有毒氣體比前150年的總和還多,整個北半球都受影響。
導致冰島近萬人死亡的其實不是火山噴發本身,而是它導致的環境後果。「人群的死亡主要是由於飢餓—牲畜死了,農作物死了,整個國家蒙上一層陰霾。」冰島氣象局地球物理學家古納爾.古德蒙德森告訴《外灘畫報》。因為吞食覆蓋有毒灰塵的牧草,每10 只綿羊就有8隻死亡,還有一半牛和馬匹死去。
毒氣還飄過挪威和英、德、法國,很多人相繼倒下,一時間全歐洲一片恐慌,人們不知道毒氣從哪兒飄來,也不知道這是二氧化硫和水蒸氣的混合氣體進入肺部,使人窒息死亡。記錄顯示,1783 年夏,因為肺部阻塞死亡的英國人就超過2 萬。向東飄去的二氧化硫還在整個歐陸形成酸雨。
1783 年7月的英國氣溫創下300 年最高紀錄。火山灰瀰漫在空中,太陽似乎從一片白光中升起,宛如聖經中的末世情景。直到秋天,火山灰才慢慢散去。但很快,更糟糕的情況出現了—數月來積聚在平流層的二氧化硫吸收了相當多熱量,導致了250 年以來最寒冷的冬天。
過去1000 年中,除1815 年印尼坦博拉(Tambora)火山噴發導致全球變冷,使當年變成「無夏之年」以外,拉基火山噴發是最嚴重的一次;「它釋放的能量是這次埃亞菲亞德拉冰蓋火山能量的100 倍。」古德蒙德森指出。
2008 年,冰島由於銀行業危機「一夜致貧」,令英國和荷蘭等國的儲戶蒙受損失。金融危機陰影還未散盡,火山灰再次重創歐洲。兩起看似沒有關聯的事件,讓冰島在歐洲的形象跌入谷底。甚至有人調侃地抱怨:「不知道有生之年,能不能聽到冰島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