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塔卡馬大毫米/亞毫米波陣列的新射電圖像首次顯示木衛一上火山活動的直接證據

2020-10-27 科普百分百

阿塔卡馬大毫米/亞毫米波陣列的新射電圖像首次顯示木衛一上火山活動的直接證據

(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天文學家和研究人員正在認真研究的天體之一是木星的衛星木衛一。來自阿塔卡馬大毫米/亞毫米波陣列(ALMA)的新射電圖像首次顯示了木衛一上火山活動的直接證據。木衛一的大氣層極薄,據說比地球大氣層薄10億倍左右。儘管大氣層極度稀薄,但大氣層可以提供一個窗口,讓我們了解其內部及其地殼下的情況。

木衛一表面有400多座活火山 噴出的硫磺氣體使木衛一在氣體凍結時呈現黃白橙紅的顏色。它是太陽系中火山最活躍的衛星。過去的研究表明,木衛一的大氣層以火山活動產生的二氧化硫氣體為主。研究人員想知道是什麼過程驅動大氣層中的動態運動。

具體來說,科學家們想知道這些動態是火山活動造成的,還是木衛一在陽光下從固態轉變為氣態的氣體造成的。ALMA拍攝了木衛一進出木星陰影時的快照,以幫助區分產生木衛一大氣的不同過程。當木衛一在木星的陰影中,不受陽光直射時,對於二氧化硫氣體來說太冷了,導致氣體凝結在表面。

當月球在木星的陰影下,我們只能看到火山活動產生的二氧化硫。從而可以直接觀察到大氣層有多少受到這些火山的影響。ALMA提供的高解析度讓天文學家第一次看到了從火山中升起的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硫的羽流。科學家們能夠確定,活火山直接產生了木衛二30%到50%的大氣。ALMA還顯示,氯化鉀正從火山中釋放出來,暗示火山下的巖漿庫各不相同。

相關焦點

  • ALMA的新射電圖像首次顯示木衛一上火山活動的直接證據
    來自阿塔卡馬大毫米/亞毫米波陣列(ALMA)的新射電圖像首次顯示了木衛一上... 天文學家和研究人員正在認真研究的天體之一是木星的衛星木衛一。 來自阿塔卡馬大毫米/亞毫米波陣列(ALMA)的新射電圖像首次顯示了木衛一上火山活動的直接證據。木衛一的大氣層極薄,據說比地球大氣層薄10億倍左右。
  • ALMA探測到木衛一大氣層中火山活動的直接證據
    來自阿塔卡馬大毫米/亞毫米波陣列(ALMA)的新射電圖像首次顯示了木衛一上火山活動的直接證據。木衛一的大氣層極薄,據說比地球大氣層薄10億倍左右。儘管大氣層極度稀薄,但大氣層可以提供一個窗口,讓我們了解其內部及其地殼下的情況。木衛一表面有400多座活火山 噴出的硫磺氣體使木衛一在氣體凍結時呈現黃白橙紅的顏色。它是太陽系中火山最活躍的衛星。
  • 木衛一上的火山噴發,是如何影響大氣的?
    sciencedaily.com網站當地時間10月21日報導,阿塔卡瑪大型毫米/亞毫米陣列(ALMA)發回的最新無線電圖像首次展示了火山活動對木星衛星木衛一的直接影響。相關研究成果刊登於《行星科學雜誌》中。
  • 火山噴發對木衛一的「貢獻」
    sciencedaily.com網站當地時間10月21日報導,阿塔卡瑪大型毫米/亞毫米陣列(ALMA)發回的最新無線電圖像首次展示了火山活動對木星衛星木衛一的直接影響。相關研究成果刊登於《行星科學雜誌》中。
  • 太陽系火山最劇烈的天體,二氧化硫大量噴出,毒化了大氣層
    在地球上,隨著板塊運動不斷進行,形成了火山這種地貌。在地殼最薄弱的地方,就會有滾燙的巖漿噴薄而出,給地球生物帶來巨大的災難。火山的確很恐怖,但是我們也應該慶幸自己生活在地球上,而不是木衛一上。作為太陽系火山活動最劇烈的星球,木衛一上的每一天,都是在提心弔膽中度過的。
  • 火山在木星的「月球」Io上燃燒氣體
    是什麼在木星的月球Io上產生了沸騰的氣態氣氛?科學家認為他們終於有了答案:火山。艾奧是太陽系中火山活動最活躍的世界,是四個伽利略衛星之一(伽利略在17世紀發現的木星的四個最大衛星),也是地球上已知的79顆人造衛星之一。
  • 首次觀測到:人間煉獄木衛一的毒氣來源,它是如何變成這副鬼樣的
    最近,天文學家通過Jovian探測器這「眼睛」,首次探測到:圍繞木星的衛星——木衛一的二氧化硫直接來源。硫磺,以熾熱氣體的形態,從火山的裂縫噴出,然後因夜幕的冰冷而最終凝固於星球地表,讓木衛一呈現出詭異的黃橙色調!
  • 木衛一上的這些亮斑竟然是活火山
    在木星最大的幾顆衛星中,木衛一最靠近木星,大小和質量與月球相當。人們預計木衛一會是寒冷的、布滿環形山的巖石星球,這也在情理之中。然而,旅行者1號卻在木衛一上發現了活火山。美國宇航局(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的旅行者1號成像團隊工程師琳達·莫拉比託(Linda Morabito)在整理該探測器的數據時首次發現了火山噴發柱。這張照片是地球以外存在火山活動的第一個證據。
  • 事件視界望遠鏡陣列即將發布第一批黑洞圖像能揭開哪些秘密?
    黑洞模擬我們即將看到黑洞的第一個特寫圖像,以前我們看到的所謂黑洞圖像都是通過計算機模擬或者手工繪製出來的。事件視界望遠鏡(EHT)是一個以觀測星系中央超大質量黑洞為主要目標的項目,它並不是指某一臺具體的望遠鏡,而是一個射電天文臺陣列。
  • 人類首次直接拍攝到黑洞 一文掃光你心中所有的困惑
    這張照片來之不易,為了得到這張照片,天文學家動用了遍布全球的8個毫米/亞毫米波射電望遠鏡,組成了一個所謂的「事件視界望遠鏡」(Event Horizon Telescope,縮寫EHT)。從2017年4月5日起,這8座射電望遠鏡連續進行了數天的聯合觀測,隨後又經過2年的數據分析才讓我們一睹黑洞的真容。
  • 太陽系火山活動最活躍的行星—木衛一
    不同行星、衛星、小行星,顯示了不同於地球行星地質特點,保留了地球早期演化的重要參照記錄,其中,木衛一以活躍的火山活動而聞名。1979年至2006年期間, 木衛一上共觀測到13次類似規模的大型火山噴發。對木衛一的研究,極大地豐富了對地球早期巖漿洋的地質認識。
  • 6米毫米波射電望遠鏡被評為日本天文遺產
    該望遠鏡是世界第三臺、日本首臺毫米波射電望遠鏡。雖然直徑只有6米,小身材也能立大功,取得了新種星際分子檢測、獵戶座星雲及銀河中心區域星際分子分布觀測等一系列劃時代的成果,支撐起了日本射電天文學的序幕。新建成的6米毫米波射電望遠鏡(圖源:NAOJ NEWS)1982年,當時世界最大最強的野邊山射電觀測所45米射電望遠鏡建成。通過6米毫米波射電望遠鏡培養的技術,在45米射電望遠鏡上開花結果。
  • 一點兒也不慢,發現宇宙尺度上的行星,在眨眼之間就形成的證據
    科學家們發現了宇宙尺度上行星在眨眼間形成的證據,利用阿塔卡馬大毫米/亞毫米陣列(ALMA)和超大型陣列(VLA)綜合功率獲得的新結果表明,年齡在0.1~50萬年之間非常年輕的原行星盤有足夠的物質來「組裝」形成行星系統。一個多年來一直困擾著科學家的難題,現在找到了一個看似合理的解決方案。近年來,天文學家用阿塔卡馬大毫米/亞毫米陣列稱重銀河系的原行星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