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異的黑洞:越靠近時間對我們而言便會流逝得越慢

2020-11-24 cnBeta

北京時間2月2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黑洞是宇宙中最奇特的現象之一。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準備先將黑洞作為經典物理理論中的一類物體來討論,即不考慮其可能擁有的量子效應及結果。就目前來說,其背後的經典理論便是愛因斯坦的引力論。它將空間與時間描述成一系列的場,其行為由愛因斯坦的等式決定。

自然有人會問,該理論是如何描述一個巨大球體(比如恆星)周圍的空間和時間的?科學家卡爾•史瓦西(Schwarzschild)給出了答案。該理論在任何靜態球體周圍都成立,並且最關鍵的是,僅取決於物體質量。然而,如果該物體的質量全部局限在特定半徑之內(名叫史瓦西半徑),就會發生非常奇特的現象。接著,在史瓦西半徑劃出的邊界上,所謂的事件視界就會形成,黑洞便隨之誕生。

在討論黑洞的奇異性之前,讓我們先來談一談黑洞形成的條件。史瓦西半徑rs和質量M之間的關係非常簡單,彼此成正比:rs = a x M。如果用標準單位進行測量,這裡的a數值非常小。例如,對於一個質量與地球差不多的物體來說,其史瓦西半徑只有9毫米左右!目前還沒有任何已知的物理過程能夠把地球壓縮成這麼小的體積,而且宇宙中也不大可能存在質量只有地球這麼大的黑洞。而如果我們考慮更大質量的天體,情況就不一樣了,因為天體質量越大,史瓦西半徑之內的體積增長得就越快,即容納該天體全部質量的空間增長得就越快。比如說,假如天體質量增加一倍,容納其全部質量的空間就會變為原來的八倍。因此天體質量越大,就越容易形成黑洞。科學家已經知道,在巨大恆星生命末期,會有一些機制使其轉化為黑洞。而當這些由恆星形成的黑洞發生合併時,還會形成質量更大的黑洞。

再說回黑洞的奇異性。其實,如果我們離黑洞足夠遠的話,黑洞和其它質量相同的天體並沒有太大不同。唯一值得一提的不同之處在於,黑洞不會發出任何光線。有趣的是,如果我們靠近黑洞,時間對我們而言便會流逝得越來越慢。但這種效應無法被直接檢測到。不管我們帶上什麼時鐘,從我們的角度來看,它們的運作都完全正常。只有當我們從黑洞返回後、與黑洞遠處的時間進行比較,才能看出區別來。事實上,任何巨大天體都會產生這一效應,不只是黑洞獨有的特徵。愛因斯坦的等式描述了時間的表現方式,在球體之外,時間的流逝僅與天體質量有關。但對其它天體而言,我們可以真正接近、甚至進入該天體。一旦到了天體內部,時間的流逝便會受其內部的特定情況影響。像時間膨脹這樣的效應不會無限制增加。但隨著我們離黑洞越來越近,該效應的確會無限制增加,直到我們到達前面提到的事件視界為止。

穿過事件視界會產生嚴重後果。假如我們認真考慮無限時間膨脹這種可能性,當我們穿越事件視界的一瞬間,對視界外的一切物體而言,時間都頓時流逝一空,一切物體都就此終結。而我們一旦進入黑洞,便再也無法回頭。這點在史瓦西的半徑理論中體現得非常明顯。在黑洞外的世界中,時間只能向前行進,這是愛因斯坦理論的基本特徵。而在事件視界之內,時間只能沿徑向前進,也就是說,我們只能遵循這一方向,不斷朝黑洞中央進發。這條路絕對有去無回,就連人類能想像出的最強大的火箭也無法阻止我們朝黑洞中央飛去。到了黑洞中央,引力將強大到無法想像,最終黑洞的量子特徵和引力本身都必將露出其真面目。

不過,黑洞的其它量子特性倒是可以被早早觀測到。下文中將對此討論一二。

與量子世界和信息處理的聯繫

上文提到,史瓦西對愛因斯坦等式給出的答案僅取決於天體質量。但當該天體坍縮成為黑洞時,與其有關的一切信息會如何呢?天體由多種粒子構成,有特定的溫度、物質分布、輻射譜線等等,這些都是天體擁有的信息。如果只考慮經典世界,那麼在黑洞形成之後,這些信息都將被隱藏在事件視界之後。這樣一來,黑洞外的人就徹底無法追蹤這些信息了。在經典世界中,這並不是個大問題。頂多是無法獲取這些信息有些遺憾而已,但並不會影響該理論的一致性。

但我們知道,這個世界並不是一個經典意義的世界,我們對量子理論的了解也已經初具規模。霍金利用量子理論證明,黑洞事件視界附近的量子效應可以使粒子持續不斷地從黑洞中向外流出。黑洞會發出輻射,因此長此以往,質量必定會有所減少。如果等得足夠久,黑洞最終要麼會完全蒸發,要麼留下些許殘餘。

那麼在黑洞蒸發之後,其中的信息都去了哪裡呢?在對黑洞的描述中加入一些「量子性」之後,這個問題就顯得非常重要了。如果對量子信息妄加處理,很容易破壞理論的一致性。比如說,信息必須在黑洞內部迅速傳播開來,否則量子態就可能得到複製,而這在任何具有一致性的量子理論中都是被絕對禁止的。說實話,對於黑洞如何處理量子信息的問題,物理界尚未達成一致。有一種可能性是,這些信息也許隱藏在霍金輻射中。如果我們能等得足夠久,收集到足夠多的霍金輻射,也許就能從中找回我們想要的所有信息。不過,這又會牽涉到更多不切實際的實驗。如果能找到一種令人信服、自洽、並且與量子世界有所關聯的黑洞描述,將是我們朝用量子理論描述引力邁出的重要一步,也將是理論物理學邁出的最重要的一步之一!

最後再來談談量子效應對黑洞的重要性。假設有一個質量為太陽四倍的、由恆星形成的普通黑洞,其霍金輻射換算成的溫度大概只比絕對零度高几億開爾文。因此量子效應對該黑洞的日常物理表現幾乎沒有任何影響。任何由恆星形成的(甚至質量更大的)黑洞都是如此。接下來,再想像有一枚重約5克的硬幣。這枚硬幣的量子效應對它的物理表現也沒有重大影響,其物理表現幾乎完全可以用經典理論來解釋。不過,假設有一個質量和這枚硬幣差不多的黑洞,情況就大不一樣了。作為一個(部分程度上)的量子物體,它在須臾之間就會輻射、蒸發殆盡。而在其質量轉化為能量的過程中,會創造一場強度達廣島原子彈3倍的巨大爆炸。在這種情況下,黑洞的量子效應便會發揮巨大作用,並且比在一般情況下早得多。(葉子)

相關焦點

  • 黑洞在吞噬物體時, 要怎樣理解因為引力越大, 時間流逝越慢?
    話說黑洞引力極大,能吞噬任何物體。又因為引力越大,時間就流逝的越慢。那是不是"吞噬"只是表象,而真正的原因卻是因為進入黑洞的物體時間過得太慢(幾乎是停止),而我們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去等待物體離開黑洞呢?提到的核心是時間變慢,那就認為這是在廣義相對論(廣相afterhere)的框架下討論問題咯。首先,要做出澄清的是,廣義相對論的框架下沒有引力的概念,我們感受到的引力是時空扭曲的體現。不管是地球繞著太陽轉還是蘋果掉到地上,都只是(質量影響下)時空幾何中的「勻速直線運動」(正式名字叫測地線)。便於敘述,我們還是使用「引力」這個詞。第二,黑洞來自廣義相對論的解。
  • 本質是物體由時間流逝快墜落到時間流逝慢的地方
    主要缺失的部分是我們沒有考慮時間膨脹,一個和廣義相對論核心內容相關的新版本的時間膨脹。首先,讓我們回憶一下狹義相對論中的時間膨脹。在狹義相對論中,時空是固定的。它討論當物體相對運動時物體是如何表現的。時間膨脹描述了當物體運動時時間是如何變慢的。你運動得越快,時間就流逝得越慢。當你達到光速時,時間就停止了。下面說說廣義相對論中時間膨脹的新特點。
  • 為什麼越接近金字塔,時間就會變得越慢?
    或許我們以一個故事帶入:一隊科學家走進了金字塔,希望能破解一些古埃及的奧秘,他們在金字塔中停留了數日,等到他們走出金字塔時,卻發現周圍的時間好似變得不同了——他們在金字塔中的時間變慢了。以上並非科幻電影,它其實是真實發生的事件。廣義相對論要想知道為什麼越接近金字塔,時間就會變得越慢?
  • 愛因斯坦的這個小實驗,證明速度越快,時間流逝越慢
    今天和大家聊一聊關於愛因斯坦在相對論中提出的這個關於時間流逝的小實驗,很生動的講解了為何物體運動速度越快,其時間相對流逝就越慢。
  • 時間和年齡有關係嗎?為何年齡越大,感覺時間流逝過快?
    人在出生後一切已經註定,有一些人生下來是含著金湯匙長大的,一生不愁吃喝,一些人生活在小村莊裡,還有弟弟、妹妹,吃喝拉撒異常的困難,無論我們怎樣努力改變,都非常困難。一些人紛紛感嘆這個世界就是這樣,永遠都不公平,其實不然,共同生活在地球便有一定的相似之處,那就是時間,任何人都逃離不了時間的掌控。
  • 靠近黑洞的米勒行星時間流逝速率遠慢於地球,那得多快的速度?
    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運動和引力都會引起時間膨脹效應。具體來說,運動時鐘走得比靜止時鐘更慢,處在強引力場中的時鐘走得比處在弱引力場中的時鐘更慢。在《星際穿越》中,出現1小時等於地球7年的時間膨脹效應是米勒行星。根據影片中的設定,使米勒行星的時間流逝速率遠慢於地球的原因是引力。
  • 你永遠無法看到一個人完全掉入黑洞
    廣義相對論預言了黑洞的存在,並指出黑洞質量巨大、引力場強大,對周圍空間造成極大扭曲,連時間流逝的速率都會改變。越靠近黑洞的地方,引力越大,時間流逝越慢。電影《星際穿越》中就非常生動地描述了這種效應:在距離黑洞卡岡都亞非常近的米勒星球上,那裡的1小時相當於地球上的7年。所以當主人公在米勒星球上花沒多久時間執行完任務,回到飛船上時,等待在飛船上的同伴已經垂垂老矣。
  • 黑洞的體積並非黑洞的實體,黑洞的實體是奇點,奇點有多小?
    黑洞擁有極強的引力,所以在黑洞附近的一定範圍內,逃逸速度超越了光速,包括光在內的所有物質都無法逃逸而出,這就構成了一個不可見的絕對「黑域」,這個「黑域」的邊緣就被我們稱之為視界,在黑洞視界之外,逃逸速度小於光速,所以便可見了。黑洞的實體通常認為黑洞的實體就是奇點,奇點是一個密度無限大而體積無限小的點,擁有極強的引力。
  • 時間的秘密:非獨立、不統一、不連續、可雙向、無當下,無確定
    第一,時間不是獨立存在著的。時間是變化的量度,若一切都不變,時間就會停止流逝。有人會說,若將一個人關在空蕩蕩沒有一絲光線的黑屋子裡,這個人豈不是感受不到時間流逝,但人活著就會思考,他的心在動。對於處在不同引力場中的觀察者而言,時間流逝速率在強引力場中變慢,所以越靠近引力強大的黑洞
  • 宇宙中的時間過得與地球一樣快嗎?
    自牛頓時代以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裡,物理學家認為宇宙中所有地方的時間都是以相同的速率在流逝,時間到處都是絕對同步致的。然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顛覆了時間的絕對性。關於此,還需要從光速說起。那麼,光速與時間究竟有什麼關聯呢?
  • 你站得越高,時間過得越慢
    眾所周知,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所預測的時間延長是在宇宙尺度上發生的,例如在黑洞附近或星系加速。但是現在研究人員已經在較小範圍內測量了相對論的影響。物理學家使用極其精確的原子鐘來計算時間流逝。研究人員發現,即使高度差約為1英尺(33釐米),也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產生可測量的變化。
  • 世界存在統一的時間嗎?愛因斯坦:引力越大時間越慢
    照愛因斯坦說的,黑洞作為目前人們所知的宇宙中質量最大的天體,擁有超強的引力,它本身就足夠大,那麼它的外部跟中心的引力大小也是不同的。根據引力越大,時間相對就越慢的理論來看,那麼黑洞中間的時間流逝速度,應該比黑洞外緣乃至其他地方時間流逝的速度要慢很多。
  • 為什麼越靠近金字塔,時間就會變慢?
    據說,金字塔的重量非常巨大,對周圍的任何事物都有萬有引力,因此只要是接近金字塔的人,其時間就會變慢,不過這種效應出現的概率非常小,只有十億分之一秒亮級。這種效應也剛好印證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中的一個結論:引力使時間變慢
  • 穿越到過去把祖父解決掉,我們還會出生嗎?時空穿越或許可以實現
    根據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物體的運動速度越快,相對於一位靜止狀態下的觀察者,他的時間過得就越慢。這是什麼意思呢?比如你有一個雙胞胎弟弟,你們同時出生在地球上。如果作為哥哥的你一出生就登上了一艘接近光速的飛船,然後一直在宇宙空間中飛行,弟弟則一直留在地球上過著普通人的日子,那麼30年後會怎麼樣呢?
  • 墜入黑洞會發生什麼?是一場浪漫的時空旅行,還是毀滅在其中?
    潮汐力不過是物體近測與遠測引力的差異,這不是黑洞獨有的特性。例如,地月之間的潮汐力引發了地球表面的潮汐(由此命名)。對於任何大小適中的黑洞(小於幾千個太陽)而言,對你身體不同部分的潮汐力會比你身體保持完整的能力要大得多,因此你會被上下兩個方向的力撕裂。由於更多不為人知的原因,你可能也會從側面被碾碎。這兩種效應結合起來叫做」痙攣」。
  • 時間是真實存在或是我們的幻覺?人生不過是結界內的夢幻
    為了了解探索神秘的時間,我們踏上了探索時間的旅程。「現在」有幾秒?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大多數人的心中基本認為時間一去不回頭,時間的行走就像是一支離弦之箭,將永不復返,把過去永遠留在後面。雖然我們常常後悔,巴不得挽回以前的過失,但常理會告訴我們,時間不會倒流,要珍惜現在。
  • 黑洞:科學家說黑洞有可能使時間旅行成為可能
    眾所周知,時間旅行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小說和流行文化中才存在這種概念。但是,一位科學家說,黑洞實際上可能使之成為可能。黑洞之外的事物似乎與黑洞本身一樣神秘,但是據印度孟買CTES學院的Atharva Palshetkar稱,如果黑洞掉進去,黑洞可能提供了一種穿越時空的方式。帕爾謝卡(Palshetkar),如果太空飛行器接近黑洞,時間將影響太空飛行器本身,並且距黑洞越近,時間就越慢。
  • 黑洞裡的一個小時,相當於地球上的多長時間?
    世界上有許許多多的未解之謎,等著我們一一地去探索,去發現。黑洞就是一個謎一樣的地方,之前有過一些事件,就是飛行員把飛機不小心開進了黑洞裡,所有人都以為他們已經失蹤了,他們又重新出現了,然而他們出現了的時候,家裡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可能家裡的女兒早就已經白髮蒼蒼,自己的伴侶已經去世,可是據他們所說,只是在黑洞裡呆了幾分鐘就出來了。那麼這究竟是為何呢?很顯然,黑洞裡的時間流逝與地球上截然不同。那麼在黑洞裡的一小時,又相當於地球上的多長時間呢?
  • 一人被足夠結實的繩子拴住放在黑洞中,再拉上來,他會怎麼樣?
    1915年,愛因斯坦提出了廣義相對論,在他的理論中,引力並非是牛頓認為的那種物體間的吸引力,引力實則是物體彎曲周圍時空的產物,他創造性地將時空與物質聯繫在一起,當一定質量的物質聚集在一起,那麼該處的時空彎曲得就越厲害,一個超高質量的物體就會使得周圍的時空極度扭曲,甚至會因此束縛住光的運動
  • 我們可以穿越時空嗎?
    測量結果表明,飛行的原子鐘流逝得要相對慢些。在飛行的情況下,時間變慢的效應是微不足道的。但如果你是在一艘宇宙飛船中,並以90%的光速行駛,那麼你所所經歷的時間會比地上的時間慢多少?其實,我們只要通過下面這個簡單的公式就能計算出:把 v = 0.9c (c是光速)代入公式,就會得到在飛船中經歷的時間要比在地球表面的時間慢 2.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