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小時候玩《紅色警戒2》的時候,裡邊蘇聯海軍有個秘密武器——巨型烏賊。它威力巨大,抱住一艘船之後,晃悠幾下船就沉了。而且它平時還潛在水下,艦船根本發現不了它,也無法用炮彈攻擊它。
於是,小時候總覺得海裡的魷魚個個都是隱蔽高手,而且都是力大無窮、令人聞風喪膽的大傢伙。
紅警中的巨型烏賊,那個年代的畫質比較渣
後來長大了,我才發現那些特別危險的魷魚、章魚什麼的,並不全是我想像中的那樣——它們有很多都會暴露在人們肉眼可見的地方,並且有些種類的體型也不怎麼大,小巧可愛,有點呆萌。
就比如前段時間,一個小姑娘在澳大利亞的海邊撿貝殼,回家清洗貝殼時,發現裡面居然藏著一隻致命的豹紋蛸。
國外媒體的相關新聞報導
圖片來自:dailymail.co.uk
???
不是說章魚嗎,怎麼拐到豹紋蛸那兒去了?
別誤會,豹紋蛸你可能沒怎麼聽說過,但它其實就是一種章魚——藍環章魚。換成這個名字你就熟悉多了吧?
藍環章魚
圖片來自:pinterest
弱小可愛,但劇毒
之所以叫它「致命」豹紋蛸(藍環章魚),是因為藍環章魚有劇毒。
據說一隻藍環章魚的毒就可以殺死26個成年人,而且起效十分迅速。但是,藍環章魚體型很小,看著總給人一種「很可愛,可以摸摸」的錯覺。
來感受下它的小巧可愛,就算八條腕足完全張開,也還沒有一個成年人的手掌大,攢成一團的話比拳頭還小一圈。圖片來自:pinterest
最近幾年,澳大利亞時常發生人類與藍環章魚近距離接觸的危險事件。
有的人只是被輕微咬傷,沒有出血;但另外一些情況就比較危急了:肌肉癱瘓、瞳孔散大、呼吸減弱,甚至最終會出現心跳停止。
一位福大命大的澳大利亞當地漁民,被藍環章魚攻擊後,住了一天院就沒啥事了。圖片來自:dailymail.co.uk
究其原因,是章魚的毒素阻斷了神經細胞之間的鈉離子通道。說白了,就是這種毒素會阻斷大腦和脊髓與身體其他神經之間的聯繫,從而使人的整個身體「失去控制」——意識很清醒,但身體卻不聽使喚了。
甚至有報導說,人類如果接觸了有藍環章魚出沒的海水,也會出現程度較輕的上述症狀。
澳大利亞珀斯以南的庫吉海灘,時常有藍環章魚出沒
圖片來自:dailymail.co.uk
小小的藍環章魚威力不容小覷。
因此科學家們在實驗室研究藍環章魚時,一般都是兩個人一起進行,並且倆人都要掌握心肺復甦(人工呼吸)技術才行......
章魚:這事兒不賴我!
上世紀,科學家剛開始研究藍環章魚毒性的時候,就發現它的毒性來自唾液腺——就是分泌唾沫的地方。
毒素是一種分子量小、結構簡單的非蛋白質。隨著研究的深入,科學家在某些種類的河魨、蠑螈、蟾蜍、海鞘、海星、蝸牛和蟹類等等毫不相干的動物體內也發現了這種毒素。
真是很難相信,這麼多親緣關係很遠的物種,會獨立演化出同一種毒素。
河魨
後來科學家發現,這些毒素很多都不是這些動物自己生產的,而是來自它們體內的一種細菌。這些動物為細菌提供了生長環境,而細菌為這些動物提供了有力的武器,於是形成了和諧的共生關係。
豹紋蛸的食物主要是蝦、蟹和貝類,當然也包括小魚,這其中大部分都很硬。
不過這難不倒豹紋蛸,在用八條腕抓住獵物後,豹紋蛸會通過喙給獵物注射毒素,或在環境中釋放毒素。這樣一來,獵物就會被麻痺,無法遊走。
遇到藍環章魚怎麼辦?
辦法一:千萬別碰它!
豹紋蛸屬一共包含4個物種,主要分布於從日本到澳大利亞的海域,它們時常在珊瑚礁或海草床中出沒,有時候也會被衝到沙灘上。
豹紋蛸看似溫順,遇到非致命性威脅時,似乎也更願意躲到礁石中。因此看到它們溜了,就別追了,也別用手摸,更別用手摳。
危險錯誤示範
圖片來自:facebook
特別是當它們的身體顏色由黃變藍、藍色愈發明亮時,就是在給你下達最後的警告了。
受到威脅時,藍環章魚身上的藍色環就會閃爍
辦法二,現場急救,並趕緊去醫院
如果發現自己或者其他人被藍環章魚咬了,慢慢出現了肌肉癱瘓、不能說話、瞳孔散大、呼吸減弱等症狀時,要立刻撥打急救電話。
在醫生趕到之前,有必要的話,還要為患者進行人工呼吸。因為毒素使四肢的神經麻痺、肌肉癱瘓了不要緊,但隔膜肌被麻痺之後,患者將不能進行自主呼吸,因此需要人工呼吸。
送達醫院之後,醫生的處理方式一般也只是上呼吸機,而沒有專門的解藥,主要原因是這種毒素的分子量比較小,沒有辦法和特效解藥相結合。
看見沒有,醫生都沒有專門的解藥!
所以我建議大家
真的不要在作死的邊緣瘋狂試探
本來人類壽命比章魚要長得多
你可千萬不要拖自己後腿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