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Rocket Lake-S在Geekbench 5中提升極大?新架構的性能如何...

2021-01-11 太平洋電腦網

  2020年末的臺式機DIY市場無比精彩,AMD Zen 3微架構如期上市,發布了代號為Vermeer的銳龍5000系列處理器,帶來了高達19%的平均IPC同頻性能提升,讓桌面處理器的生產力和遊戲性能達到了新高度!自從2017年AMD發布初代銳龍起,歷經5年共4代產品,微架構從Zen\Zen+進化到Zen 2再進化到Zen 3,總IPC提升幅度約40%,完成了對Intel Skylake微架構的趕超。

  而說到高性能處理器,Intel則是永遠繞不開的話題,作為全球年營業額最大的半導體公司,Intel曾經的領先優勢無與倫比!在2014年底成功量產14nm製程工藝Broadwell-Y後,Intel在2015年利用良率逐步走向成熟的14nm製程工藝將Skylake微架構產品(第6代酷睿)全面推向市場,此時AMD還在泥潭中掙扎,推土機架構的FX系列面對Skylake簡直就是「高頻低能多核低能且高功耗」的大火爐,幾乎一無是處。

  但是英雄終有落幕之時,時間可以磨滅一切。如果Intel一切順利,能按照此前正確的Tick-Tock節奏來推進路線圖更新產品,那麼Intel會將在2016年量產10nm製程工藝的Cannon Lake(微架構繼承Skylake,工藝製程換代),在2017年則進行下一輪微架構升級,將Ice Lake(Sunny Cove)推向市場,在高性能處理器市場繼續維持對AMD及ARM的壓制。

  可惜由於10nm製程工藝的種種問題,Intel遲遲不能將新架構的產品推向桌面市場,本該在2017年退役的Skylake架構在桌面平臺沿用了5年之久,而AMD則在5年期間順利執行路線圖,更新了4代產品;最終結果就是:Skylake微架構的馬甲衍生物(Kaby Lake\Coffee Lake\Comet Lake等)在2017-2018年全面領先Zen/Zen+架構的第一代第二代銳龍,在2019-2020年上半年憑藉高頻率在遊戲中壓制Zen 2,但到了2020年底,面對IPC在Zen 2基礎上繼續提高19%的Zen 3架構已經無能為力......

  Skylake從2015年全面碾壓推土機,到2019年與Zen 2打的難分難解,再到2020年底則自己變成為「高頻低能高功耗」,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故事又一次上演。

   

第11代酷睿Rocket Lake-S採用的架構是什麼?

  面對AMD Zen 3,Intel顯然已經意識到了Skylake已經廉頗老矣,再靠官方極限灰燼超頻也無能為力,無論如何新架構都必須儘快上市了!如果10nm製程工藝還是不行,那就解綁微架構與製程工藝,先用14nm製程工藝來做!基於此背景,代號為Rocket Lake-S的第11代酷睿處理器桌面版誕生了!

  前文中提到過。Intel雖然受制於10nm製程工藝的產能、良率、頻率等問題,沒有將新架構推向桌面端;但在移動端,Intel在2019年推出了第10代酷睿處理器Ice Lake-U,雖然代號還叫XX Lake,但微架構升級為Sunny Cove,帶來了顯著的IPC提升;而到了2020年,Intel則推出面向輕薄本的第11代酷睿處理器Tiger Lake-UP3,採用的Willow Cove微架構則在Sunny Cove的基礎上繼續小幅增強,增大了L2及L3緩存、並提升安全性。

  至於第11代酷睿桌面處理器Rocket Lake-S,官方曾在新聞稿中說明它與移動端Ice Lake和Tiger Lake有很深的關係;雖然還是14nm製程工藝,但Rocket Lake-S的內在變化極大,可以說是脫胎換骨。其中核顯部分拋棄了祖傳好幾代的UHD 630、更新為和Tiger Lake相同的Xe架構;而處理器部分則徹底拋棄Skylake,採用了全新設計的Cypress Cove,官方表示全新的架構可帶來多達兩位數的IPC提升。

  換句話說,Rocket Lake-S可以當作是14nm製程工藝的Ice Lake-S,Cypress Cove則是Sunny Cove移植到14nm製程工藝的產物,除了頻率以外,架構本身高度趨同。

  在2019年Ice Lake發布時,Intel曾對Sunny Cove微架構進行了詳細的介紹,總結來說Sunny Cove對比Skylake,做到了更深的流水線、更大的緩衝區、以及更多的執行單元,當然還有例如AVX-512指令集及其拓展等新特性加成,是一次完整的架構迭代。

  Haswell、Skylake、Ice Lake(Sunny Cove)三大微架構特性對比:

  最終intel官方表示,Sunny Cove對比Skylake在通用計算中可獲得18%的平均IPC性能提升,而在一些專用計算中提升會更大。而之前提到過,Rocket Lake-S所採用的Cypress Cove與Sunny Cove二者在設計方面高度趨同,Rocket Lake-S在採用成熟14nm製程工藝的後,可以同時滿足高頻率和高IPC,單核性能方面可獲得很大提升。

   

Geekbench 5性能測試成績分析

  根據可靠消息,Intel將在2021年1月的CES 2021展會上發布,距離正式上市越來越近,目前已經有一些關於Rocket Lake-S的性能測試洩露出來。

  前兩天的一顆酷睿i7-11700K的測試成績被上傳到Geekbench5資料庫中,單核測試成績為1813分(後臺數據查詢為默認睿頻5.0GHz),可謂非常亮眼,超過了Zen 3架構的銳龍9 5950X默頻成績,也成功將蘋果M1和A14等ARM處理器斬落馬下。

  網頁截圖:

  後臺連結:https://browser.geekbench.com/v5/cpu/5572561.gb5

  在這個跑分洩露出後,立刻引發了媒體們的廣泛報導和玩家們熱烈討論,在距離Rocket Lake-S產品正式發布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情況下,筆者將對這個測試成績進行簡單分析,由於是QS版的睿頻未必穩定、且內存頻率\時序對Geekbench 5成績影響極大,因此本次分析僅供參考。

  Geekbench 5是一個知名度跨平臺性能測試軟體,此前在蘋果IOS設備及Android手機中被廣泛使用,幾乎是手機平板等ARM設備的性能測試標杆;隨著近些年ARM架構電腦越來越多,尤其是蘋果M1的Mac系列產品在實際應用中的出色表現(對得起超高的Geekbench 5跑分),Geekbench 5也逐漸被部分DIY愛好者所接受,成為了處理器性能測試中的一項參考項目。不過為了避免額外的爭議,本次分析僅限X86平臺處理器內部對比,參與對比的處理器包含一顆默認睿頻5GHz的酷睿i9-9900K(Skylake微架構)、以及PBO開啟後單核睿頻可達5GHz的銳龍7 5800X(Zen 3微架構)。

  Geekbench 5是一項綜合性測試,包含三個大項目(Crypto 加密解密、Integer 整數、Floating Point 浮點)。其中Crypto 加密解密主要測試AES-XTS性能,調用處理器的AES、SHA以及AVX2 Vector AES、AVX-512 Vector AES等指令集,佔總分權重較低,為5%。

  Integer 整數項目則包含了數個子項目,分別為Text Compression 文本壓縮、Image Compression 圖像壓縮、Navigation 導航、HTML5 網頁、SQLite 資料庫、PDF Rendering、Text Rendering、Clang 編譯、Camera等,佔總分權重65%;Floating Point 浮點測試中的子項目更多,包含N-Body Physics N體模擬、Rigid Body Physics 剛體模擬、Gaussian Blur 高斯模糊、Face Detection 人臉識別、Horizon Detection 視界檢測、Image Inpainting 圖像修復、HDR 高動態範圍圖像、Ray Tracing 光線追蹤、Structure from Motion 三維重建、Speech Recognition 語音識別、Machine Learning 機器學習,佔總分權重30%。

  如果從測試覆蓋類型上來看,Geekbench 5包含的工作負載非常廣,由於軟體免費,且測試需要的技術門檻低,因此Geekbench 5 Integer 整數測試和Floating Point 浮點測試,在手機圈甚至充當著「平民版」的SPEC CPU 2006的來使用。

  而回到本次流出的酷睿i7-11700K,在Geekbench 5.3.1版本下,對比Skylake微架構的酷睿i9-9900K(單核約1400分),在5GHz同頻下領先接近30%!而對比PBO開啟單核睿頻5GHz的AMD銳龍7 5800X,同頻性能也小有優勢。

  在前文中我們提到過,Sunny Cove對比Skylake的微架構IPC平均幅度為18%,而在Geekbench 5.31單核測試中,與Sunny Cove設計趨同的Cypress Cove卻得到了接近30%的IPC提升,遠遠超過平均值,這背後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具體來看測試項目及成績,以Skylake微架構的酷睿i9-9900K 5GHz為基準,如果是常規的Integer 整數測試和Floating Point 浮點測試,Cypress Cove對比Skylake分別提高17.1%和17.5%,與官方宣傳的新架構IPC平均提高18%數值非常接近,關鍵在於Crypto 加密解密測試,Cypress Cove同頻達到了Skylake的3倍以上;在Integer 整數測試和Floating Point 浮點測試IPC已經增長超過15%的前提下,即使Crypto 加密解密測試項目佔總分權重極小,但考慮到Cypress Cove優勢實在太大,因此而將三個項目結合加權後,Cypress Cove的在Geekbench 5.31中IPC呈現了爆發式增長。

  而如果用Zen 3對比Skylake,Geekbench 5.3.1 IPC領先25%以上,Integer 整數測試和Floating Point 浮點測試分別領先13.8%和25%,Crypto 加密解密領先幅度同樣接近2.5倍。跨越一個級別的IPC差距,已經不是Skylake靠雞血超頻能夠讓性能追上的,何況Zen 3的產品頻率普遍不低。

  讓雙方最新微架構相對比,Integer 整數測試Cypress Cove小幅領先Zen 3約2.95%,Floating Point 浮點Zen 3領先Cypress Cove約6.4%,Crypto 加密解密則是Cypress Cove領先Zen 3約28.8%。

  再來看具體的子項目,佔60%權重的Integer 整數測試中,兩個新架構整體同頻性能差距不大,其中Cypress Cove同頻贏了6項、Zen 3贏了5項,Cypress Cove略佔優勢,Skylake則一項沒贏。

  而佔30%分數權重的Floating Point 浮點測試,Zen 3同頻整體領先Cypress Cove約6.4%,可以獲勝的子項目也明顯更多,這可能是因為Geekbench 5的Floating Point 浮點測試子項目對AVX-512指令集的支持比較一般,在都運行AVX2負載的情況下,Zen 3後端分離度高的特性,導致了在很多子項下有更大優勢。

  Crypto 加密解密部分,由於Skylake架構不支持SHA,AES執行單元僅有Zen 2一半,更不支持AVX2 Vector AES或AVX-512 Vector AES等新指令加速,所以測試成績極度拉跨,Zen 3和Cypress Cove憑藉新指令級加持都可以在此項目中碾壓Skylake,而二者直接對比,AVX2 Vector AES對決半吞吐AVX-512 Vector AES,Cypress Cove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同頻效率更高一籌。

  但考慮到在Integer 整數測試和Floating Point 浮點測試中Cypress Cove和Zen 3差距不大,Crypto 加密解密僅佔總分的5%權重,所以兩個新架構的Geekbench 5綜合IPC並沒有因此拉開太大差距。

   

總結與展望

  如果從Geekbench 5測試成績入手分析,那麼顯然Cypress Cove的IPC提升是符合預期的,即使拋開AVX-512 Vector AES指令加速的Crypto 加密解密項目,只看較為常規、更貼近玩家日常應用的Integer 整數測試和Floating Point 浮點測試,Cypress Cove對比老舊的Skylake依舊可以提高了15-20%綜合IPC。而與Zen 3架構對比,Cypress Cove也能做到總體上IPC相當,劣勢項目已經相差不大、還有一些優勢突出的項目。當然更全面的性能測試,還需要等待產品正式發售後評測解禁。

  得益於內核微架構改進以帶來的IPC提升,筆者預測第11代Rocket Lake-S上市後將一定程度上緩解Intel桌面市場的競爭壓力。但是Rocket Lake-S顯然不會是完美無缺的一代產品,它的短板也將比較明顯,用低密度14nm製程工藝來做新一代微架構,勢必會帶來功耗飆升以及核心面積上漲,最直觀的問題就是Rocket Lake-S規格最高僅有8核心16線程,因此酷睿i9-11900K面對12核心乃至16核心的Zen 3勢必壓力極大,只能選取遊戲性能作為突破口,甚至也會面臨同規格小弟酷睿i7-11700K的背刺......當然,主流價位的第11代酷睿i7和酷睿i5系列更值得期待,面對AMD銳龍5銳龍7核心數量並不落後,在IPC相當的情況下,憑藉更高的頻率應該能帶來綜合性能和遊戲幀數優勢。

  最後發出一點感概,如果Intel前些年能繼續順利進行原有的Tick-Tock乃至PAO模式,那麼「正統路線圖」中10nm製程工藝的Ice Lake-S\Tiger Lake-S會帶著Sunny Cove\Willow Cove在2017-2019年登錄桌面端,面對Zen 2乃至Zen 3都能遊刃有餘,當然這也是假設罷了......Rocket Lake-S這樣的工藝架構解綁畢竟只是權宜之計,還是希望Intel在未來能夠順利執行路線圖,讓產品的製程工藝更新與微架構換代重回正軌,帶來性能與能耗比全面提升的產品,或許是Alder Lake?

   

相關焦點

  • 英特爾最新一代10nm重新定義電晶體,Tiger Lake架構性能提升20%
    SuperFin 技術主要是通過5個方面的電晶體工藝優化來實現製程工藝的性能提升:1優化源極與漏極結構:增強源極和漏極上晶體結構的外延長度,從而增加應變並減小電阻,以允許更多電流通過通道。2改進柵極工藝:為了實現更高的通道遷移率而改進柵極工藝,從而使電荷載流子更快地移動。
  • Intel酷睿i7-11700K在Geekbench 4中擊敗i9-10900K:八核次旗艦性能...
    按之前曝光的消息,Intel將在本月稍後的CES 2021上,發布全新的第11代酷睿處理器(Rocket Lake-S),在很多Intel粉絲的期待中,酷睿i7-11700K通過Geekbench 4展示了自己的實力。
  • 新iMac跑分:十核Comet Lake-S +Radeon Pro 5300
    據 @_rogame 在 Twitter 上爆料, Geekbench 基準測試資料庫中出現了一臺疑似 iMac 新機,讓我們對 2020 款 iMac 新機的跑分和配置有了初步的了解。Tom's Hardware 推測該機將作為目前高端的 27 英寸 iMac 機型(同樣採用酷睿 i9 處理器)的繼任者。與熱設計功耗 95W 的 i9-10900 相比,頻率 3.6 / 4.7 GHz 的 i9-10910 依然是 蘋果 特挑,預估性能較前者領先 28.6% 。
  • 你的手機為什麼會卡?性能過剩永不存在
    根據摩爾定律電子產品的性能基本上每18個月就會翻一番,所以性能的提升是非常快速的。每一次人們都會有一種錯覺,這一次CPU的性能已經足夠了,但是沒有過多久就會發現更快的處理器又出現了。intel手機為什麼會卡頓這個問題,其實找已經有了答案:安迪比爾定律,安迪提供多少,比爾就要拿走多少,這裡的安迪指的是intel的安迪·格魯夫,比爾則是微軟的比爾·蓋茨。
  • NVIDIA:圖靈是架構變化最大的GPU之一,性能提升兩倍
    NVIDIA財務長Colette Kress日前透露說圖靈是他們史上架構變化最大的GPU之一,性能相比以前的顯卡大幅提升,不考慮光線追蹤處理的的話性能提升兩倍,如果考慮光線追蹤,性能就是提升六倍了。NVIDIA CFO Colette Kress以及投資者關係部門的Simona Jankowski日前參加了花旗集團2018全球技術大會。
  • 英特爾Comet Lake與10nm產品細節曝光
    英特爾在2018年年底公布未來六代架構,用於高性能酷睿的架構分別是Sunny Cove、Willow Cove、Golden Cove;針對超低功耗奔騰/賽揚(Atom凌動)的架構則是Tremont、Gracement、Next-mont,這六代架構分別對應2019年、2021年、
  • 12倍於上代的DP性能 NVIDIA Volta架構解析
    為什麼NVIDIA能夠做到短短一年便推出新架構產品?採用Volta架構的首款產品是NVIDIAXavierSOC現在GPU講究的是能耗比,不再像以前一樣單純追求絕對性能,而採用了TSMC全新12nm的Volta讓我們看到了能耗比的新高度:首發產品TeslaV100同P100相比,在TDP同為300W的情況下,單精度浮點運算性能提升了41.5%,實際HPC應用性能提升了40-70%,憑藉架構中新引入的Tensor單元,在深度學習方面的性能甚至可以達到後者的
  • i9旗艦8核Rocket Lake處理器測試洩漏,聲稱單核性能領先AMD Zen3
    Intel可能沒有提供AMD Ryzen 5000處理器所提供的瘋狂的多線程性能,但是隨著8核心Rocket Lake Core i9-11900K測試的洩漏,它們在單線程領域再次報仇。 性能提升足以讓他們收回最快的遊戲處理器寶座。
  • 雙倍的性能,雙倍的快樂:英偉達RTX 30系顯卡架構解析
    英偉達在北京時間9月2日舉辦新品發布會,正式發布了全新的英偉達RTX 30系顯卡,包括RTX 3070、RTX 3080以及RTX 3090,採用了最新的安培架構以及高度定製的三星的8nm製程工藝,在性能上也取得了極大的提升,可以說幾乎橫掃了所有的20系顯卡。
  • 英偉達八代GPU史上的超級大飛躍 較前一代圖靈架構性能提升20倍
    近日,英偉達 CEO 黃仁勳正式發布了新一代 GPU 架構 Ampere 安培,這是英偉達推出的第八代 GPU 架構,較前一代 2018 年發布的圖靈架構性能提升高達 20 倍。據悉,英偉達每代顯卡架構均以頂級科學家命名,這一次以法國物理學家安培命名。
  • 當有人對你說「It's not exactly rocket science」,他的意思是?
    當有人對你說「It's not exactly rocket science.」,對方想表達的意思是什麼呢?rocket science從字面上看,意思是「火箭學,太空飛行器學」,除了這個含義,rocket science的意思是「something is very difficult to do or to understand」,即「高深的事,難做的事」。
  • 為什麼 HugePages 可以提升資料庫性能
    為什麼這麼設計(Why’s THE Design)是一系列關於計算機領域中程序設計決策的文章,我們在這個系列的每一篇文章中都會提出一個具體的問題並從不同的角度討論這種設計的優缺點、對具體實現造成的影響。如果你有想要了解的問題,可以在文章下面留言。
  • 英特爾第十代Cometlake臺式機處理器詳解與評測
    當你知道第十代臺式機處理器叫Cometlake時,就不應該聽信某些媒體的言論,對其架構及性能「瞎」猜測。英特爾已經告訴你它屬於「Lake」家族,所以肯定也是由第六代鼻祖Skylake基礎上修改而來。
  • 手機性能排行榜!
    這些品牌每年都會發布幾款甚至十幾款手機,如此多的款式,如何選擇,就成了一個讓人頭大的問題。當然,不差錢的小夥伴,想買啥就買啥(隨意^)。但可能更多的小夥伴,喜歡把錢花在刀刃上,更加注重手機參數,性能,上手體驗等等。但想要查詢完整的手機參數,應該去哪查?官網?百度?
  • 新一代SAS 6Gb/s RocketRAID 2720陣列卡
    目前新一代晶片組產品均可支持PCI Express 2.0總線技術,X1模式的擴展口帶寬總和可達到1GB/s,X16圖形接口更可以達到16GB/s的驚人帶寬值。一條可由顯卡單獨到北橋,而另一條則可由北橋單獨到顯卡,例如PCI- X16每條單獨的通道均擁有4Gb/s的數據帶寬,而雙向帶寬全算上應該是8GB/秒,從而可充分避免因帶寬所帶來的性能瓶頸問題。
  • IT圈那些事:性能暴漲 看NVIDIA新GPU架構_SSD內存硬碟應用_太平洋...
    IT圈那些事:性能暴漲 看NVIDIA新GPU架構  本期的話題包括:「性能暴漲 NVIDIA新GPU架構曝光」、「今天吃藥了嗎?5寸/四核智慧型手機僅賣98元」、「生命真殘酷!羅永浩的錘子ROM要讓同行失業」。嬉笑怒罵,皆成文章,IT圈子那些事,與您一同分享最新鮮的IT時事。 性能暴漲 NVIDIA新GPU架構曝光!
  • 英偉達Ada Lovelace架構爆料:5nm工藝、性能比Anpere提升71%
    就規格而言,RTX 3060到3080系列移動顯卡相比上代提升都很大,功耗也都提高了一個等級,一些定位輕薄的遊戲本將會採用Max-Q的版本來降低功耗。此外,最近英偉達關於下代顯卡的消息也被爆料了出來。Ampere安培架構之後,英偉達的下一代產品原本是Hopper(霍珀),但根據最新消息,在那之前又增加了一代「Ada Lovelace」。
  • Zen3架構竟主打遊戲性能 R5 5600X用實力正名
    AMD在近日正式發布了採用Zen3架構的全新一代銳龍處理器。在新一代架構設計、先進的臺積電7納米製程工藝加持下,銳龍5000系處理器在性能部分有著極大的提升。此外,AMD表示在實際的使用中,新一代處理器在遊戲方面的性能提升十分顯著。那麼原本在遊戲幀數表現上略有遜色的AMD處理器,在搭載了新一代架構之後會有怎麼樣的表現?
  • 挑戰iQOO Pro 5G性能極限:除了5G它還有哪些提升?
    就算你目前所處的環境暫時還無法體驗到5G網絡帶來的次時代極速體驗,但是3798的售價,直接秒殺了一眾5G競爭者。今天我們就通過一系列的專業測試,來看看iQOOPro 5G版到底還有哪些提升,它的性能巔峰又在哪呢?首先我們先來看看iQOOPro 5G的硬體配置,作為繼承「生而強悍」使命的旗艦產品,iQOO這次同樣為我們帶來了你能想到的所有頂級硬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