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生九子,各有不同」,這是自古流傳下來的名言,現在表示一個父親的幾個兒子,性格各個不同。作為華夏的神聖動物,龍非常神秘,只有至高無上的人,才能被成為真龍天子。不過根據史料我們卻發現,龍是一種非常好色的生物,古人稱其為「生性好淫」。換而言之就是龍非常喜歡繁衍,它擁有許多配偶,而且還能跨越生殖隔離,今天就帶大家來看看它的九個兒子到底是什麼身份。
大兒子為囚牛,乃是龍與牛雜交而來,外貌是龍頭龍尾牛身。囚牛非常喜歡樂器,並不是對牛彈琴當中的老黃牛。作為龍宮當中的太子,囚牛對於政務並不感興趣,喜歡到人家尋覓知音,後來觸犯天條,被斬首,現在著名的牛頭琴,其實就是從這裡由來的。龍的二兒子叫作睚眥,母親是一頭豺,由於繼承了母親的血統,睚眥快意恩仇,被稱為古代異獸,生性兇殘。
三兒子叫作嘲風,猞猁之子。嘲風非常喜歡獨居,此外,他還具備戶外探險的精神,經常去危險的地方進行觀望,古代的建築角上,經常能夠看到這種生物。四兒子叫作蒲牢,它的來歷比其他兄弟要特殊的多,是河中的癩蛤蟆所生。雖然具備龍的外型,但蒲牢生性膽小,雖然生活在大海之中,卻時常受到海洋生物的侵擾,喜歡大喊大叫,所以又被刻畫在古鐘之上。
五兒子叫作狻猊,母親是一頭獅子。雖然堅固兩大兇獸的習性,但狻猊生性溫和,而且不驕不躁,具備智者的風格。狻猊不喜歡騰飛,而喜歡坐在某個地方,沉穩如山。所以佛座或者是香爐之上,經常能夠看到狻猊的畫像。六子霸下,其母為龜,繼承了母親的優良血統,經常喜歡負重「奔跑」,和夸父差不多,霸下不願停下腳步,由於治水有功,被大禹賞賜一塊石碑,霸下就經常將石碑背著。
七兒子狴犴,母親是老虎,龍虎之子,出生就具備王者風範。狴犴非常勇武,處理事件公正無私,在古代的一般衙門或者是監獄當中,經常能見到狴犴的遺像。至於八兒子負屓,則是真正的龍種,血統非常純正。文人喜歡書法,負屓也喜歡書法,所以筆墨紙硯或者是霸下的所背的石碑之上,就經常能看到負屓的雕像。最後一個小兒子叫作螭吻,是龍與魚所生,能將一切災禍全都吞下肚,所以一般都雕刻在房柱之上,意味著能夠房主人的所有災禍全都吞下去,寓意非常好。
龍雖然是中華文明的神聖生物,但是他卻非常好色,竟然和九種不同的生物,還生出了九個兒子。當然,龍這種東西存不存在都不好說,更不用說這些「兒子」了,其實這些龍子都有一個特點,就是代表祥瑞,也正說明古代人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