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美3國衛星定位精度對比:格洛納斯10米,GPS0.1米,北鬥呢?
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海灣戰爭,結結實實給全世界開了眼,各國紛紛意識到傳統熱武器戰已經成為過去式,衛星導航在現代化戰爭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旦失去定位,飛機艦船包括飛彈都會失去方向,因此擁有一款屬於自己的一款定位系統迫在眉睫。
而1993年7月,中國「銀河號」貨輪在印度洋正常航行時,突然失去方向停了下來,貨船在汪洋大海上像一葉扁舟隨波逐流,後來大家才得知,原來是老美關閉了銀河號所在海域的GPS定位導航,這次事情也更加堅定了我們研發自己導航的決心。
1994年,我國開始了北鬥一號的研製工作,2000年發射了兩顆靜止軌道衛星,實現了在亞太地區的衛星導航,2003年又發射了一顆備用衛星,這標誌著在軍事領域已經擺脫了對GPS的依賴。
原本的計劃是只需要研發出北鬥一號即可,其他的全球應用方面與歐洲共同研發伽利略導航就行。然而在中國投資2億歐元之後,伽利略系統進展並不順利,導致研發計劃一再推遲,我國雖然有投資,但是卻被不斷被排擠,最後忍無可忍,我國決定自己幹。
就這樣,中國開始了北鬥二號的研發,此時我們的目標已不再是局限於亞太地區,而是著眼於世界任何角落,經過多年的努力,如今全球組網已經完成,那麼與俄羅斯的格洛納斯定位系統的定位精度10米,和美國的GPS定位系統精度0.1米相比,中國北鬥的定位精度是多少呢?
首先GPS定位是最早的定位系統,它的精度分為軍用和民用,其軍用的精度達到了0.1米誤差,民用的也僅有10米,這樣的要求已經足夠滿足大部分人的日常需求,因此民用精度不用太高。
而格洛納斯是戰鬥民族自主研發的定位導航,不過主要還是用於軍事定位,其精度與GPS民用版大致相同,約10米,未來的進步空間還很大。
歐洲的伽利略系統雖然很早就已經開始了研發工作,但是因為經濟和明爭暗鬥,導致伽利略系統仍然沒有構建完善,水平還停留在早期,無法以精度去衡量。
而中國的北鬥系統起步較晚,但卻橫空出世,在短短幾年時間內就完成了一號二號的組建,如今的精度達到了0.2米,遠超格洛納斯系統的定位精度,與GPS僅有0.1米的差距。不夠北鬥三號組建完成後並未公布精度,相信還會有進一步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