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2日,第三屆化學與環境工程前沿論壇在北京舉行。會議圍繞工業環境管理與風險控制、控汙策略與技術體系構建、典型行業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推廣等三個中心議題開展討論。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工程研究所研究員張懿與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段寧擔任大會主席。
中國工程院院士、火箭軍後勤科學技術研究所所長侯立安對室內空氣中病原微生物汙染來源進行了分析,指出室內空氣汙染物來源複雜,可通過室外空氣、建築本體及設備、人等各種源頭進入室內環境,呈現出複合汙染特徵,對室內空氣淨化提出新的挑戰。
侯立安還提出,要研發室內空氣汙染治理新技術。「在空氣淨化器的研製中,PM2.5淨化技術已相對成熟,要加強對各種VOCs、病原微生物消殺協同淨化技術的研發。」同時,疫情期間,過濾式空氣淨化器可能存在二次汙染的問題,要加強對非過濾式高效空氣淨化器的研發。
此外,要開發生態環保的新型材料。利用納米、光催化等技術,開發能去除室內PM2.5前體物的生態環保建築裝飾裝修材料,防止病菌附著於顆粒物傳播。但也要重視新材料新技術可能產生的二次汙染。例如,納米材料可能通過誘導氧化應激和炎症反應等機制與生物大分子、細胞、組織和器官發生相互作用,從而危害生物體。
在先進材料領域,入選了5個難題,重點集中在熱電材料、納米纖維、高安全結構材料、光催化材料以及新型智能複合材料等方面。
常見的光催化材料,性能比較穩定的主要是納米TiO2體系,但多數催化材料依然停留在實驗室研發階段。而在我國,礦物負載型納米TiO2光催化材料產業化技術已經被臨江寶健納米成功突破,並取得全球領先地位!據了解,目前展本納米提供的產品已經廣泛用於塗料、硅藻泥等產品製造,中國也成為繼德國、日本之後又一個掌握TiO2光催化材料產業化技術的國家,且擁有國際上唯一一條量產千噸生產線。
時下除醛技術眾說紛紜,可謂是行內看門道,行外看熱鬧。市場上需提高警惕的「除醛」類型有以下幾種:
吸附型(只吸不除,二次釋放)
掩蓋型(清新劑類,自欺欺人)
過濾型(壽命短、成本高)
離子型(局部殺菌,不能除醛)
封閉型(需嚴密封閉,可行性差)
而從國際領先的技術來看,光觸媒技術是更主流、可靠的一種。展本健康科技「納米TiO2/硅藻土複合材料」的研發成功獲得國內外權威機構的一致認可,讓光觸媒技術成功民用化,進入到千家萬戶家庭中。
展本健康科技「納米TiO2/硅藻土複合材料」首先利用硅藻土的吸附作用將有機汙染物捕捉,然後利用硅藻土殼體表面負載的納米二氧化鈦的光催化作用,將捕捉到的有機汙染物持續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它能利用太陽光和普通日光燈光源,去除室內空氣中的甲醛、異味,持續長效分解。
工作原理
光觸媒在可見光的作用下,價帶上的電子(eˉ)躍遷到導帶,在價帶上產生相應的空穴(h+),生成具有極強氧化作用的超氧離子自由基、羥基自由基、超氧羥基自由基,不僅能將甲醛、苯、甲苯、二甲苯、氨、TVOC等有毒有害氣體、汙染物、臭氣、細菌等氧化分解成無害的CO2和H2O, 而且具有高效廣譜的消毒性能,對各種常見的致病菌都有很好的抑制和殺滅作用。一般抗菌劑只有殺菌作用, 但不能分解毒素,光觸媒則可以將細菌遺體及在體內殘留毒素完全分解,達到徹底消毒殺菌的目的。經科學實驗證明, 光觸媒對綠膿桿菌、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沙門氏菌、芽桿菌和麴黴等具有很強的殺滅能力。從而達到淨化空氣中有毒有害氣體和有效控制細菌、病毒的交叉感染及抑制細菌繁殖的目的。光觸媒作用過程中本身不發生變化和損耗只提供一個反應場所,具有時間持久、持續作用、性質穩定、安全無毒的優點,不產生二次汙染,是國際公認的綠色環保無汙染的產品。
納米光觸媒不僅對甲醛有非常好的去除效果,對室內幾乎所有裝修汙染都有非常不錯的淨化作用,最重要的是解決了其它功能類型品牌:
一、會產生二次汙染的問題,活性炭為吸附技術,不更換會二次釋放有害物質;展本除醛寶為分解甲醛技術不會產生二次汙染;
二、使用壽命短問題,噴霧型除甲醛類產品往往使用周期很短;展本除醛寶可長久持續使用(建議2年更換一次);
三、耗材貴問題,傳統空氣淨化器需要定期更換濾網,展本除醛寶0耗材,長期分解甲醛,不存在耗材費用。
因為市面上有不少用原始配方冒充的光觸媒產品,大家在購買納米光觸媒產品的時候一定要認準展本企業店,避免買到以次充好的劣質產品。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