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老師給魚缸換水時,發現了奇怪的生物,只有米粒般大小,頭部兩側的小黑點非常明顯,遊起來飛快,大家從沒見過,都不知道這是什麼?」昨天上午,有人向記者報料稱,大家看稀奇的同時,也很想知道這生物到底是什麼?會不會影響水質?
記者接到電話後趕赴現場,果然發現了古怪的小生物。水務部門相關工作人員經過檢測後,認為這小傢伙並不影響水質。但是農經部門的工作人員表示,如果量多了,會影響到金魚的安危。
換水驚現不明生物
不明身份的生物,出現在海寧市斜橋鎮一所小學的魚缸裡。昨天上午,記者來到這所學校時,正值課間,數十名學生正圍在教師辦公室裡的一隻一次性懷子前,觀察杯子裡的生物。「你看,那兩個小黑點就是它的眼睛啊!」「它的肚皮下好像還長著小腳!」「它在水裡遊起來就像飛啊!」「它是什麼啊?」孩子們一邊看,一邊忍不住議論。
記者看到,杯子裡的生物小得幾乎只有米粒那麼大,但扁平的盾狀體形清晰可辨,在通體透明的頭部,有兩個對稱的小黑點,看上去還真像孩子們所說的「眼睛」。它時而潛入水底,時而浮在水面,遊起來速度很快,仔細看時,好像肚皮底下真有幾雙划水的「小腳」……
這傢伙到底是什麼?又是怎麼來的?一位女教師告訴記者,幾個月前,她們養了兩缸小金魚,「昨天下午,我和另一位老師分別給這兩缸小金魚換水,換水前,魚缸裡好好的沒有一絲異樣,但換好水,我就發現自己的魚缸裡出現了一隻這樣的生物,當時它在遊,魚也在遊,到最後就找不著了,估計是被魚吃掉了,今天早上,另一位老師在她的魚缸裡也發現了類似的小東西,我們怕再被魚吃掉,就撈出來放在這隻杯子裡。」
量多會危及魚兒安全
這生物是不是來自自來水?它是否會影響到水質呢?昨天下午,為了弄個明白,記者帶著小傢伙來到水務部門進行諮詢。那裡的工作人員見了,也覺得稀奇。通過檢測,水體並無異樣,「這肯定不是來自自來水。」
這小傢伙到底是什麼?農經部門的工作人員通過查閱資料並仔細比對,最後認定這小傢伙是寄生在金魚身上的魚蝨。據該人員介紹,這樣的魚蝨,大部分時間都寄生在魚的身上,只有幼蟲和準備產卵的成蟲才到水中遊動,「魚蝨的腹部有兩個吸盤,用來吸附在金魚身上,口部呈針狀,用來刺進魚體,吸取血液。數量少的魚蝨對金魚危害性不大,但數量多了很可能會致使金魚死亡。」
很多朋友都喜歡養金魚,如果金魚的身上出現了魚蝨,該怎麼辦呢?該人員表示,三氯松製劑等有機磷殺蟲劑,是滅魚蝨的特效藥,但對金魚也有害處,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可買一些專門滅殺魚類寄生蟲的藥物,或請專業人員採取相應措施。
魚蝨及預防
據了解,魚蝨是一種節肢動物,外形似臭蟲,通體透明呈青白色,寄生在魚鰓和體表,腹部、鰭、尾部寄生較多,寄生時以口刺刺傷魚體表組織,吸取血液與體液。魚蝨也會隨著魚體色的變化而變化,不易被發現。全世界至今已發現百餘種。在低溫季節,魚蝨病極易對魚兒產生重大影響。
為有效預防魚蝨,提醒養魚愛好者:在購入新魚時最好對其進行隔離觀察,或先以藥物進行除蟲,以免引入魚蝨;發現極少量魚蝨,對池塘或器具進行24小時的乾燥處理後,即可殺死附著的魚蝨與蟲卵;減少魚蝨的繁殖發生,應加強水流循環;春來夏初水溫回升時,適時以藥物處理,減少魚蝨的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