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4月26日,隨著一聲巨響,車諾比核電站的4號反應堆發生爆炸,火光沖天,帶著大量高輻射物質衝上天空並隨風飄散,核輻射帶來的死亡籠罩了烏克蘭、白俄羅斯、俄羅斯、歐洲甚至全世界。
我們都聽說過這起史上最慘痛的核洩漏事故,知道它的破壞威力是廣島原子彈的400倍,知道核輻射造成的畸形兒童,巨肢怪人數不勝數,知道當時被近距離輻射的人們都因身體潰爛而死。我們知道這是場33年前的悲劇,可知道車諾比現在如何?
對人類來說,悲痛存在於記憶中。要到達車諾比的現場,你只要從烏克蘭的首都基輔,坐車往北大約100公裡,就能到達「鬼城」普裡皮亞季。當然,這是時間給我們的權利,如今鬼城空氣中的核輻射劑量已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只要你處在安全範圍內,當年的鬼城就是旅遊勝地。人們來此緬懷過去,滿足獵奇感。
對動物來說,核威脅似乎比人類要安全。33年過去了,人類被迫離開的車諾比禁區,如今成了動物天堂。野馬、棕熊、狼,猞猁,幾百種鳥類和其他野生動物在這裡繁衍生息,輻射不是不曾影響過它們,只是在適應之後,動物都已處於穩定繁衍狀態,甚至說在生活區沒有人類的條件下,它們活得更好了。
對自然來說,沒有什麼不可以過去。核洩漏對自然的傷害,或許是不可逆的,但新的生命總會從廢墟中長出來,無論它是一如既往的翠綠,還是突變成了鮮紅。人類也在向前,曾經的核禁區,現在大力發展旅遊業,2018年旅遊人數超7萬人,當地準備發展太陽能發電,還要擴大林業採伐。
人類可以利用核能做很多推動社會進步的事情,利用不當也因為核輻射失去了很多。或許相較殺傷力巨大的核輻射,「人類輻射」威力更大,因為我們的一點小錯誤,思想的一點小偏差,便可能將自然變作武器。車諾比在歷史上已經翻篇了,核未來會如何書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