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中有很多的小行星,僅在小行星帶就有50萬顆左右,其中已經登記在冊的約有12萬顆,這些小行星大部分只有編號沒有名字,但可以給它們命名,該事務由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小行星命名委員會負責。
據媒體報導,9月8日。國家航天局發布消息稱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行星命名委員會已經批准將編號為281880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吳偉仁星」,以褒揚我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在月球與深空探測領域的傑出貢獻。
那麼吳偉仁為何能被以小行星命名呢?小行星命名有著怎樣的規則呢?其實小行星是唯一可以根據發現者意願進行提名,並經國際組織審核批准從而得到國際公認的天體,所以發現者有優先命名權,而且發現者的命名選擇範圍極大,他甚至可以把小行星以自己的寵物命名,發現者的這個權利可以保留10年,如果10年之中發現者有沒有對其命名,或者發現者準許將命名權交由國際天文聯合會,那麼該組織的小行星命名委員會將負責該星體的命名。
在命名規則上,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會將尊重發現者的提議,但會儘可能避免商業元素,一般僅授予在某領域有突出貢獻的個人或者團體,但也可以給政治家、軍事家、著名事件、知名地點命名,不過考慮到政治家和軍事家在歷史上的褒貶意義,需要在其去世100周年後才能命名。
以「吳偉仁」命名的小行星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盱眙觀測站近地天體望遠鏡發現於發現於2007年8月16日,後於2011年6月獲得國際永久編號281880號。
這顆小行星位於火星軌道以外的小行星帶中,與地球距離最近時也有3.25億公裡,到太陽的平均距離為4.76億公裡,每5.746年左右繞日運行一周。
出生於1953年的吳偉仁院士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我國航天測控通信與工程總體技術著名專家、我國深空探測領域的主要開拓者和戰略科學家。可以說我國在探月工程上所取得的成就,吳院士居功至偉,另外,他還高度重視並主持開展我國深空探測發展戰略研究和規劃的論證工作,目前正致力於推動嫦娥五號及其後續、月球科研站等工程和任務的規劃論證工作。
小行星的命名可以鼓勵科學家認真研究探索科學領域,有著很好的激勵作用,同時也能。成立廣大青少年崇尚科學,探索未知,勇於創新,追逐夢想的精神意志,期待未來我國有更多的類似「吳偉仁星」科學家的名字閃耀在廣袤璀璨的星空中。
參考資料:
《中國青年網》9月8日文章《吳偉仁星」!浩瀚太空中多了一顆中國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