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跟別的男人有關係了,這兩個顧慮多的男人,心裡怎麼想的?
男女結婚是人類進入文明社會,穩固男女關係的最重要形式,由此,也成為男女人生中的最重要的大事之一。
但男女結合,步入婚姻殿堂,一方面是美好生活的開始,另一方面也可能是面臨新危機的開始。所以,新婚男女是需要在生活中磨合的,磨合好的可能越來越順。但也有一些在磨合的過程中,慢慢的發現了對方身上一些從前沒有發現的問題或毛病,從而造成婚姻的不幸福,甚至是婚姻的破裂。
在各種毀壞婚姻關係的問題中,出軌無疑是重量級的殺傷性武器。如果有一方出現這種問題,必然會將另一方陷入莫大的痛苦之中,那麼,婚姻中的男人遭遇到妻子出軌的事,除了憤怒和憋屈之外,還會夾雜怎樣的心情呢?
有愛的婚姻自然是男女修來的福分,這也是所有走進圍城的人所持有的真實願望,但是,這種福分似乎又是不可求的,特別是現代社會中的男女,面臨的機遇和誘惑多如牛毛,一旦沾上出軌這種事,那麼,離婚可能就成為首選項,但有時也不是必選項。
提到出軌,在早些年通常男人是眾矢之的,似乎男人都管不住下半身,在這方面犯錯誤的更多,從前也常聽說某某拋棄了結髮妻子另結新歡的段子。這些男人出軌的藉口往往很單一,不是自己發達後看不上髮妻,就是怨懟妻子不理解自己,更有甚至還會嫌妻子年老色衰,沒有吸引力了等等,通常都逃不出這幾個理由。令人驚詫的是,男人出軌如果遭曝光,有的痛哭流涕,但也有不少反過來數落妻子的種種"罪行",更有甚者還直接甩開妻子迅速離婚。
但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趨勢似乎正在被改變,現在確實有不少男人在不知不覺中,被女人們耍戲和背叛,甚至有不少男人是被女人悄悄拋棄的。那麼,這些被女人搞綠腦袋的男人,在得知了真相後,會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態呢?離婚是重要選項嗎?有必要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也去到外面找刺激報復嗎?下面,通過兩個男人的案例來說一說這些問題。
自認倒黴,綠了也要挺著
小楊的老婆是一位開品牌鞋店的老闆娘,二人結婚後,他的老婆買賣越做越大,接觸的各色人越來越多,賺錢也越來越多,所以,小楊的老婆在家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高。相比老婆,小楊則越來越沒有地位。
小楊結婚前是一個上班族,剛開始時,他的收入穩定,在家中還是有一定地位的,但自從老婆由高級打工者,自己接手開了店,並且收入越來越多後,兩人的家庭地位逐漸發生變化。到後來,小楊老婆差不多都是按月給老公零花錢,數額由1萬逐漸長到2萬,因為老婆給錢花,所以,零花錢比較充足的小楊,感覺這也不錯。最讓小楊感動的是,當小楊覺得上班賺錢少,也想自己做點事賺錢時,便和老婆說了自己的想法,老婆竟然一定都沒猶豫,直接就給他甩了100萬元,告訴他用這錢做初創費,後面不夠再要。小楊當時感動得一塌糊塗,覺得老婆太好了。
可是,沒多久,小楊就意外得知自己的老婆竟然另有新歡,給他的頭上弄綠了一片,知道這事小楊自然很生氣,可冷靜下來後,他的內心開始變得複雜起來。他想到,如果自己追究老婆,必然導致家庭破裂,那樣老婆後面賺的錢就和他沒有關係了,所以,最後他決定不過分追究,更不能和老婆離婚。他在內心中承認是自己不夠強,才使得老婆與別的男人發生關係的。
小楊雖然沒有和老婆捅破這層窗戶紙,但是各種不自然的生活細節湊到一起,小楊的老婆似乎也看出了老公已經知道了自己的秘密,可是她見老公沒有追究,也就裝作沒事的樣子。
生活中,像小楊和老婆這樣的夫妻,確實是有的。由此也可以看出,不論是男人還是女人,在金錢面前可能都會敗下陣來,這時感情往往就會排到金錢的後面。所以,能夠忍住老婆給自己戴綠帽的男人,基本在家庭中都處在弱勢地位,尤其是經濟地位不行,不離婚可能就會享受到對方的經濟利益,這也是有失有得的權衡結果。
孩子因素,無奈只得原諒
小唐和老婆是一對老夫老妻,日常生活中,他也是一個不拘小節的人,但是他最大的特點就是顧家,尤其對一雙兒女看得非常重要,而且他對兒子和女兒付出的也很多。因此,當他知道了老婆出軌的事後,無論如何都不敢想像讓孩子失去媽媽會受到什麼樣的影響。
但是,最開始當小唐得知老婆的醜事後,他幾乎都要炸裂了,甚至一度產生了殺掉老婆的心思,可是,當他想到兒女沒媽的悲哀,就頓時打消了自己的怒氣,不得不平和一下自己的情緒。
他的妻子雖然偶爾出牆,但始終對一雙兒女照顧得很好,照顧孩子生活,為孩子學習操心,所以,他更失去了發怒的心情。他往長遠一想,如果自己真的和老婆離婚了,孩子和自己生活就得不到媽媽的照顧了,不論是心理還是生活都會受到影響。後來,經過他和老婆的溝通,在談到孩子的時候,老婆哭得很傷心,所以,為了一雙兒女,他明確告訴老婆只要不再犯,可以原諒她的出軌行為。
簡析:其實不論男女,任何人出軌都是對親人無情的表現,不過人又是複雜的,一些男人雖然被老婆綠了,但為了這、為了那,可能也不得不屈從隱忍,尤其是可能會敗在金錢或兒女的身上。另外,這樣也有可能挽回妻子的心,避免家庭破裂,但這種情況絕對是少數,多數可能都會引發更大的危機或矛盾,有的甚至引發惡性事件,所以,需要三思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