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瓊千裡目
感恩遇見,記得設為星標哦~點擊右側按鈕,加好友
圖文:玉瓊
陪你去看聖潔雪山(上)
4
不過,最讓我震驚的,是麗江的殉情文化。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納西族青年男女若是相愛卻因種種阻撓不能在一起,便會選擇殉情。
他們會平靜地做好一切準備,和朋友告別,然後選一處風景優美、能看見雪山的地方,狂歡過後,一起死去。
初聽聞,覺得匪夷所思。這也是一個現代人的正常反應。
殉情的故事,古來有之,東方的梁山伯與祝英臺,西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但這畢竟是個例。
像納西族這樣,成為一種社會風尚的,實在也太過慘烈了。
究其原因,據載,1723年之前的漫長歲月裡,納西族一直都奉行婚姻自由,1723改土歸流後,統治者以漢封建禮教強加於納西人身上,講究「包辦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納西人只能自由戀愛,婚姻卻不自由。
再加上,東巴經宣揚,在玉龍雪山為愛死去的人,死後會進入愛情的國度「玉龍第三國」,那裡只有快樂,沒有痛苦。
於是,不得所願的納西男女在「玉龍第三國」的感召下,通過殉情這種極端的方式來表達對現實的反抗。
沒想到啊,聖潔的玉龍雪山,竟然埋葬了如此多悽絕的愛情悲劇,想來心有戚戚焉。
其實,「玉龍第三國」和其他宗教廣義上的「天堂」有幾分類似。都是人們尋求精神解脫的另一個理想世界。當現實不如意時,往往更容易寄託於此。
納西青年尤其是納西女子,又過於剛烈,過剛則易折。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這句話在納西人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玉龍第三國」和「天堂」到底存不存在,沒人能給出確切的答案。這不過是人們心中的一個念想罷了,信則有,不信則無。
被封建禮教壓迫的人們,要麼逆來順受,要麼玉石俱焚,除此之外,別無他法,這是社會的悲劇。
在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中,漢人大多選擇了逆來順受,也習慣了逆來順受,但對於敢反抗的人,卻充滿了敬佩,所以梁祝的悲歌才能傳唱千年。
而納西族從自由到不自由,這種強烈的反差激起了強烈的反抗,造成了更多玉石俱焚的結局。
我們沒有辦法絕對地去判定這樣做是對是錯,只能一邊感動於他們對愛情的忠貞,一邊為那麼多年輕生命的逝去扼腕嘆息。
好在,歷史的陰雲早已散去。我們生活的現代,沒有了綱常禮教的束縛和荼毒,每個人都擁有著體驗和享受美好愛情的權利。
我們常常抱怨生活有太多不如意,可是比起古人,真的要幸福得多。
至少這份,和最愛的人相依相守的自由,是百年前那些雪山亡魂用鮮血都沒能換來的。所以,要好好珍惜。
思緒隨著節目飄蕩,我在感受,也在思考。這場演出,給予了觀眾太多的感動,太多的震撼。
對著雪山許下美好的祈願後,我們離開了劇場,帶著滿滿的收穫和被蕩滌一新的靈魂。
5
漫長的排隊之後,我們乘坐大索道,越過無人的針葉林,終於站在了雪山之上。
高處不勝寒。凜冽的風一擁而上,將你緊緊包圍。即使縮在厚實的羽絨服裡,也會瑟瑟發抖。
行路難,沿著棧道小心翼翼地前行,有的地方已經結冰。
但是一路走來所遇見的壯美風景,讓你覺得,一切的等待、寒冷、艱難都是值得的。
目光所及,黑色的巖石上覆著皚皚白雪,山峰聳峙,散發出神聖不可侵犯的高冷氣質。
有時候,眼前白茫茫一片,山間流動的霧氣已把一切的一切都遮擋。
也會在某一個片刻,迷霧盡散,雪山露出了自己的真容。
此時遠眺,青山連綿不絕,流雲在山腰縈繞。
而這短暫的撥雲見日,總是會引得旅人們驚叫連連,齊刷刷停下腳步,興奮地拿起相機,定格美好記憶。
山間,時時有雄鷹在天空翱翔。
當它們漸飛漸高,在遼遠的天空凝成一個個黑點,當它們沿著雪山向下俯衝,無所畏懼地出現在人們面前,我看到了自由與野性的光輝。
雪山之巔我為王,這是何等的霸氣!
距離4680米的高地,還有一段狹窄、又陡峭的樓梯。這是一條一旦踏上,就回不了頭的路。你只能向前。
好在,前方的風景不會辜負你。
天空突然飄起了小雪,高臺小立片刻,竟也白了頭。
6
短短一日之內,時晴,時雨,時雪。我們看到了雪山的每一種模樣。
可我用盡了所有的力氣,依然覺得沒能描摹出它的全部美麗。它無聲的屹立,抵得過我千言萬語。
那麼,親自來看看吧。雪山之巔的雄鷹,雪山腳下的納西族朋友,都在等你。
縱有再多不舍,這場短暫的旅行終是落下了帷幕。可是,人生的旅途還在繼續。
而那些一起走過的路,藍天記得,白雲記得,青山記得,飛鳥記得,夕陽記得,風兒記得,你記得,我,也會記得。
完結
若覺喜歡,歡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