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電影《天堂的顏色》於1999年上映,導演馬吉德·馬基迪。豆瓣評分8.7,被網友評定:平凡卻深刻,樸素且唯美。
這部電影在1999年排片極少的時候拿下了北美181萬元的票房。還獲得加拿大蒙特婁電影節最佳影片獎。票房與口碑雙豐收!
影片裡的小男孩穆罕默德飾演一個盲童(他在現實生活中也是一個盲童)。導演用盲童的視角為大家展現了一個不一樣的色彩斑斕的世界。
他喜歡聽鳥叫,別人說那是鳥築巢、交配的聲音。他說那是他們在交談;
被人掉的汽水瓶蓋、枯黃的樹葉、別人當做垃圾。他卻把他們串起來做成項鍊;
他從沒見過小麥、苜蓿草,卻用手親自去觸摸、感受他們的每一寸輪廓;他看不到水,就把手放進溪水裡,去感受水的流動。
他看不見這個世界,卻用心去感受這個世界。
導演企圖用兒童的題材躲過電影的審查,來反映伊朗的社會問題。眾所眾知,至今伊朗人民仍然身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在伊朗首都德黑蘭每一年都有近20萬婦女失去丈夫,成千上萬的兒童流離失所。
戰亂紛爭使得這個國家的人民苦不堪言。二戰後伊朗所欠下的巨額賠款,讓伊朗的經濟倒退了近30年,失業率劇增,人們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熱裡。
伊朗的婦女地位也是極其低下,永遠只能裹著黑色的頭巾、穿著厚重的黑袍。然而他們從未放棄對美好的追求。
在以前婦女是被明令禁止不能踏進足球場的,然而2018年6月這一天,教條被打破了,在德黑蘭足球場,伊朗的婦女們紛紛買票進入德黑蘭阿扎迪球場,觀看伊朗與西班牙比賽的實況轉播。他們身披國旗,高舉橫幅為球隊加油。
雖然最終伊朗還是0-1負於西班牙,但這對伊朗足球來說也是標誌性的一天。
在影片《天堂的顏色》裡,導演很側重描述穆罕默德的手,用手的感知觸達人的內心。木匠摸著穆罕默德的手說「這雙手告訴我說他會很多東西」。用片中的話來講就是,他們看得見世界,他們又看不見世界。
天堂究竟會是什麼樣子的呢?難道我們這樣看得見的人就能看的到天堂嗎,也不一定吧。天堂的定義不一定是眼前的世界,也有可能是內心的世界。
片中老師給大家發吃的東西,默罕默德小心翼翼的摸著一個漂亮的發卡,細細的摸著發卡上的圖案,做了漂亮的發卡送給奶奶。奶奶說她已經老了不適合這麼鮮豔的飾品,而默罕默德卻說奶奶是最美麗的人兒。穆罕默德摸著奶奶的手,說奶奶的手好白,奶奶哭笑不得:「我的手又老又黑,哪裡白了?」穆罕默德卻說:「不不不,您的手又白又軟。」
穆罕默德也許看不清楚這個世界,但是他感受到世界的美好,誰又能感受的到?
穆罕默德雖然是個盲童,他被上帝奪取了看到光明的能力,但是卻沒辦法奪走他感受世界的能力。這個世界不夠公平,有的人天生就要失去一些東西,有些人在現實中苦苦掙扎卻無力改變,但這些普通的生命卻閃耀著人性的光輝,他們在竭盡所能地熱愛著這個世界。
而平凡的我們,又有何緣由厭世,說著人間不值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