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移到雲平臺需要解決大數據問題

2021-01-13 西部數碼資訊門戶

Denodo公司首席技術官Alberto Pan對於企業將業務遷移到雲平臺時克服大數據的難題進行了闡述。

企業利用大數據仍然並非沒有障礙。對於許多企業而言,雲計算已經成為現實。多年來,它已成為實現最大敏捷性、靈活性和可擴展性的關鍵,因此享有聲譽。大數據等雲計算技術的好處已得到充分證明。採用它們的企業能夠根據需要擴展和縮減其數據存儲和計算能力。這為動態工作負載提供了新級別的靈活性,使企業可以利用新的數據類型或新的商機,而無需對基礎設施做出巨大的承諾。

最近的研究表明,在英國運營的公司中有42%部署了某種雲計算服務,比2014年增長了18%,因此採用率不會很快下降。

而且,儘管許多企業已經在體驗將數據遷移到雲平臺的好處,但一些企業正在考慮如何通過將大數據引入到混合雲中來提高其競爭力。

單獨考慮時,雲計算和大數據都是技術上的強大進步。當它們結合在一起時,可以使企業具有競爭優勢。

但是,儘管好處可能是巨大的,但將大數據遷移到雲平臺並非沒有挑戰……

大數據=大問題?

對於許多企業而言,在遷移到雲平臺時,大數據可能會帶來很大的問題。

由於需要更大的處理能力,因此傳統上是在內部處理大數據。其複雜性意味著企業仍然很難想像開始遷移到其他環境。

企業需要面對的第一個挑戰是從物理基礎設施向虛擬基礎設施的轉變。為了有效地做到這一點,不同數據源之間的連接至關重要。企業需要確保他們能夠將其大數據遷移到雲平臺,同時儘可能高效地運行其本地系統。他們還需要確保遷移後不同的系統和應用程式能夠連接,以確保數據暢通無阻,否則,它們就有可能影響整體業務生產力甚至停機時間。

一旦完成此步驟,組織通常會面臨另一個問題。對於許多人來說,遷移到雲平臺會帶來失去控制的感覺。特別是與內部部署相比。這通常是因為企業與數據的直接聯繫較少,並且在考慮大數據時通常會放大這個問題。大數據通常包含敏感信息,例如員工個人信息,包括員工和客戶。由於有GDPR之類的法規,確保此數據受到保護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重要,可以避免罰款或聲譽受損。

儘管這兩個挑戰不應阻礙大數據向雲平臺的遷移,但與它們經常相關的擔憂意味著很難讓企業都參與進來。通常,高級主管的某些成員需要放心地接受遷移此信息的想法。

釋放收益

數據虛擬化有可能幫助組織克服將大數據遷移到雲平臺時經常引起的恐懼。

通過生成所有業務數據的單一邏輯視圖,無論它位於何處,而不必在物理存儲庫中重複信息,它使組織能夠克服連接性和安全性挑戰。

這種單一視圖使組織能夠在遷移階段監視不同源之間的連接以及性能。例如,當數據源移至雲時,虛擬化層將通過重新配置虛擬層來提供重定向,這意味著將無需人工重新配置應用程式。這節省了資源,最終節省了財務支出。

同樣,從安全的角度來看,當大數據位於雲環境中時,此單層將授予數據源的完整視圖,這可以幫助企業更好地保護其最機密信息並遵守最新的法規標準,而不會影響整體運營績效。

大數據=大機遇

將大數據遷移到雲平臺具有許多好處。雲計算的可擴展環境具有更高的成本效益,還可以用於提高業務運營的速度、性能和可擴展性。

數據虛擬化正在成為幫助組織實現這些優勢的關鍵。通過提供所有數據的單一邏輯視圖,無論它位於何處,都可以使企業將大數據轉移到雲環境中,同時仍確保他們能夠管理連接,響應安全隱患和合規性要求以及最終找到他們需要的任何信息。

在雲遷移方面,數據虛擬化可以將大數據問題轉化為大數據機會。

聲明:本網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用戶投稿、用戶轉載內容為主,如果涉及侵權請儘快告知,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需處理請聯繫客服。電話:028-62778877-8261;郵箱:jenny@west.cn。本站原創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轉載時需註明出處::西部數碼資訊門戶 » 遷移到雲平臺需要解決大數據問題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戴姆勒將其大數據平臺遷移到雲端
    與幾乎所有大型企業一樣,幾年前,德國汽車巨頭戴姆勒決定向自己的內部數據中心進行投資。該公司2月20日宣布,已成功將其內部大數據平臺遷移到微軟的Azure雲,當然這些本地數據中心還不會馬上消失。
  • 混合雲數據遷移率較低 企業應用混合雲仍存兩大難題
    但目前企業數據遷移到混合雲的比例仍處於較低水平。調查結果顯示,68.6%的企業僅有少部分應用和數據已經遷移到混合雲(30%以下)。此外,遷移到混合雲上的應用和數據比例在30%-50%的企業佔比為17.1%;僅有14.3%的企業將超過一半的數據遷移到混合雲。
  • 海納百川 風雲際會——氣象大數據云平臺「天擎」
    今年年初,中國氣象局一號文件印發,聚焦推進氣象業務技術體制重點改革,明確要求構建以氣象大數據云平臺為「雲」、氣象業務系統為「端」的「雲+端」氣象業務技術體制。「天擎」的建設關係到研究型業務試點、氣象業務集約化發展、業務技術體制改革等黨組重點工作任務,可謂是中國氣象局關鍵共性核心技術平臺。那麼該平臺建成後將給現有業務帶來怎樣的變化?讓我們共同走近「天擎」,一覽「雲上風景」。
  • 宇如聰要求抓實大數據云平臺建設
    中國氣象報記者谷星月報導 7月26日,中國氣象局預報與網絡司在京組織召開氣象大數據云平臺進展情況匯報會。中國氣象局副局長宇如聰肯定大數據云平臺前期建設取得的進展,並對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
  • 數據分析:創建統一的公有基因組數據平臺
    有一個更好的方式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相關的資助機構可以要求將主要的基因組數據集上傳到常用的雲平臺中並支付存儲的費用,這樣所有數據只需要複製一次而且科研人員自己只需要支付進行分析時的一點點開銷。 現在不少雲計算提供商為科研數據提供極低價格的存儲甚至完全免費以鼓勵科研人員使用自家的雲服務。
  • 華為的遷移技術助力中信銀行ODS數據遷移
    經過ETL 加工後的分行數據或數據集市將為分行信息消費者提供如報表、MIS 管理等應用服務,為給分行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務。二、中信ODS系統數據遷移介紹中信ODS平臺建設時間較早,資料庫和GPFS文件系統存儲設備使用了2臺IBM的DS8300和4臺V7000,16年都面臨維保過期需要下線,需要將90T左右數據遷移到新採購的華為OceanStor 6800 V3存儲。
  • 從數字孿生到量子計算,EDA再次向雲計算遷移
    Arm的thee IP Group首席總裁Rene Haas表明:「伴隨著大家進行向AWS的遷移,Arm將把絕大多數EDA工作中負荷遷移到AWS,目地是將大家的全世界大數據中心佔有總面積降低到最少45%,將大家的當地數學計算降低80%。大家早已意識到在AWS上EDA工作流引擎的特性間提升了6倍,並看到了將貨運量提升10倍的發展潛力。」
  • 鄭州啟動城市地質大數據云平臺建設
    近日,河南省地質調查院與鄭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籤訂「城市地質大數據云平臺建設」項目合同,標誌著鄭州市多要素城市地質調查工作邁入新階段。城市地質大數據云平臺包括:一個中心——地質大數據交換中心,三大基礎系統——雲平臺基礎系統、地質大數據基礎系統和雲平臺與地質大數據融合系統;並在基礎系統上開發三大應用系統——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評價系統、地質空間資源開發利用管理系統和地質雲信息共享服務系統。
  • 聯邦學習 OR 遷移學習?No,我們需要聯邦遷移學習
    存在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一是,針對機器學習算法的數據標註任務需要專業的知識和經驗才能完成,這種預處理任務的成本非常高,往往無法獲得機器學習所需要的足夠的標註數據。二是,各個行業對數據隱私和數據安全的保護越來越強,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對訓練數據的共享,也就進一步加劇了可用的標註數據缺乏的問題。聯邦學習(Federated Learning,FL)是解決上述問題的一種有效方法。
  • 雲安全問題的三種類型及解決方式
    另外就是,雲計算的系統如此之大,而且主要是通過虛擬機進行計算,一旦出現故障,如何快速定位問題所在也是一個重大挑戰。第二是雲計算這種全新的服務模式將資源的所有權、管理權及使用權進行了分離,因此用戶失去了對物理資源的直接控制,會面臨與雲服務商協作的一些安全問題(主要是信任問題),如用戶是否會面臨雲服務退出障礙,不完整和不安全的數據刪除會對用戶造成損害,此外,如何界定用戶與服務提供商的不同責任也是很大一個問題。第三,雲計算平臺導致的安全問題。
  • 阿里雲肖力:雲計算大數據應該變成「雲數據大計算」
    在他看來,阿里雲的客戶在此次勒索風波中就幾乎沒有受到影響,正是得益於公共雲模式的智能驅動和快速響應,做到在事前預防安全問題。Windows遠程漏洞的利用工具剛曝光,阿里雲的大數據分析就預測將會有一次大爆發。幾個小時之後,阿里雲官方發布了修複方案和安全建議。
  • 從VCF雲能力九宮格,看懂「真」全棧企業雲平臺
    在此過程中,如何幫助企業上雲、應用雲、管理雲、優化雲,使企業付出更少的代價獲得最好的雲的服務,成為業界共同思考的重大問題。不僅如此,從傳統的數據中心向雲遷移,無論是「上雲」還是「下雲」, 整個遷移的過程也並不簡單,為適應不同資源環境的使用,應用本身可能不得不重新編寫。此外,不同雲資源負載的遷移操作也非常複雜,不同資源池間跨虛擬機、容器的服務應用持續交付能力和迭代速度也無法保證,遷移往往會給業務的穩定運行帶來影響。
  • 觀遠數據3.0平臺發布:Universe數據開發、Galaxy數據分析、Atlas雲...
    、Atlas雲三大產品線。觀遠數據一站式智能分析平臺面向企業提供數據分析可視化與商業智能解決方案,其打通數據採集-數據接入-數據管理-數據開發-數據分析-AI建模-AI模型運行-數據應用全流程,為企業客戶提供真正可行動的智能決策解決方案
  • 從邊緣到數據中心到雲,HCP對象存儲八大利器
    特別是在中國市場,參與到對象存儲領域的廠商越來越多,從企業級IT廠商到公有雲廠商,紛紛將對象存儲作為了在數據存儲領域重要的發展方向。對象存儲雖然存在了許多年,現今再次興起,足以表明,在雲計算與大數據發展時代,針對非結構化數據的海量數據處理,對象存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規劃化效果,並且可以進一步提升數據價值的洞察,實現數據更好的保護與安全。
  • 華為雲GaussDB亮相DTCC2020,全面釋放數據新動力
    如何在變革中創造新的機遇,在機遇中尋找新的突破口;如何滿足企業對雲資料庫的高要求,助力企業核心數據安全上雲,成為雲廠商不得不思考的問題。基於傳統資料庫遷移痛點與訴求,華為雲資料庫還發布了資料庫和應用遷移 UGO、金融行業核心資料庫上雲解決方案兩大新品,UGO輔助客戶實現異構資料庫的對象和應用遷移,金融行業核心資料庫上雲解決方案為客戶提供了一站式遷移管理雲化解決方案,並榮獲DTCC2020「年度最佳創新解決方案獎」。
  • 百度智能雲TechDay全新發布存儲&資料庫產品 以AI優勢激發數據潛能
    11月28日,百度智能雲TechDay存儲&資料庫技術創新沙龍舉行,存儲&資料庫全新產品矩陣亮相,發布兩大存儲產品:AI智能存儲解決方案及品牌BOS P+,以及多雲存儲數據流轉平臺「月光寶盒」,打造更強大、更豐富的雲基礎能力,開啟智能存儲新時代,助力企業智能化升級。
  • 鄭州市啟動城市地質大數據云平臺建設
    9月4日,從省地礦局傳來消息,河南省地質調查院與鄭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日前籤訂「城市地質大數據云平臺建設」項目合同,標誌著鄭州市正式啟動城市地質大數據云平臺建設。河南省地質調查院院長張古彬介紹,鄭州市城市地質大數據云平臺包括一個中心、三大基礎系統和三大應用系統。一個中心即「地質大數據交換中心」,三大基礎系統即「雲平臺基礎系統」、「地質大數據基礎系統」和「雲平臺與地質大數據融合系統」。此外,在基礎系統之上開發三大應用系統,即「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評價系統」、「地質空間資源開發利用管理系統」、「地質雲信息共享服務系統」。
  • 雲計算環境中流行的大數據框架介紹
    本文將按資源管理大數據框架的主要屬性進行分類,將它們與具有類似性質的其他框架進行比較,並提出與使用它們相關的推薦最佳實踐。 介紹 儘管遷移到雲計算的好處是眾所周知的,但在大數據分析的背景下,其好處更為明顯。大數據所固有的是使用PB(即將成為EB和ZB)數據。業務分析要求使用數據密集型應用程式,而雲環境的可伸縮性對於使它們的部署可行是必不可少的。
  • 百度智能雲TechDay全新發布存儲&資料庫產品,以AI優勢激發數據潛能
    11 月 28 日,百度智能雲 TechDay 存儲&資料庫技術創新沙龍舉行,存儲&資料庫全新產品矩陣亮相,發布兩大存儲產品:AI 智能存儲解決方案 BOSP+,以及多雲存儲數據流轉平臺「月光寶盒」,打造更強大、更豐富的雲基礎能力,開啟智能存儲新時代,助力企業智能化升級。
  • QQ音樂、網易雲上線蝦米音樂歌單遷移功能
    QQ音樂、網易雲音樂兩大平臺迅速上線一鍵「遷移」功能,供用戶歌單「拎包入住」。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蝦米音樂發布公告當日,QQ音樂隨即上線「蝦米 一鍵導入」功能,提供「導入蝦米音樂資產贏取綠鑽」的抽獎服務,吸引原蝦米音樂用戶入駐QQ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