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何麗娜 通訊員 張穎穎
近日,浙大醫學院附屬杭州市一醫院皮膚科卜璋於副主任醫師在門診種碰到兩位20多歲的女病人,說同時得了症狀一樣的皮膚病,發了有個把月了,有點癢。
卜醫生給兩位患者仔細做了檢查,雙上肢和手腕部各有幾處大小不等的圓形皮疹,有些像錢幣,有些形成環狀,可以看到一些鱗屑,身上和下肢則沒有類似皮疹。
卜醫生:你們是不是住一起養寵物?
病人:是的,合租一個房間,養了一隻小貓,快一年了。貓貓經常和我們一起睡覺。
卜醫生:這幾個月小貓有沒有抓癢、掉毛之類的症狀?
病人:有的。以為是溼疹,網上買了藥膏搽。
卜醫生問完病史接著開了個真菌螢光的檢查果然是陽性:可見真菌菌絲和孢子。
卜醫生告訴兩位姑娘,她們得的病叫「體癬」,是真菌感染引起的,而且很可能就是她們養的寵物貓傳染的,貓身上有貓癬,因為她們經常用手抱,導致被傳染。確診後卜醫生給她們配了抗真菌的外用藥,讓她們兩周後複診,並囑咐帶寵物貓去寵物醫院做個檢查和治療。
卜醫生說,體癬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皮膚癬菌病,通過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染,肥胖多汗、糖尿病、慢性消耗性疾病、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或免疫抑制劑者為易感人群,還有部分人群是先患了腳癬、手癬、甲癬,然後再自身感染導致。這兩位姑娘,沒有其他內科疾病,也沒有甲癬、腳癬等其他皮膚癬菌病,兩人同時發病,又都在手部,所以推測她們是同時被寵物貓感染,且真菌相關實驗室檢查也驗證了猜測。
當貓狗等寵物罹患真菌性皮膚病時,皮膚癬菌寄生於毛、皮膚角質層、趾爪角質蛋白等組織中,並大量繁殖,當人與它們直接接觸,或者與毛巾、家具等粘有皮膚癬菌的物品接觸而被傳染。
卜醫生說,不僅僅體癬,現在兒童的頭癬發病率也比以前高,很大的原因就是養寵物的家庭多了。症狀比較輕微的皮膚癬菌病,一般用外用藥就可以治癒,比較嚴重的就需要加用口服藥物了,臨床上有時還會碰到更嚴重需要住院的,前一段時間皮膚科主任吳黎明主任醫師就收治住院了一位因養兔子而感染頭癬的兒童,當時症狀非常嚴重。
居然有傳染皮膚癬菌病的風險,那麼還能放心養寵物嗎?
卜醫生的意思是,其實也沒那麼可怕,他自己家就養了十多年的寵物犬,做到以下幾方面就好:皮膚病的預防要從源頭做起,養寵物的家庭要保持愛寵自身清潔,定期做好體檢、驅蟲;寵物的籠子或者窩儘量放置在乾燥、通風的環境並做到定期清潔;不要讓寵物跟別的有皮膚病的寵物一起玩耍,如發現有皮膚病一定要及時治療。而主人也要注意個人衛生,避免與寵物過於親密接觸(不建議一起睡床上),撫摸寵物之後養成及時洗手習慣;家庭成員若出現皮膚疾病,也應到正規醫院做合理的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