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全球股市因為新冠肺炎進一步擴散,造成全球股匯市在短短一周內跌幅非常可觀。回頭看所有漲跌,每一個解讀都是對的,但如何做到事前解讀?提前準備呢?以下分析之。
周線為主檢測認定 雙保險指標操作指導
2月3日A股春節後調整,但全球股匯市並沒有跟著調整,反而上漲甚至創新高。本欄採取周K線解讀,一再強調《麥氏理論》「周線為主」的分析基礎模式,特別針對周K線講解說明,必須注意「價格均線體系」+「雙保險指標」的高位背離特徵,尤其到2月份第三周,本欄一而再、再而三的警告德國DAX30指數及法國CAC40指數構成嚴重的高位背離。美股三大指數也一樣,本欄一直強調道瓊工業指數最為弱勢,2月份第三周的周四及五時,不斷強調周五下跌後產生的改變,不斷提出這個階段的危險性,認為會有跌破1月31日收盤28256點的傾向,尤其是2月份是周與月K線同步收盤,會出現非常糟糕的瞬間摜壓破壞,這樣的變化會連帶將標普500及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一起帶動下跌。果然,上周美股出現嚴重下跌,美股三大指數標普、道指及納指周跌幅分別達到11.49%、12.36%、10.54%。
《麥氏理論》統計發現,在指數周K線上跌幅超過10%就會有跌深反擊動作,是否歐美股市本周會進入跌深反彈呢?這個問題值得我們進一步關注。亞洲股市中的日經225指數周跌幅9.59%,一樣是一口氣跌破四周前的頸線位置,目前都已經跌回2019年10月4日周K線收盤21410點一下,再壓低回測到2019年8月30日收盤20704點,會止住跌勢嗎?
恒生指數上周跌幅4.32%,對比得知是前面所有指數中跌幅最小的,四周前周K線收盤26312點也只是小跌破而已,但它前面最低的周K線在2019年8月16日收盤25734點,這一點一旦跌破之後恆指將陷入長期空頭走勢,這是最不好的演變特徵。
反觀A股,周K線下調幅度5.24%是因為周五才下調3.71%的影響,周K線退回2月7日收盤2875點區域。採取雙保險指標形態特徵解讀,確實也偏弱但還不到立即反轉重挫弱化再下調的階段,顯示還有明顯有效的對抗性支撐,關鍵在於深證成指漲幅超強,未必會跟隨全球股市弱化而下調,相對比2月7日收盤10611點,它的支撐性明顯特強,有理由相信這裡是可以力守對抗與支撐。
比較滬深300指數及中證500指數的趨勢形態特徵,後者具有明確的漲勢特徵,前者也沒有弱勢下調傾向,可以認定再拔高上漲的優勢是存在的。不過上證50指數的確是偏弱下調,是否意謂大盤權值權重股會補調呢?這個要看本周的具體運行後解讀。
最強勢的指數是創業板市場,最大缺點在於滾動換手率太高,如果無法立即降低滾動換手頻率,倘若還是持續採取「高頻率高周轉高換手」,其後一樣會帶來高風險,這一點將是本周重中之重,也是關鍵中的關鍵。中小板指數漲幅稍微小低一點,但回測的支撐力道也不會太弱,相對換手率偏大,所以對抗能力應該會比創業板市場更強才對,本周應該要更加關注有關中小板市場的演變才對。
可關注中創板市場 有效操作產生收益
上周持續明顯的創業板及中小板市場的回測特徵,798隻股中下調幅度超過9.90%以上的個股有114隻,比率達到14.28%,跌停板有109隻。漲停板有10隻股,基本上屬於醫藥概念股為主,不過紅盤上漲的只有48隻,上漲比率只有6.01%,說明絕大部份個股都是調整的。
本欄認為下調幅度超過8%以上都視為弱勢,在分類上可以歸類為3%以下,3-5%及5-8%之間,超過5%以上視為嚴重跌勢,超過8%以上視為反轉下跌,符合【麥氏理論】3-5-8%的演變模型,操作上可以如此應用。
中小板市場有947隻個股,漲停的有12隻,紅盤的有71隻。下調幅度超過9.90%以上個股有82隻,8%以上下調幅度的有232隻,佔比24.49%,說明調整的偏向還是比較明顯。
覆巢之下無完卵,遇到重挫下跌時絕大多數個股幾乎無法倖免,如果可以選到逆勢上漲的個股操作當然是最好不過,但這基本上是鳳毛麟角非常不容易做到。如果沒有事先選擇避開調整的時間周期演變,例如本欄談到兩個時間周期關係,一是2月25日這一天的自然循環20天,另一個是2月27日的時間變數,即上周二及四沒有事先調節倉位避開,到了周五幾乎都陷入下調中。
顯然說明時間周期一到就應該賣出,別想太多,別相信自己可以避開或逃過一劫,因為覆巢之下無完卵,正如之前本欄一再提到到「高頻率高周轉高換手」會帶來高風險,周五就是一次最好的實盤教學,必須深切體悟這一點才可以做到事前規避風險。
本欄上周談到「操作上要適可而止,要懂得落袋為安、持盈保泰,以免稍有不慎正好買到最高點,這樣就不好使。雖說富貴險中求,但風險無處不在,還是要多一分警惕小心」。本周還是以這句話作為結論,與大家共享、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