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上午10時27分,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順利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將「高分九號05星」送入預定軌道,同時此次任務還同時搭載了多功能試驗衛星(由軍事科學院研製,將在軌對通信、導航、遙感等新技術進行試驗驗證)以及天拓五號衛星(由國防科技大學負責研製, 將在軌對船舶、航空器、浮標及物聯網等信息採集新技術進行試驗驗證),成功實現「一箭三星」的發射任務。
高分是高解析度的簡稱,我國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首次出現在《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目的是建設基於衛星、平流層飛艇和飛機的高解析度對地觀測數據獲取系統。目前我國高解析度光學衛星觀測精度可達亞微米,處於國際先進水平。
隨著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的迭代升級,未來將形成氣象衛星、資源衛星、海洋衛星、環境與災害監測衛星等完整體系,對國土普查、城市規劃、土地確權、路網設計、農作物估產和防災減災等領域以及「一帶一路」建設等提供信息保障。
隨著高分九號的順利升空,長徵二號丁順利完成今年的第七次發射任務。長二丁火箭此次使用的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八院抓總研製的常溫液體二級運載火箭,與低溫發動機相比,常溫發動機的適用條件更加廣泛,對溫度的敏感性低,但就推力而言,還無法與低溫發動機相比,未來仍有較大發展空間。
同時長二丁火箭的可靠性很高,具有強大的環境適應性,無論春夏秋冬、風霜雨雪,均可在國內三大衛星發射中心執行任務。這次護送高分九號05星入軌是長二丁火箭的第51次發射,隨著這次任務的成功,長二丁火箭還創造了一連串的新紀錄:60天內五戰五捷;40天內異地四發、30天內同地兩連發。
1957年前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改變了千百年來人類觀測地球的方式。隨後各國基於對陸地、海洋、大氣等多層面觀察的需求,發射了越來越多的對地觀測衛星,這些衛星也在時刻發揮著重要作用。
第一顆地球資源衛星由美國於1972年7月發射,起初名為「地球資源衛星I」,後被改為「陸地I」。這顆衛星入軌後提供了一系列重要資料:糾正了西藏改則縣塔克錯湖的標註面積,從95.8平方公裡改為了495.5平方公裡;同時也首次從太空拍攝了北京的照片,照片中可以清晰的看到故宮、北大等標誌性建築。
隨著《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的提出與實施,我國在對地觀測衛星上的研發投入也在不斷提升,對地觀測衛星除了在民用、商用範圍內提供有效可靠的幫助外,在軍事範圍也有重要應用。隨著7月底北鬥三號全球導航系統的正式開通,未來搭配高分衛星系統將使我國在軍事領域更具主動性,不再受他人牽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