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有沒有可能存在比人類大一億倍的生物?答案可能出乎人類意料!
宇宙誕生於138億年前的奇點大爆炸,宇宙誕生之後,結過漫長歲月的演化,不斷形成了恆星,行星,星系等天體和物質。而在宇宙中誕生的眾多事物中,生命的誕生可以稱得上最神秘最複雜的事情了。沒有什麼東西能夠跟生命的複雜和神秘相比。
可能有人覺得黑洞,中子星等天體非常神秘複雜,可是它們跟人類這樣的智慧生命相比,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上。生命是宇宙最神奇的事物,而智慧生命則是更高級的生命,是簡單生命通過漫長的時間,一步步進化演化而來。
地球雖然只是浩瀚宇宙中的一粒塵埃,但是這粒塵埃卻因為生命的誕生,人類的誕生而變得不平凡。同時我們也要明白,地球不可能是宇宙唯一的生命星球,而人類也不大可能是宇宙唯一的智慧生命。在浩瀚宇宙的各個角落,必然還存在著其它的生命星球以及文明星球。
科學家猜測,生命有可能是宇宙的一種普遍形式,而生命的形態和生命形式也有可能千奇百怪。而我們對生命的認知,往往喜歡用個體的大小來進行描述和對比。人類是地球的智慧生命,而人類在地球生物界裡,算不上最大的個體也不是那些小個體,在哺乳動物世界裡,人類的體型可以稱得上是高大了。
而不同的生物大小自然也會不同,地球在6500萬年前也誕生過高達10米左右的巨大恐龍,那是當時地球的霸主。現在的地球同樣也有遠比人類大的生物,比如海洋生物藍鯨。當我們將目光放在宇宙中,那麼又會有哪些超出我們想像的巨大生物存在呢?
曾經有人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宇宙中有沒有可能存在比人類大一億倍的生物?可能很多人一看到這個問題,第一時間就會回答:比人類大一億倍的生物,那要龐大到何種程度?地球恐怕也放不上,宇宙中怎麼可能會有這樣的巨型生物存在?
那麼宇宙中真的不可能存在這樣的巨型生物嗎?要揭開這個謎團,首先我們要弄明白,比人類大一億倍的生物能夠有多麼的龐大。如果按照人類的質量,體積等比例放大的話,比人類大一億倍的生物,它的尺度會達到17萬公裡長,質量會達到600多萬噸,體積達到了600多萬立方米。
17萬公裡尺度的生物,需要什麼樣的行星才能夠放下啊,要知道地球的直徑才12756千米,這種生物的尺度是地球直徑的10多倍,比木星的直徑還要大。雖然木星在宇宙中不是最大的氣態巨行星,但是即使比木星大幾倍的氣態巨行星,要放下這樣的一個龐然大物,也是夠嗆的。
而像地球一樣的類地行星,根本放不上這樣的巨型生物。只要是生命,自然需要能量的補給,宇宙中哪一顆星球能夠滿足這種巨型生物的食物能量需求?可能有人會說了,恆星的能量巨大,體積也夠大,能夠放得下這種巨型生物。可事實上,恆星的溫度是非常可怕的,估計這種巨型生物是不可能在恆星中生存的。
看到這裡,很多人會說了,難道這種比人類大一億倍的生物在宇宙中真的不可能存在?答案是未必,我們只是分析了外行星這種天體尺度上,不可能誕生這樣的巨型生物。可是宇宙浩瀚的空間中,天體的存在只佔很小一部分,更多的還是無盡的虛空。
而且宇宙還有星雲這種塵埃和氣體密集的地方,以星雲的體積不要說容納一個這種巨型生物,即使容納很多也是可以做到的。而且星雲中的物質也非常多,完全可以滿足這種巨型生物的能量需求。如果宇宙中有的生命不是誕生在行星上,而是誕生於星雲中,那麼其個頭也是有可能達到人類的上億倍,甚至是超出我們想像的星空巨獸。
相信喜歡看科幻小說的一些朋友,在科幻作品中也聽說過星空巨獸這種宇宙的霸主級生物,這類生物誕生於星空,體積異常龐大,小型的星空巨獸有可能都能夠達到地球這般大,而大型的星空巨獸有可能有一個星系那般大。
當然,有關星空巨獸只是科幻小說中作者自己猜想中的宇宙生物,而在現實宇宙中,是否存在這樣的巨型生物仍然是一個未知數。人類對於宇宙的了解太少了,如果站在宇宙浩瀚的尺度上,誕生星球一樣的大的生物似乎也沒有什麼不可能。
當然,站在人類現在對於生命的認知中,比人類大一億倍的生物是不可能存在的。而這種結論並不是永恆的,隨著人類對宇宙認知的不斷提升,對生命認知的不斷提升,未來我們有可能在宇宙中觀測到超出我們認知的生物,或者通過科學實驗模擬,能夠得到一個猜想的結論。
事實上,宇宙中的生命有可能還存在另一種特殊的形式,那就是矽基生命,人類及地球上的生命都是碳基生命,這類生命大概率是宇宙生命的主流。可是從理論上講,矽基生命這種另類的生命形式也是有可能存在的,比如電影《變形金剛》中的汽車人,就是一種矽基生命。
如果宇宙中存在矽基生命,那麼它們的個體之大就有可能超出我們的認知。因為矽基生命是可以以宇宙為家的,它們不需要固定的星球生存,可以在宇宙流浪,以宇宙的能量生存。
不過,站在人類的角度,我們並不希望宇宙中有比人類大一億倍的生物存在。如果這種生物真的存在,有一天它遊蕩到了太陽系,那對於地球和人類來說有可能將是一場災難。要知道這種能夠在宇宙中流浪的巨型生物,絕對不是人類現有科技能夠抵抗的,有可能人家一口就可以把整個地球吃掉。
小夥伴們,你們對此有何看法?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