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懋(中)、林靖(左)、蔡懷德(右)
◆樊懋(中)、林靖(左)、蔡懷德(右)
首屆「海峽論壇金點子創意大賽」,廈門理工學院樊懋的《打破界限》創意塗鴉奪冠,臺灣玄奘大學林靖的《喜劇現場兩岸青年喜劇藝術節》獲亞軍,臺灣銘傳大學廣播電視學系蔡懷德的《兩岸創意同玩節》奪季軍。
評委指出,這些優秀作品,最重要的是都有換位思考意識,真正以青年的想法,去尋找兩岸交流的共鳴點,尋求兩岸共同的認同感。而三位優勝者在獲獎後亦表示,年輕人不要界限、隔閡、誤會,相互交流相互促進才是主流。
第一名
樊懋:兩岸經驗助我奪魁
「這次能得第一名,真的沒想到。」樊懋告訴導報記者,自己在上臺路演的時候,一開始還是比較緊張,特別是展示PPT時出現一些問題,顯得比較混亂,還好及時調整狀態,發揮越來越好。樊懋說,這次比賽公開透明,是自己第一次遇到評分精確到小數點後三位的比賽,真是緊張刺激,他也慶幸自己能以0.25分的優勢奪冠。
為了這次金點子創意大賽,樊懋特意買了一身具有嘻哈風格的衣服,很寬鬆,背後還印著一個骷髏頭圖案,風格獨樹一幟。連評委老師都稱讚,樊懋在穿著上很契合當天所要演示的策劃案。樊懋透露,他在臺灣銘傳大學做交換生時,受臺灣同學影響,漸漸愛上了嘻哈文化。
他說,自己在大陸成長一二十年,對大陸文化很熟悉;此外自己在臺灣交換學習,跟臺灣同學生活在一起,對臺灣年輕人文化也有一定的了解。基於自身兩岸經驗的優勢,他就積極參與進來,一路走來直至奪冠。
樊懋這次帶來的案子是「『打破界限』創意塗鴉大獎賽。」他說,臺灣塗鴉文化很盛行,幾乎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像是路邊的電路箱,大多都被塗鴉,融入周邊的環境中;此外一些村莊也因為塗鴉,而成為遠近知名的景點」。樊懋指出,廈門塗鴉風氣也開始盛行起來,像華僑大學以及廈大芙蓉隧道,都因塗鴉而聞名。
「兩岸年輕人都很喜歡塗鴉,若通過創意塗鴉大賽進行交流切磋,可以增進彼此了解,打破兩岸年輕人之間的界限與隔閡。」這就是樊懋推出這項策劃案的初衷。
第二名
林靖:大陸的用心讓我們感動
林靖說,喜劇是最能打破僵局或隔閡的藝術形式,也是兩岸年輕人最喜聞樂見、容易接受的,而「現場」則是針對當下年輕人沉溺於手機網絡交流的弊病,希望兩岸青年朋友進入同一個喜劇現場,用最歡快輕鬆的方式相互認識,彼此了解。「我得獎是有點小運氣啦,可能正是這個案子的發想初衷,打動了評委老師。」
林靖說,這項大賽的正式與嚴謹超乎選手們的想像,「我們一走進比賽現場,都震撼了!真的,沒想到一切都那麼專業有水準,沒有人因為我們學生的身份有所輕忽,所有創意都受到最認真的傾聽,以及公平公正的評選,這種彼此間的尊重,最讓我們感動」。
第一次參加海峽論壇的林靖告訴導報記者,這次來廈門,才發現大陸是這麼用心在做這件事,真的會讓人感動。他說,通過這次參賽,更加體會到舉辦一個兩岸活動有多難,僅僅一個創意的發想就不容易了,後面還有那麼繁雜的執行工作,像海峽論壇這麼龐大多元的交流,真的需要更多尊重和肯定。他並真切感受到,兩岸年輕人真的需要在共同認同下多相互認識、彼此了解,兩岸間很多誤會、隔閡完全是不必要的。
第三名
蔡懷德:「登陸」求職漸成主流選擇
來自臺灣銘傳大學廣播電視學系的蔡懷德,這次憑藉「兩岸同玩節」的創意拿下「金點子創意」的第三名。賽後接受導報記者採訪時,他大呼「完全沒想到!」因為激動,聲音還有點發抖。他說,自己原本以為熬過上臺報告就OK了,沒想到比賽那麼激烈,後來坐在臺下更加緊張了,和其他參賽者一樣,心一直懸著。
他說,這次來廈門參賽,完全沒預計會拿獎,只是想給自己增加一些歷練,因為從來沒參加過這么正式的比賽,「完整參加下來,感覺自己真的有在成長」。
作為一名即將畢業的大四生,蔡懷德這次來其實有更多想法,「這次大賽安排了很多企業參訪行程,非常體貼我們的需求,真的充滿期待。這次一定要好好體驗大陸企業的文化,看看是不是有機會來這邊發展」。他說,對島內年輕人來說,來大陸工作已經是越來越主流的選擇,「至少對我們這樣的傳播科系來講是這樣,大家經常聊這個話題,因為大陸的薪資更好,發展機會更多」。(導報記者劉強薛洋/文梁張磊常海軍/圖)
花絮
創意迭出PK激烈
彰化肉圓、滷肉飯、米糕、芒果冰、車輪餅……屏幕上的臺灣特色小吃,讓人垂涎三尺。
這是美食節現場嗎?不是。這是臺灣銘傳大學蔡懷德在「海峽論壇金點子創意大賽」上所創想的兩岸創意同玩節。不僅可以吃傳統小吃、潮流美食,還有傳統童玩、潮流遊戲可以玩耍,又有古早味,充滿了新潮流。可謂「民俗文化不『俗』,兩岸同玩創新奇」。
當天,金點子創意大賽上的金點子,讓大家驚奇不已。現場創意頻出,驚嘆連連。
全民學笑歡樂兩岸
「有一天,小明……」笑話開始了,這個笑話由臺灣小帥哥林靖的「喜劇現場」呈獻。
笑林英雄,喜聚一堂,全民學笑,歡樂兩岸。「用笑的藝術來認識兩岸」,這是林靖所倡導的兩岸青年喜劇藝術節的初衷。大陸有很多傳統的喜劇形式,比如相聲、二人轉、小品等,臺灣則有很多外來喜劇形式,比如即興劇、脫口秀等。
「喜劇是快樂的藝術形式,人們對快樂的東西總是特別喜歡。透過喜劇的形式,來認識兩岸不同的文化。」
影像短片兩岸交流
在昨天的路演中,一位選手也跟大家分享她所認為的兩岸青年交流最「直接」的方式——影像。她說,在臺灣,有些朋友會拿支付寶的消費形式開玩笑,說這種快速的付費方式是「土豪式的消費行為」。這其實就是一種誤解。只有讓他們切身體驗,才能感受到它為生活帶來的便捷和嶄新的消費模式。影像短片便是最為直接的方式。
虛擬試衣時尚新潮
你只要揮一揮手,就可以為自己換一套漂亮的衣服。1分鐘換個50套衣服……3D虛擬試衣鏡,這想想就是一件很贊的事情。
結合科技,呈現時尚新潮流。臺灣「中華國際形象推廣發展協會」理事長朱正生,搭建的兩岸青年流行時尚交流舞臺,為大家帶來了新「飾」界和新「視」野。
網紅經濟提升產業
臺灣佛光大學傳播學系的張雅玲也設計了一套「高顏值」的提案——打「網紅」牌,聚焦新型的產業經濟,讓粉絲轉化成購買能力和消費能力。
「2015年是內地的網紅元年,臺灣起步比較晚,2016年才是網紅元年。」她介紹,讓青年學子利用科技新媒體,帶動兩岸網紅事業,讓兩岸零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