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是存在於現代廣義相對論中的,是人類尚未探究清楚的天體,而黑洞的吸引力是很強大的,可以是我們視線中的事物都被吸入其中,連光都不能倖免,是一個極其強大的天體。
在去年科學家發現了一個黑洞,它的位置在距離地球約7億光年外的鯨魚座,這個黑洞的質量驚人,它的質量相當於太陽的400億倍,這就被人們稱作為超大黑洞這就是「霍姆博格15A星系」的中心。
他的傳說是從世界上最大的天文臺「帕瑞納天文臺」傳開的,在去年夏季一個由多位知名天文學家聯合組成的工作組,一起去了位於智利南部的世界上最大的天文臺。在這開始對「霍姆伯格15A星系」進行了學術研究,這次學術研究時間長達一個月。
通過觀察望遠鏡成像發現了在這個星系中有一個明亮的恆星, 這個恆星在一個極速的速度圍繞著星系中心在進行旋轉,就此多位天文學家推測出,這個星系中心應該有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為了驗證他們的猜想,天文學家用了更精確和複雜的計算,於是就發現了這個黑洞是確實存在的。
而它的質量是相當於400億個太陽。而體積也十分龐大,他的半徑超過了幾乎太陽系中所有行星的軌道之和,天文學家們認為這個黑洞和獵狗座中的TON 618共同稱作是人類已知的最大黑洞。
通過研究這個星系由兩個小星系合併成的,這也是十分罕見的。這也是為科學家探究這個該天體形成應該新的想法,銀河系在大約幾十億年後也會和仙女系進行碰撞,這次相撞也可能誕生一個質量更大的黑洞。
在20世紀初期天文學家「維斯託·梅爾文·斯利伯」首次提出星系紅移這個現象,這個是通過光譜線測得的,通過空間物體不同的發光顏色,可以判斷出他們和我的距離,紅移就是遠離,紫移就是接近。
以斯利伯在1913年發現這個現象為基礎,天文學家觀察到仙女星系的顏色是紫色,以每秒120億千米的速度向銀河系接近,如果這個理論是正確的話,這兩個星系會在幾十億年後相遇,並可能合成一個更大的橢圓星系。
在事實上,這兩個星系的碰撞時,星系中的恆星並不會有物理碰撞和接觸,星系本身是極其分散的,太陽和他最近的恆星也是4.2億年光年之遠,從理論來說,我們在碰撞時有一點的可能會合併成一個新的星系,在初期甚至可能是仙女座星系的一個重要部分,但是恆星的距離很遠,這就對太陽系沒有什麼深刻的負面影響。
可是在40億年後,太陽會是到紅巨星階段,那時的地球不會適合人類的發展,但人們如果可以通過移民星球而存活下來,倒是可以見識到這一偉大現象,這次碰撞也有可能會形成一個在人類認知以來更大的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