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面手"陳守益:18年鑽研練就技術尖兵

2020-11-24 中國電信

他是同事眼中,"十項全能"型的技術專家;他是勇於創新,獲得多項專利的勞模創新工作室帶頭人;他是主動擔當,熱心"傳幫帶"的技術導師;他是18年來,堅持在"學中做、在做中學"的探索者……他是工作中的"多面手",他就是中國電信貴州公司網絡運行維護事業部網絡優化技術專家——陳守益。


2002年入職從事通信網絡維護工作以來,陳守益是公司上下公認的通信網絡技術能手,且是難得的"多面手"。憑藉紮實的工作態度、過硬的技術能力、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他多次在省公司級、集團公司級勞動競賽中獲獎,並獲評中國電信貴州公司省級維護骨幹、中國電信集團勞動能手、2015年貴州省勞動模範、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


"全能"是他的標籤

說起陳守益,同事們都不約而同地想到"全能",並一致評價道"在不同的技術崗位上,陳守益愛學習、肯鑽研的精神是一樣的。"對此,陳守益謙虛表示:"幹過的崗位多,積累得多。"

在中國電信貴州公司網優戰線,他是公認的網優尖兵、技術能手,先後承接了中國電信測評優化、系統優化、專題優化、高速高鐵優化、網絡風險評估、網絡簡訊容量評估、無線大數據平臺建設、無線仿真系統建設、網優工具自主開發等重點項目,並在不同崗位上都"幹得不錯!"

2015年,陳守益轉崗應急通信,"愛學習、肯鑽研"的他迅速成為骨幹力量,參與貴州一類機動局掛牌、預備隊伍建設、保障能力提升、開展應急通信車升級改造等工作。2018央視春晚讓世界記住中國侗都貴州黎平肇興侗寨,陳守益也是萬千"幕後英雄"中的一員。為保障億萬觀眾能欣賞到貴州黎平肇興侗寨的風採,陳守益帶領近30人的團隊,現場奮戰20多天,架設光纜、新建通信基站、制定保障任務,向全國電視觀眾展現了中國電信通信鐵軍的風採。

2020年初,他主動請纓抗"疫"一線。2月15日,貴州省政府為集中救治患者緊急修建的將軍山醫院交付使用,陳守益參與配合開展"重點接診醫院網絡覆蓋優化"工作,緊急開通了貴陽將軍山醫院的五個4G和5G基站,並帶隊到將軍山醫院、省人民醫院、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等多所接診醫院進行覆蓋測試,確保現場網絡覆蓋達標,確保各大醫院戰"疫"一線通信服務滿格不掉線。

從一個技術崗位轉到另一個技術崗位,每次都面臨挑戰,但積極樂觀的他靜下心來研究新技術,"愛學習,肯鑽研"正是他從一名技術小白成長為技術尖兵的"金鑰匙"。


創新是他的動力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在這個網際網路飛速發展的時代,通信技術更新換代加速,日新月異的大環境也給通信技術人員提出了新的挑戰。為了跟上時代的步伐,陳守益堅持技術創新十餘年,是同事眼中的創新"明星"。

2008年,他開始參與3G網絡的發展規劃和建設工作;2010年,4G發展進入高速時期,他又帶領團隊輾轉貴州全省,開展 4G 網絡建設、割接、優化、規劃、重點網絡故障整治等工作,成為4G網絡基礎建設的"排頭兵"。2009年以來,陳守益持續開展無線通信領域的技術創新和推廣工作,堅守科學技術創新十餘年。2015年,他被評選為貴州省勞動模範後,就充分發揮勞模先進引領示範作用,主動申請成立中國電信貴州公司勞模創新工作室,由於創新能力突出,2016年被貴州省總工會授牌為貴州省勞模創新工作室。2020年初,全國打響防控戰"疫",陳守益開始針對各級政府部門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展開無線覆蓋和網絡優化創新,分別推出"湖北籍人員入黔統計"和"交通樞紐人流分析"大數據平臺,為疫情防控提供更精準的科技手段。

這幾年來,他帶領團隊,以創新工作室為平臺,不斷輸出技術創新成果,發表技術論文20篇,軟體著作權2個,專利3個,獲得省部級獎勵1個,累計獲得行業獎勵29個。勇於創新的精神,不僅讓他在工作中始終保持良好的狀態,更在不斷地探索和攻克技術難題中,積累大量寶貴的工作經驗。


"傳幫帶"是他的堅持

"一人成長不如眾人拾柴"。陳守益的成長離不開團隊的培養、同事們的指引幫扶,他成長起來後也繼續發揚"傳、幫、帶"的優良傳統,化身培養年輕技術人才的技術導師。

在工作中,他主動擔當技術導師一職,毫無保留地傳授自己多年累積的操作經驗,他用超常的細心和耐心,將大批剛剛接觸無線網絡優化的新同事帶成技術熟手,通過師帶徒的方式,成功培養了8名技術導師,讓23名新員工獲得成長,其中多位員工已經成為中國電信貴州公司維護專業的骨幹人才。

在工作中,他以身作責,用實際行動進行言傳身教。在貴州省的網絡扶貧攻堅戰場上,為推進農村網絡覆蓋建設,他帶領團隊成員翻山越嶺,無數次爬上布滿荊棘的山頭,為新建基站查勘優秀站址,被蚊蟲叮咬就隨便抓一把苦蒿菜擦擦手和臉,"榜樣的力量"是深遠的,他忘我的工作精神在日常工作中有感染了年輕人,成為他們學習的楷模。

在"新基建"建設的大潮下,在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徵程中,陳守益帶領著一群熱愛通信事業的年輕人,趕上了5G、雲網融合、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大發展的新時代,用行動託舉夢想,用創新鑄就未來。

陳守益堅持"辦法總比困難多",兢兢業業鑽研通信技術,在"全能"的道路上越走越寬、越走越遠。5G時代,憑錯"愛學習,肯鑽研"的幹勁,工作中的"多面手"陳守益,必將繼續逐夢前行。

相關焦點

  • 尖兵競風流——火箭軍評選「十大礪劍尖兵」活動的輻射效應
    在戰略飛彈部隊的礪劍尖兵行列裡,有一位士官的事跡被廣為傳頌。他叫何賢達,是第四屆十大礪劍尖兵中唯一一名戰士,矢志當「第一兵」、帶「第一班」的某旅發射一連一班班長。    入伍10多年來,他12次奪得軍事技術比武第一名,入選「火箭軍專業技術士官尖子人才庫一級庫」,榮獲首屆全軍士官優秀人才獎一等獎。
  • 【「百日」尖兵十四】曾亞凱:十年成長,在從警路上蛻變
    >曾亞凱,男,32歲,中共黨員,今年是他參加公安工作第10年,10年的基層派出所工作中,他一直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先後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優秀破案能手」這樣「霸蠻」的狀態也帶來了不小的收穫:在「百日攻堅」競賽中,曾亞凱帶領戰鬥小組共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10名,破獲刑事案件11起,移送起訴18人;辦結行政案件22起,查處行政違法人員23名,成功搗毀暴力傳銷窩點2個,涉惡集團成形並率先被省廳、市局認定戰果,為全局「百日攻堅」競賽在全市領先領跑貢獻了力量。
  • 尋找最美基層民警丨張天林:勤懇堅守、執著耕耘的刑事技術「尖兵」
    尋找最美基層民警丨張天林:勤懇堅守、執著耕耘的刑事技術「尖兵」 2019-08-26 18: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夢·大國工匠篇】 劉輝:全能鉗工「多面手」以技服人
    劉輝說,碰到什麼技術難道,他必須要和同事們一起研究解決辦法。  今年48歲劉輝從技術第一名成績畢業後,被分配到了南昌一工廠上班,經過多年的努力鑽研,他在模具製造等方面取得了不錯成績。2004年,他正式加入了江鈴股份車架廠,通過自身不斷學習,不但精通各種模具製造及設備維修技術,並且熟練地掌握了車床、銑床、刨床、磨床等機加工設備的操作技能和工藝,從基礎安裝、裝機調試、日常使用維護保養、系統性能優化及技術創新等方面,他都非常熟悉其相關技術。  劉輝是出了名的勤動手,巧用腦的人,積極參與模具的多項技術創新項目,獲得多項科技進步獎。
  • 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旅行」解構「太空多面手」環繞器
    中新網上海7月23日電 題: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旅行」 解構「太空多面手」環繞器作者 鄭瑩瑩 郭超凱說走就走的「火星旅行」?沒那麼簡單。籌備多年,23日,中國終於開啟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當天,「天問一號」探測器「乘坐」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奔向太空,計劃一次實現「環繞、著陸、巡視」三大「旅行目標」。
  • 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旅行」 解構「太空多面手」環繞器
    張陽 攝   中新網上海7月23日電 題: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旅行」 解構「太空多面手」環繞器  作者 鄭瑩瑩 郭超凱  說走就走的「火星旅行」?沒那麼簡單。  中國自主火星探測任務的論證工作從2010年開始,至今10年。最終成行的這趟「火星旅行」裡,團隊各個成員都練就一身本事,其中,「太空多面手」環繞器更是「一器分飾多角」,計劃完成「太空剎車」等高難度動作。環繞器的總體設計與研製工作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承擔。
  • 【《堅守》之「業務尖兵」】賀猛:抽絲剝繭鎖賊蹤
    【《堅守》之「業務尖兵」】賀猛:抽絲剝繭鎖賊蹤 2021-01-06 18: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能演能導還是大老闆 這些香港電影大咖都是多面手
    這些香港電影大咖都是多面手 如果說起來上個世紀的人才輩出,這些人才裡不僅僅有演員,而且也有很多著名的導演。因為高質量的電影或者是電視劇,不僅要有好的演員,而且導演也很重要。今天小編就為大家盤點一下都有哪些優秀的導演吧。
  • 深論| 三個五年三步走,科技創新當尖兵
    深論 | 三個五年三步走,科技創新當尖兵 2021-01-07 09: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在新時代,做科技創新的尖兵
    但作為院士、特別是新當選院士,他們卻並不想站在聚光燈下——在中國科學院學部舉行的2017年新當選院士座談會上,院士們紛紛表示:院士只是科技隊伍中的普通一員,將繼續做好研究、提攜後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時期,成為科技創新的尖兵,作出無愧於祖國和人民的貢獻。
  • 【科技日報】劉真:練就體細胞克隆猴技術絕活
    「我們的設備去年底到位,年後開始調試,實驗室已經開始運轉了。」劉真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全球首例體細胞克隆猴的成功,讓劉真成為獼猴體細胞克隆技術的世界「冠軍」,也成為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以下簡稱「神經所」)最年輕的課題組負責人。  2017年底,「中中」和「華華」在神經所、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非人靈長類研究平臺的孫強團隊手中誕生。
  • 勞動者之歌|全國先進工作者康愛國:治蟲「尖兵」
    治蟲「尖兵」——記全國先進工作者、康保縣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康愛國康愛國在溫室大棚了解黃瓜病蟲害情況。受訪者供圖他年復一年地穿行于田間地頭,進行農作物病蟲測報,監測農區鼠害。37年來,他不圖名利,潛心鑽研,最終成長為全國草地螟研究領域的知名專家,先後獲得5項國家專利,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他就是剛剛被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的康保縣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康愛國。防治病蟲害的「尖兵」「我這半輩子打交道最多的是農業病蟲害。」
  • 高川:學無止境,做工作中的「多面手」
    高川:學無止境,做工作中的「多面手」 2020-05-26 10:19:10   來源:合肥日報
  • 高校要做疫情防控的尖兵
    高校應立足專業,找準角色定位,主動作為,做戰「疫」尖兵。我國高校繼承了「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的優良傳統,在新中國發展的各個關鍵歷史時期都作出了卓越貢獻。相信在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高校一定會發揮好專業精神,詮釋好教育報國、教育強國的教育理念。
  • 八旬翁8年鑽研"數獨"痴迷九宮格 自費出書
    原標題:八旬翁8年鑽研"數獨"痴迷九宮格 自費出書(圖) 其實,數獨並不是「天才」才能玩,蘇州姑蘇區雙塔街道就有一位「數獨爺爺」,不僅鑽研了8年「數獨」,還自己出書教老年人玩「數獨」,他就是家住網師巷社區南石皮弄1號的俞傳賢。記者了解到,俞傳賢今年81歲,他自掏腰包出版了一本《數獨:老年人也能玩的腦力遊戲》,希望在老年人當中推廣,鍛鍊腦力,抵禦衰老。
  • 《熱血尖兵》總製片人:拍好劇的基本公式 好劇本+好班子
    如今,剛剛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黃金檔播畢的《熱血尖兵》是他的最新作品,媒體觀眾口碑雙線飄紅,甚至燃起了不少90後觀眾內心想成為一名軍人的激情。《熱血尖兵》是90後版本的《士兵突擊》對軍旅題材有著特殊情懷的張謙,在2006年拍攝完《士兵突擊》後,就想要找個機會拍攝一部反映當下部隊90後士兵為主體的電視劇。
  • 法衡星光 | 「乘風破浪」的多面手法官——黃海燕
    點擊「 張家港法院 」關注公眾號法衡星光「乘風破浪」的多面手法官:黃海燕工作中的她以審判彰顯正義,鐵面無私生活中的她以柔情溫暖人心,溫和親切作為一位女法官柔情」無論哪一面都是最真實的黃海燕 自在法院工作以來,黃海燕在每一個崗位上都能建功立業,曾被評為優秀團幹部、市新長徵突擊手,兩次被市委、市政府記個人三等功,榮獲市級機關優秀共產黨員、市法制教育宣傳工作先進個人、蘇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個人等稱號,2016-2017年度被評為優秀公務員、榮立個人三等功,2019年榮立個人二等功
  • 八旬翁8年鑽研"數獨"痴迷九宮格 自費出書(圖)
    八旬翁8年鑽研"數獨"痴迷九宮格 自費出書(圖) 2014-07-16 08:14:54其實,數獨並不是「天才」才能玩,蘇州姑蘇區雙塔街道就有一位「數獨爺爺」,不僅鑽研了8年「數獨」,還自己出書教老年人玩「數獨」,他就是家住網師巷社區南石皮弄1號的俞傳賢。記者了解到,俞傳賢今年81歲,他自掏腰包出版了一本《數獨:老年人也能玩的腦力遊戲》,希望在老年人當中推廣,鍛鍊腦力,抵禦衰老。
  • 榜樣的力量 | 王立志:「最強大腦」背後的科技尖兵
    榜樣的力量 | 王立志:「最強大腦」背後的科技尖兵 2020-12-03 17: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