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的同性片中最好看的一部,教育意義的一部片子,豆瓣評分 9.0!
《戴上手套擦淚》Rasmus小時候喜歡到處留自己的名字:在窗戶上哈氣,用手指頭寫;在海邊用貝殼,一片片地拼R-A-S-M-U-S。Benjamin則調皮不專心,吃飯的時候盡想著遊泳,在爸爸剛擦好的玻璃上留手印。1982年的聖誕,他們在保羅的家裡心神交匯的一刻,童年剪影命運般重疊。只是後來,指印被家人擦花,貝殼被海浪衝散。
四星;穿插剪輯。愛於你於己更多是是責任,偏偏美少年的純愛故事在愛滋橫行20年前的瑞典,幸運的是我遇上了一個這樣愛我如生命的人,不幸的是我們不能白首到老甚至不能參加你的葬禮。Never Wipe Tears Without Gloves.
拍得相當細膩,四個時間軸的切換切得非常好。1980s,葬禮的時候父母不能接受死者性取向,多少讓我想到30年後的Bridegroom,世俗的力量壓過來,個人真的很無力;同時想到的還有SKINS。這部比《平常心》更讓我心碎,特別是多年之後Benjamin去Rasmus的墓地。PS,我真的很喜歡Paul,看到I LIVED淚崩
瑞典拍的同影不是第一次看,之前看過《再過四年》,剛好主角在這部戲裡也有客串,演的是年老的班傑明。 毫無疑問,班傑明是整部戲的主角,影片的敘述也差不多是以他的視角來的。我也很喜歡班傑明,他善良堅強尤其衝破了宗教的束縛選擇了遵從自己的內心,這不是常人有的勇敢。 但在看完全部三集後,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卻是保羅,這個風一樣的男子。 其實整個片子保羅的存在感不算強,卻是起到來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是他把雷斯莫斯帶進了同志圈,是他一眼看穿了班傑明「你知道自己是GAY吧?」 因為這句話,班傑明遇到了他的雷斯莫斯。 我一直覺得保羅像是他們那個圈子的首領或者說母親一樣的角色。在那個圈子裡誰有什麼麻煩都會找他,誰和誰起了矛盾也由他來擺平。好幾次因為有人在聚會的時候提到愛滋的問題使得氣氛變得無比沉重,都是他來岔開話題用著看似犀利的語言把氣氛再拉回歡樂的一面。
腦子裡面是19歲的Rasmus第一次來到斯德哥爾摩,站在中央車站一臉興奮的表情。終於能盡情擁抱人生,享受壓抑了19年的欲望,第一次真正的對自己說:Det enda liv jag ngonsin velat ha.(這就是我要的人生)! 這部迷你劇讓我聯想起2008年法國的一部2集迷你劇《愛的真諦》(Sa raison d'être),同樣是講一群年輕人開始擁抱轟轟烈烈的愛情,卻被AIDS肆虐傷的猝不及防。因為愛同性,要忍受親人離你而去的孤獨,忍受眾人的嘲笑,忍受別人的非議。而這場黑色的病毒的入侵更是把這群人逼入絕望。於是,有人選擇自我折磨,有人選擇去天堂。
這個時候,離雷斯去世的1989年,已經過去了22年。 雷斯的鄰居終身未婚,他一開始就知道雷斯是同性戀,有一次在雷斯家做客,他試探性地說了句:雷斯總是有那麼一點不同。雷斯的父母立刻否定了。 小本在已故愛人的墓前,回憶起二十多年前相識的那個雪夜,回憶起雷斯將電話號碼寫在手掌,小本笑說把凡人的名字寫在掌上,聖經裡用來表示忠誠約定……這22年來,他一直沒有愛上第二個人。 鄰居原本已經準備好招待小本留宿了,大概因為小本在他沒有問之前就說,再也沒有愛過別人,於是他退卻了,小本問他有沒有別的安排,他竟然否認說沒有,結果一個人回家,默默收拾起原來留給小本的餐具。 年邁的小本回家後,把盛開的鬱金香從愛人相片下,移到了窗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