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沉默的羔羊》;《沉默的羔羊》大受歡迎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觀眾們喜歡漢尼拔·萊克特,這一方面是因為萊克特喜歡史達林,我們感到他不會傷害她;另一方面是因為他幫助史達林追捕野牛比爾,並幫助她救出了被囚禁的少女。此外,觀眾對萊克特的喜愛也要歸功於霍普斯金那低調而又高明的演技,這個角色被他飾演的睿智過人、個性十足。他或許有食人的癖好,但仍然不失為一位值得邀請的晚宴嘉賓。他幽默風趣,愛憎分明,而且是片中最聰明的人。
2、《王牌對王牌》;整部片從劇情的安排到給予觀眾的視覺效果都是十分震撼人心的。劇情大致是一名出色的談判高手,因為警局內部的貪汙事件被陷害要定罪。期間無一人願意相信他並幫助他,被逼無奈鋌而走險,將多名相關人士困於一室之中與警方展開了生死談判。儘管危機重重,但是將他包圍的水洩不通的警察們不僅無人能控制他的思維方式,還會被其蠱惑說服。而他的要求是請另一名談判高手抵達現場之後,之後真正的好戲才開始上演。
3、《風聲》;首先,這是一部有誠意的電影。誠意這個詞聽起來似乎玄虛無形,但顯然拍沒誠意的大片比拍有誠意的大片容易的多——比如《無極》這樣無視觀眾智商的,或是《十面埋伏》這樣公然違反自然規律的……而風聲,顯然是後者。服裝布景上來看,大到泥濘的碼頭,城堡的擺設,小到李冰冰的大衣,周迅的高跟鞋,每一個細節都看得出來用了心思;配樂上,或恢弘大氣,或陰沉婉轉,但總之是用熨帖二字可以形容。特效是令人驚豔的部分——無論是開頭的飛機轟炸群山顯現的大氣,還是新聞跳脫報紙時虛實轉換的生動,還是懸崖兩側古堡遙遙相望的清冷絕望,或是消息在5個主線人物手中流轉時乾淨利落的長鏡頭,都徹底顛覆了國產電影的特效「假」的一貫印象。
4、《蒙太奇》;中規中矩的韓國犯罪片,在這部電影裡模式化的設定太多,給我驚喜的也就是前後閃回的呼應與故事結尾時的那場哭戲。個人認為,這部片比《殺人回憶》更有力量,結尾的反轉震撼中帶著撕心裂肺之感。韓國犯罪片的編劇已經完全逆天。韓國電影和韓劇真的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生物。
5、《非常嫌疑犯》;《非常嫌疑犯》倒敘式的呈現手法在第一時間便以奪人眼球,漸入佳境,電影隨後將大眾本自慣性的邏輯思維一一打破,那無以揣測的結局走向,在一樁殺人案中塑造了極為精妙的懸疑觀感,多重懸疑的製造自始至終為人屏息,扣人心弦。
6、《局內人》;影片以赤裸裸的情色和血淋淋的暴力揭開政客們天花亂墜的說辭背後如痰盂般骯髒無恥的面孔,痛批民主政治中暗結的權力關係網和政府機構中藏汙納垢的腐敗。但影片商業氣息過重也削弱了這種批判力度,結局過於理想化,披露真相的方式略顯輕率潦草,僅是為了給觀眾壓抑的情感找到一個合理髮洩點。
6部高智商犯罪電影,多重懸疑扣人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