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每年招收碩士研究生50多萬人,博士研究生6萬多人,這支龐大的科技新生力量產生的學位論文是我國科技興盛的重要部分,但這些學位論文是否在我國社會發展、科技進步中發揮了作用?在科技傳播中扮演著什麼角色?是否在開放服務中影響到國家的科技安全與保密?這些問題應引起我國政府機構、科研領域的重視,引起學術資源建設者的反思。本文分析了國內外學位論文利用、管理現狀,研究了我國學位論文資源利用以及利用中涉及的國家安全問題,並對此提出學位論文資源建設與管理策略。
資源庫建設與使用脫節
我國研究生恢復招生和學位制建立以來,形成了以國家圖書館、中國科技信息所、中國社科院為中心的國家學位論文呈繳收藏體系,國家圖書館建立了學位論文書目資料庫提供學位論文的傳遞服務,中國科技信息所1988年開始建立中國學位論文資料庫(文摘版),中國社科院建立了我國社會科學學位論文文摘資料庫。隨著網絡技術發展,萬方數據率先建立全國博碩士學位論文庫,中國知網、維普等隨後建立各自學位論文庫並提供學位論文的商業服務,CALIS(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也建立了學位論文傳遞服務系統。雖然擁有眾多的學位論文服務系統,但我國的學位論文在利用、服務和科技安全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
學位論文沒有在學術研究中發揮應有的作用。我國每年產生大約數十萬篇碩士學位論文,5萬篇以上博士學位論文,這些學位論文在科學研究中究竟發揮多大作用,一直是教育界和學術界十分關注的問題。我們曾經對社會科學論文中引用文獻類型做過統計分析,其中,學位論文的被引用數量佔全部引文數量不到0.5%。最近我們又對我國一個學術資源庫進行了調查,其中他們收錄的所有學位論文中,在其資源庫中被引用過的學位論文僅有12.37%。國家投入大量資源培養博士和碩士,但是他們的學位論文卻沒有在科學研究和社會發展中發揮預期的作用。
我國目前已建成多種學位論文資源庫,由於學位論文呈繳機制缺乏執行力,至今沒有一家學位論文庫建設單位收錄我國全部學位論文或其應當接收的全部學位論文,其中國家圖書館、中國科技信息所、中國社科院也只收錄大部分學位論文。學位論文資源庫建設與使用環節存在脫節,國家圖書館提供學位論文前24頁的在線閱讀服務,若需要學位論文全文的話,只能通過文獻傳遞服務查閱紙質全文,給學位論文利用帶來很大不便。能夠提供學位論文全文服務的學術資源建設商,由於版權問題導致學位論文庫都只收錄部分學位論文,尤其是「獨家協議」更是導致學位論文分散在不同的資源庫。這種各自為政的狀況,影響了學位論文一體化規劃和建設,造成在網絡環境下學位論文流通仍不暢,利用率仍低下。
學位論文版權不明晰。我國學位論文涉及國家、培養機構、導師和學生四個主體,在學位論文版權使用授權過程中存在學位論文版權協議籤訂不自由和不規範、對學位論文的著作權人界定不清晰以及版權協議對開展服務和轉授權不明確等現狀,學位論文版權協議主要是培養機構單方制定的條款,而且不同培養機構對學位論文的著作權人歸屬規定各不相同,還有相當部分學位論文沒有明確著作權的歸屬方,僅以學生作為著作權使用授權方,沒有明確學位論文收藏單位對學位論文服務範圍,不便於學位論文開放利用。另一方面,國家在研究生培養中投入了大量資源,應擁有對這些資源的統一規劃權,保證這些資源在國家科技發展、科學規劃中發揮更大作用。
保密管理不規範和過度保密
我國每年產生一批涉及國家高精尖端和軍事技術的學位論文,雖然已建立涉密學位論文收藏和管理相關制度,但每個培養機構均按各自製定的安全制度管理並確定涉密論文密級和保密年限,造成國內學位論文安全管理存在保密責任不明確、密級設置不統一等情況,致使涉密學位論文可能會洩露我國國家戰略和科技安全的相關機密,給國家安全、國防安全、科技安全帶來威脅。另一方面,也存在學位論文過度保密現象。如為了規避論文抽檢,將本不應該涉密的學位論文設置為保密,有的涉密學位論文在達到保密年限後仍然處於保密狀態。這種現象也影響了這些學位論文在科學交流中發揮作用,浪費了國家、科研機構、高校等為培養研究生所投入的資源。
一方面,在學位論文涉密評審過程中存在較強主觀性,常常以導師或研究生的個人意志來決定學位論文涉密內容和級別,有的學者想通過學位論文增加自身知名度,將可能涉密的學位論文定為公開級別,埋下洩密的隱患,學位論文作者、導師和培養單位仍然存在保密意識薄弱和涉密評審帶有較強的主觀性。另一方面,學位論文安全管理制度存在走過場問題,致使學位論文過程監管存在安全管理隱患,涉及國家軍事、國計民生等整體產品和技術以片段形式出現多篇學位論文中,這些看似不相關的零碎片段,境外情報機構通過公網採集學位論文後,藉助大數據分析方法貫穿分析獲取威脅我國國家安全和科技安全的涉密信息,導致被動洩密。
國外學位論文利用管理經驗
美國明確規定學生擁有學位論文的著作權所有權,培養機構擁有學位論文的使用權,明確UMI(美國學位論文資料庫建設商)負責收藏美國高校出版的數字學位論文,國會圖書館指定的收藏全美博士碩士論文的分館,負責代理作者登記電子學位論文版權,統一加工各大學提交的學位論文信息,並收取一定出版費用,通過PQDT提供電子學位論文元數據和全文的商業性服務,結合非營利的各種途徑實現學位論文全方位的開發利用。
歐盟成員國強制規定學位論文的開放來促進學位論文的利用,同時非常注重涉密學位論文的保密管理。英國高校圖書館以發起館或者協同館會員參與方式,建立全國統一的電子學位在線服務平臺ETHOS,提供學位論文存儲、檢索和開放服務,針對讀者需求提供非營利性服務,學位論文開放程度和利用率都很高,明確學位論文版權歸作者所有,通過授權或轉讓等形式促進學位論文流通和利用。德國國家圖書館是學位論文的收藏機構,基於開放信息倉儲首創協議的電子學位論文加工,實現NDLTD論文資料庫的數據交換,可以長期免費獲取全文電子學位論文。
巴西已經建立巴西電子學位論文統一平臺,提供學位論文的全文獲取;印度逐漸開始重視學位論文開發利用,1991年建立全國信息和圖書館網絡學位論文庫,收藏國內絕大多數高校博士論文,正在逐步將其建成全國統一學位論文檢索和開放平臺;俄羅斯建立國立圖書館的學位論文庫,通過和作者、合作單位籤訂合同,作者將符合要求的電子學位論文提交給國立圖書館,國內各圖書館每年支付一定費用後獲取學位論文服務。
建立統一的學位論文資源庫
在大數據時代,學位論文的服務與安全管理是國家綜合發展實力的體現,不僅要從國家發展戰略角度開放學位論文,更要從國家安全角度規範學位論文的保密和安全管理,最大限度發揮學位論文對我國經濟、社會和科技發展的作用。我國學位論文是國家、培養機構、導師、學生共同努力後的智慧成果,建立和健全符合我國國情的學位論文開放和安全管理體系,充分挖掘和發揮學位論文的潛在價值是非常必要的。為此,提出如下建議:
建立統一的學位論文收藏機構,健全學位論文呈繳機制。做到所有學位論文必須呈繳,涉密的學位論文呈繳專門機構管理。國家學位辦應明確中國國家圖書館作為學位論文統一的集中收藏單位,各個培養機構作為學術單位負責收藏和呈繳本機構學位論文。國家圖書館建立統一的學位論文資源庫,或聯合資源建設商共建學位論文資料庫,並提供以公益性為主的學位論文全文檢索服務。
建立公益性服務為主的學位論文服務體系,充分發揮學位論文的學術作用。學位論文的服務也是為了增進學術交流,促進國家科技發展。因此,學位論文資源的服務應是公益化的服務,是一種知識型的服務,以保證學者學生更方便、更經濟地借鑑學位論文開展研究,從而促進學術研究快速繁榮發展。
注重學位論文的科技保密,構建國家統一學位論文安全管理規範。須在制度上建立一套國家統一學位論文安全管理規範,客觀真實地評定學位論文的涉密範圍和密級,在《保守國家秘密法》等法律法規框架內,由學生和導師提出學位論文涉密評定申請,建立學生和導師負責制度,由相關機構組成國家學位論文涉密論文審查委員會,形成涵蓋國家政策、管理機構、領域專家以及使用單位的第三方評審專家委員會,對學位論文進行密級和範圍評定,把提交評審的學位論文界定為內部、秘密、機密和絕密等不同密級,並確定保密年限。
注重學位論文過程監管,堵住學位論文洩密隱患。首先,涉密論文有必要單獨建庫,可供我國涉密科研機構相關科研人員查詢和利用,也為涉密論文的集中統一管理、進行有關統計分析提供了保證。建立涉密論文退出機制,達到保密年限的學位論文及時轉入學位論文庫,保證解密學位論文在學術交流中發揮更大作用。其次,加強學位論文監管過程中安全預警,在借鑑國外學位論文安全管理經驗基礎上,藉助大數據分析技術,挖掘學位論文中涉及國家安全和科技安全分布規律,提高防禦學位論文潛在安全風險的能力,消弭學位論文洩密的可能隱患。
合理規劃學位論文資源庫建設,實現分布建設統一檢索。目前我國的學位論文資源庫由多家學術資源提供商在同步建設,但都只佔學位論文總量的一小部分,他們之間有的相互重複,有的獨家所有,造成重複建設或資源壁壘,使用戶在一個資源庫中檢索不到其他資源庫的獨家資源,在幾個資源庫中又可能都檢索到相互間重複的資源。因此,國家應當統一合理規劃學位論文資源庫建設。為確保學位論文儘快入庫,國家可以將學位論文按學科劃分給不同的資源建設商,同時建立統一的學位論文檢索服務平臺,實現分布建設,統一檢索。(作者單位:南京大學、河海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