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物的軟萌招安了越來越多的雲鏟屎官,已經成為人們重要的家庭成員和精神寄託。在和人類密切接觸的同時,寵物身上的諸多微生物也會和人類互通有無,給鏟屎官帶來健康上的困擾。大眾媒體也許曾經告訴你一些信息碎片,今天我們就和大家詳細且全面地聊聊這些事。
上個月,杭州蕭山因狂犬病致腦死亡的15歲小姑娘刺痛了很多人的心。由於沒有引起重視、也沒有及時注射狂犬疫苗,直到受傷4個月後,小朋友開始出現肢體麻木、頭痛、嘔吐和怕光等症狀,雖然很快獲得確診和積極治療,但是在接近百分之百死亡率的威逼之下,小姑娘仍然走向了昏迷和腦死亡。
萌寵之王汪星人及喵星人是這個病毒之王的最常見攜帶者,家養寵物大多做過免疫,但是流浪貓狗就不一定了。患病的狗是傳播狂犬病的最主要源頭,通過咬傷人類、接觸破損皮膚感染人類;貓貓也可以感染這種病毒、進而傳染「狂貓病」給人類,只是數量上比正宗「狂犬病」要少得多。而且由於貓科動物的舌頭上有小倒刺(便於梳理毛髮和舔掉骨頭上的肉),皮膚被貓咪舔舐過後,即使沒有出血,也可能已經存在微小的傷口;小朋友的皮膚嬌嫩,尤其容易受傷。
狂犬病的潛伏期可以從10天到一年不等,病毒可以在神經系統擴散,發展為致命性的腦和脊髓炎症。狂犬病疫苗可以有效地阻斷病毒傳播防止感染。被貓狗弄傷後,無論傷口深淺大小如何,也無論貓狗有沒有免疫過,都需要及時注射狂犬病疫苗。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傷口位於面部、頸部等接近大腦的位置,潛伏期就會比較短,即使接種了疫苗,也仍然有感染的可能。
貓抓病是由一種叫做「漢塞巴爾通體」的病原體感染所導致的疾病,表現為發熱、淋巴結腫痛等症狀。漢塞巴爾通體通常存在於貓的唾液中,也會在貓的活動下存在於貓爪上。被喵星人啃咬、抓撓或舔舐後就可能感染,若皮膚有開放性傷口就更容易被感染。
與狂犬病的絕對恐怖不同,貓爪病大多數是輕症,多數情況可以被我們的免疫系統直接解決掉;重症及時確診並接受針對性治療後也可治癒。但是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發生全身播散,甚至死亡。
有基於此,兩腳獸們與寵物玩耍前後要注意接觸部位清潔,尤其是皮膚有傷口時更要避免貓咪接觸。值得注意的是,貓抓病不僅會由貓傳染給人,狗、兔、猴、豬、牛都有可能感染巴通體,人密切接觸這些動物並受傷之後,就都有生這種病的可能。
弓形蟲病是由剛地弓形蟲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疾病。可以在魚類、鳥類、昆蟲類等動物和包括人類在內的多種哺乳動物體內發育,但只有在貓科動物體內才能進行有性繁殖進而排卵,蟲卵隨便便排出體外後可以長期保持活力,隨時準備進入下一個感染循環。
韓國電影《鐵線蟲入侵》中,鐵線蟲寄生於人體,令人類神志不清,投水自殺,蟲體得以進入水中大量繁殖。現實生活中,弓形蟲就具有類似的 「精神控制」能力:被弓形蟲感染過的小鼠會更渴望探索,並且消除了對貓的恐懼,更容易被貓吃掉,促進弓形蟲傳播和繁殖。
弓形蟲感染人類後可以侵犯眼、腦、心、肝、淋巴結甚至眼睛等等全身多個部位;孕婦感染後,病原體還可通過胎盤感染胎兒,影響胎兒發育。一些研究認為弓形蟲病與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疾病有關。
為了鏟屎官和毛孩子們的健康,記得儘量投餵給他們煮熟的食物,避免家貓和野貓接觸。妊娠期的主人們,即使選擇繼續與他們生活在一起,也要暫停鏟屎,以免接觸到可能存在的蟲卵。
蜱蟲是一種小手指甲大小的小蟲子,日常生活在草叢、灌木叢裡,專門吸動物血為生。由於蜱蟲可以攜帶五花八門的病原體:布尼亞病毒,森林腦炎病毒,螺旋體,立克次體,科克斯體,土拉弗朗西斯菌,巴貝蟲……簡直就是垃圾車,在叮咬的時候就會傳播相應的疾病(們),引起發熱、皮疹、血小板下降、淋巴結腫大等等症狀。這些疾病不易診斷,耽擱治療後甚至容易危及生命。電視劇《羋月傳》裡的秦惠文王,在野外和羋月遊玩後出現高熱,之後很快駕崩,有一種說法就是因為被蜱蟲叮咬。
日常帶毛孩子踏青、公園遊玩,他們很容易被蜱蟲盯上並且叮上,茂密的毛髮遮蓋下,蟲體又不易被人發覺;在近些年來「收養代替購買」的風潮之下,越來越多愛心人士願意給流浪的毛孩子一個家,這些小可憐身上也很有可能攜帶這些體外寄生蟲。與人類密切接觸後,這些寄生蟲和攜帶的病原體就會被帶到人類身邊。
所以在家裡來了毛孩子,或者帶他們外出玩耍後,要撥開他們的秀髮,噴灑驅蟲噴霧、或者檢查下皮膚上有沒有蟲子在叮咬哦。
這個名字相當拗口的細菌,在貓和狗的口腔內普遍存在,可以通過咬傷、抓傷、舔舐,甚至是簡單接觸傳播給人類,可以導致人類感染性休克,心內膜炎,腦膜炎甚至多器官衰竭等等嚴重後果。人類正常的免疫系統可以發起攔截,因此發病者多為免疫力相對較弱的老人或兒童等。但即使是健康人,也儘量不要讓貓狗舔舐鼻子嘴巴等比較脆弱的黏膜處。
鉤端螺旋體是一種纖細的螺旋狀微生物,常由被汙染的水源(即「疫水」)而傳播。包括狗狗在內的大多數動物在外玩耍時通過接觸或飲用疫水而感染,病原會通過破損的皮膚和黏膜進入體內,在腎臟定居,並通過尿液不斷向外排洩,感染人和其他動物。人感染後可以出現各個臟器功能損壞,尤其是肝、腎、腦和肺的瀰漫性出血,足以危及生命。
鉤體病在東南亞等溫暖潮溼處較為多見,但是一旦感染後果嚴重,因此不容忽視。所以帶寶貝們出門的時候,記得不要讓他們到處「自助」飲水哦。
包蟲病是由棘球蚴感染導致的疾病,主要是由於狗狗們吃患病家畜的生內臟而感染。患病的狗狗傳染給人類後,人肝臟可以出現大大小小的「水泡」-其實是寄生蟲們的豪華別墅。
包蟲病是一種地方性傳染病,主要在西藏,新疆等牧區多見。90年代,藏獒曾經風靡全國,但是後來因為種種原因又大幅度貶值,導致西藏地區很多藏獒被放生流浪,當時就有報導很多流浪藏獒患有包蟲病,並且造成了相當範圍的傳播。
貓和狗身上都常有發生皮膚真菌感染,也就是傳說中的「貓癬」,「狗癬」。與他們密切接觸後,主人們就有可能被感染導致皮膚癬菌病。
患病動物可以通過糞便排出蟲卵,鏟屎官的食物不小心被汙染後,就可能被感染。大名鼎鼎的膽道蛔蟲病就是拜這貨所賜。
給大家介紹這些,不是讓大家與毛孩子們產生嫌隙,而是希望大家更能體會他們的貓生艱難和狗生艱難。更多了解彼此的脆弱,才能更好地與他們相處,相信你學到了本貼的知識後,一定會收到來自毛球們最棒棒的愛(^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