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英國廣播公司(BBC)曾經評選出了21世紀最偉大的100部電影,在評選結果中除了
韋斯·安德森的電影外,幾乎沒有喜劇上榜。而在奧斯卡電影的評選中,也極少有喜劇片能夠成為大贏家,本著為喜劇片鳴不平的想法,BBC今年又邀請了來自52個國家的253位不同品味的影評人,選出他們心中最偉大的10部喜劇,並綜合選出了這份榜單——有史以來最偉大的100部喜劇電影。
評選的標準並不是完全以影片的藝術成就而排定座次,BBC要求評委們儘量選出符合自己笑點,發自內心喜歡的影片。這百部影片中,誕生最早的是1923年的《安全至下》,而最新的一部是去年入圍坎城電影節的作品
《託尼·厄德曼》,足以見這個榜單囊括的影片之全面,無論年代、國籍、藝術成就,只要足夠好笑,那就有理由進入榜單。
可惜的是,華語電影沒有一部入圍最終的百大榜單。榜單前十的影片請在圖集中瀏覽,其他影片榜單如下:
100—71位
馬丁·斯科塞斯與本周剛剛離世的喜劇天王
傑瑞·劉易斯合作的作品,傑瑞在其中幾乎扮演了自己在現實中的角色,而羅伯特·德尼羅飾演了一個渴望與他同臺演出的小人物。
100.
《獵豔高手》,傑瑞·劉易斯,美國(The Ladies Man,Jerry Lewis,1961)
並列100位的還有傑瑞·劉易斯自編自導自演的這部喜劇,影片像切蛋糕一樣把一座完整的公寓從中間剖開,向觀眾明示布景的虛假,一些現實中的喜劇演員在影片中飾演自己被傑瑞·劉易斯拿來諷刺開涮,一場鬧劇式的喜劇。
一代笑匠史蒂夫·馬丁的銀幕處子作,雖然影片中的橋段並不高雅,但「笑果」十足。
一部適合直男趣味,製作精良的商業喜劇,榜單上比較年輕的作品。
97.
《音樂盒子》,詹姆斯·帕洛特,美國(The Music Box,James Parrott,1932)
1932年奧斯卡最佳短片,勞萊與哈臺這對喜劇組合的巔峰作品,最早的拍檔式喜劇經典之一。
曾經同時提名威尼斯金獅獎和奧斯卡金像獎的喜劇佳作,喬治·庫克是除了
比利·懷爾德之外,同時代另一位擅長拍攝以女性為主角的喜劇導演。
史上最受歡迎的喜劇之一,與其他類型元素結合完美,奠定比爾·莫瑞喜劇巨匠地位的作品。
94.
《青春年少》,韋斯·安德森,美國(Rushmore,Wes Anderson,1998)
韋斯·安德森第二部長片,也是標誌他個人風格成熟的作品,幽默的同時不乏青春期的一點點憂鬱。
93.
《南方公園》,
崔·帕克,美國(South Park: Bigger, Longer & Uncut,Trey Parker,1999)
惡趣味的集大成之作,粗口和葷段子不僅是笑料,也是推動故事發展的核心元素,不會被主流獎項認可的喜劇佳作!
西班牙超現實主義電影大師在墨西哥時期的作品,可能是榜單上最嚴肅的喜劇電影,故事發展極其詭異,夾雜了意識形態和宗教隱射。
被譽為好萊塢歷史上最偉大的愛情電影之一。
難得上榜的女導演執導的喜劇電影。
捷克電影新浪潮的重要作品,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超現實主義喜劇,東歐電影的傑出代表。
爛仔幫電影的代表作,客串明星異常耀眼,包括帕裡斯·希爾頓、
大衛·鮑伊等等。
夢露與簡·拉塞爾兩位50年代美國女神聯袂的影片,歌舞喜劇的代表。
86.
《仁心與冠冕》,
羅伯特·哈默,英國(Kind Hearts and Coronets,Robert Hamer, 1949)
英國人最愛的喜劇之一,不是美國式的放聲大笑,而是讓你會心一笑英倫幽默。
85.
《阿瑪柯德》,費德裡克·費裡尼,義大利(Amarcord,Federico Fellini, 1973)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義大利電影大師費裡尼後期的代表作。
84.
《等待古夫曼》,克里斯多福·格斯特,美國(Waiting for Guffman,Christopher Guest, 1996)
在這份榜單中屬於名氣較小的作品,但是獨立電影界的喜劇標杆。
83.
《最後安全》,弗雷德·C·紐梅耶,山姆·泰勒,美國(Safety Last!,Fred C Newmeyer and Sam Taylor, 1923)
榜單上最「年長」的作品,驚險刺激的爬樓場面如今看也不過時,喜劇巨匠
哈羅德·勞埃德最負盛名的作品。
82.
《笑破鐵幕》,
大衛·扎克,
傑瑞·扎克,吉姆·艾布拉姆斯,美國(Top Secret!,Jim Abrahams, David Zucker and Jerry Zucker,1984)
想想看在冷戰時期,一個美國搖滾歌星來到東德演出,會惹上什麼麻煩事,方·基默最出彩的銀幕形象。
史上最瘋狂的「追女仔」電影,就算笑點低俗你也忍不住會跟著哈哈大笑的作品。
適合上班族的喜劇電影,處處都是職場文化的笑料。
根據舞臺劇改編的喜劇電影,充滿法式的幽默笑點,看膩了美式喜劇套路的可以嘗試。
78.
《公主新娘》,
羅伯·萊納,美國(The Princess Bride (Rob Reiner, 1987)
77.
《義大利式離婚》,彼得羅·傑爾米,義大利(Divorce Italian Style,Pietro Germi, 1961)
西西里島的家庭倫理喜劇,馬斯楚安尼的精彩表演讓他第一次提名奧斯卡影帝。
在劉別謙的喜劇中,這部不算出彩,但入選這個榜單綽綽有餘。
75年前的神經喜劇,現在看來劇情發展依然神奇,而且是那個時代尺度最大的影片之一。
73.
《瘋狂教授》,傑瑞·劉易斯,美國(The Nutty Professor,Jerry Lewis, 1963)
又蠢又萌的現代喜劇,傑瑞·劉易斯最知名的作品,曾被艾迪·墨菲翻拍為
《肥佬教授》。
72.
《白頭神探》,大衛·扎克,美國(The Naked Gun: From the Files of Police Squad!,David Zucker, 1988)
史上最「蠢」三部曲的開端,成就了大衛·扎克,成就了萊斯利·尼爾森。
71.
《天才一族》,韋斯·安德森,美國(The Royal Tenenbaums,Wes Anderson, 2001)
雖然故事俗套,但韋斯·安德森的個人風格有效的把它講述為一個生動有趣的怪胎電影。
70—41位
69.
《愛與死》,
伍迪·艾倫,美國(Love and Death,Woody Allen, 1975)
以俄羅斯為背景,伍迪·艾倫在嬉笑中闡釋自己的人生哲學,還有不少他的個人趣味夾雜其中。
68. 《妮諾契卡》,恩斯特·劉別謙,美國(Ninotchka,Ernst Lubitsch, 1939)
劉別謙特有的喜劇風格解構了意識形態和文化隔閡。
67.
《沙漠之子》,威廉·A·賽特爾,美國(Sons of the Desert,William A Seiter, 1933)
英倫鬼才埃德加·賴特「血與冰激凌三部曲」的第二部,延續了他的重口笑點。
63.
《毒藥與老婦》,弗蘭科·卡普拉,美國(Arsenic and Old Lace (Frank Capra, 1944)
儘管它一直位列Imdb top250的榜單,依然有不少人覺得影片被低估,喜劇與社會題材的結合。
62.
《吸血鬼生活》,傑梅奈·克萊門特,
塔伊加·維迪提,紐西蘭(What We Do in the Shadows,Jemaine Clement and Taika Waititi, 2014)
61.
《美國戰隊:世界警察》,崔·帕克,美國/德國(Team America: World Police ,Trey Parker, 2004)
繼承了美國無釐頭惡搞喜劇的精華,嘲諷力度max。
60.
《殭屍肖恩》,埃德加·賴特,英國(Shaun of the Dead ,Edgar Wright, 2004)
埃德加·賴特賴以成名的天才之作!殭屍電影+喜劇呈現出極佳的喜劇效果。
去年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作品,同時也入圍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一部表現尷尬的電影,榜單上最年輕的作品。
58.
《西力傳》,伍迪·艾倫,美國(Zelig,Woody Allen, 1983)
最能體現伍迪·艾倫導演才華的作品之一,各種形式拼貼出了一個小人物的歷史,笑中含淚的偉大導演。
青春校園喜劇的代表作,同時也是一部關於成長的傑作。
55.
《愛犬大賽》,克里斯多福·格斯特,美國(Best in Show,Christopher Guest, 2000)
用喜劇的方式表現嬉皮時代落幕的電影,老少戀的故事感人心扉。
音樂喜劇的巔峰作品,最吵鬧的喜劇電影。
52.
《我的高德弗裡》,格雷戈裡·拉·卡瓦,美國(My Man Godfrey,Gregory La Cava, 1936)
機智的對白,圓滑的劇本,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傑出作品!
許多經典橋段被後人無數次引用,巴斯特·基頓的搏命演出讓人難忘。
50.
《崩潰邊緣的女人》,
佩德羅·阿莫多瓦,西班牙(Women on the Verge of a Nervous Breakdown,Pedro Almodóvar, 1988)
阿莫多瓦獲獎無數的成名作,女性主義喜劇的代表作。
49.
《資產階級的審慎魅力》,路易斯·布努埃爾,法國(The Discreet Charm of the Bourgeoisie,Luis Buñuel, 1972)
嘲諷資產階級的上流作品,曾榮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
48.
《天堂裡的煩惱》,恩斯特·劉別謙,美國(Trouble in Paradise,Ernst Lubitsch, 1932)
關於身份和愛情的喜劇作品,劉別謙拍攝有聲片也得心應手。
47.
《動物屋》,約翰·蘭迪斯,美國(Animal House,John Landis, 1978)
昆汀·塔倫迪諾最著名的作品,曾經摘得坎城金棕櫚大獎,經典程度無須贅述。
44.
《伴娘》,
保羅·費格,美國(Bridesmaids,Paul Feig, 2011)
表現女性中年危機的愛情喜劇,歡笑之餘也讓人悲傷。
片中沒有一處戰爭鏡頭,卻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戰爭電影,摘得金棕櫚大獎的同時還提名奧斯卡最佳影片。
41.
《波拉特》,
拉裡·查爾斯,英國/美國(Borat: Cultural Learnings of America for Make Benefit Glorious Nation of Kazakhstan,Larry Charles, 2006)
用偽紀錄片的形式嘲弄了美國社會百態。
40—11位
好萊塢老牌笑匠梅爾·布魯克斯的代表作,美國編劇工會評選影史百佳劇本,2006年好萊塢翻拍了本片。
39.
《歌聲儷影》,
山姆·伍德,美國(A Night at the Opera,Sam Wood and Edmund Goulding, 1935)
馬克思兄弟的代表作,隨著電影研究的深入,馬克思兄弟的歷史地位似乎有所提高,喜歡雜耍式肢體喜劇的影迷可以試試。
38.
《費城故事》,
喬治·庫克,美國(The Philadelphia Story,George Cukor, 1940)
加裡·格蘭特與凱薩琳·赫本同臺飈戲,神經喜劇的鼻祖級作品。
神經喜劇的巔峰作品,借導演蘇利文的視角融入了社會批判性。
36. 《一條叫旺達的魚》,
查爾斯·克瑞奇頓,英國/美國(A Fish Called Wanda,Charles Crichton and John Cleese, 1988)
笨賊式喜劇,英美喜劇文化交融的作品,美國電影學會百年百佳作品之一。
35.
《雨中曲》,
斯坦利·多南,
吉恩·凱利,美國(Singin' in the Rain (Stanley Donen and Gene Kelly, 1952)
不僅僅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歌舞喜劇,也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好萊塢電影之一,經典的雨中漫步橋段令人難忘!
33.
《王牌播音員》,
亞當·麥凱,美國(Anchorman: The Legend of Ron Burgundy,Adam McKay, 2004)
爛仔幫最經典的喜劇之一,也是威爾·法瑞爾的最佳作品。
科恩兄弟突破自我風格的作品,最經典的反類型喜劇之一,眾多最佳導演榜單中的常客。
極富時代意義的喜劇佳作,反串演出的
達斯汀·霍夫曼十分出彩,提名10項奧斯卡大獎。
奠定雅克·塔蒂個人風格的作品,於洛先生作為影史上的經典形象第一次登場,對於遊客們的善意嘲諷展現出超越時代的批判性。
29.
《當哈利遇見莎莉》,羅伯·萊納,美國(When Harry Met Sally...,Rob Reiner, 1989)
關於愛情的金句在片中比比皆是,男女關係的有趣探討,《紐約時報》評選出的影史最佳電影1000部之一。
28.
《一夜風流》,弗蘭科·卡普拉,美國(It Happened One Night,Frank Capra, 1934)
讓你感慨經典不會過時的作品,儘管過去了83年,如今看來影片的成就依然讓大部分後來者無法企及,當年摘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改編劇本五項大獎。
27.
《桃色公寓》,比利·懷爾德,美國(The Apartment,Billy Wilder, 1960)
比利·懷爾德的傳世經典,當年提名十項奧斯卡大獎,摘得最佳導演、最佳影片、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剪輯、黑白片最佳藝術指導五項大獎。
26.
《我的舅舅》,雅克·塔蒂,法國(Mon Oncle,Jacques Tati, 1958)
雅克·塔蒂「於洛先生」系列的第二部作品,在50年代末就對技術對人類生活的改編保持敏銳的批判,他在片中默片式的表演也足夠滑稽。
25.
《淘金記》,查理·卓別林,美國(The Gold Rush,Charlie Chaplin, 1925)
卓別林電影的代表作,傑出的小人物悲喜劇!
史上最佳英國電影之一,在藝術與笑點之間巧妙拿捏,喜歡英式吐槽的觀眾不要錯過,歡樂,禿廢又傷感。
彼得·塞勒斯的獨角戲,他在片中扮演了一個不合時宜的印度演員,零散的故事和複雜的調度讓人想到雅克·塔蒂的電影風格,同時也是一部嬉皮式電影。
22.
《新科學怪人》,梅爾·布魯克斯,美國(Young Frankenstein,Mel Brooks, 1974)
惡搞《科學怪人》的佳作,各種冷笑話很適合夏天避暑觀看,無論影片的配角還是主角吉恩·懷爾德都十分出彩。
21.
《城市之光》,查理·卓別林,美國(City Lights,Charlie Chaplin, 1931)
被不少人認為是卓別林默片的最高成就,從爆笑到失落,再到被治癒,卓別林抹去了悲劇與喜劇的明確界限。
20.
《灼熱的馬鞍》,梅爾·布魯克斯,美國(Blazing Saddles,Mel Brooks, 1974)
十分荒誕的反類型西部喜劇,美國人最喜愛的喜劇之一。
19.
《淑女伊芙》,普萊斯頓·斯特奇斯,美國(The Lady Eve,Preston Sturges, 1941)
芭芭拉·斯坦威克的表演完全搶走了簡·方達的風頭!本片早就了許多影史上的經典橋段,比如結尾暗示性十足的火車進洞。
18.
《福爾摩斯二世》,巴斯特·基頓,美國(Sherlock Jr,Buster Keaton, 1924)
近100年前的喜劇如今看來依然不過時,許多默片時代才有的經典手法讓影片靈氣十足,巴斯特·基頓的表演依然討人喜歡。
17.
《育嬰奇譚》,霍華德·霍克斯,美國(Bringing Up Baby,Howard Hawks, 1938)
經典的歡喜冤家模式,導演對敘事的把控功力十足,
凱薩琳·赫本對角色的刻畫入木三分。
16.
《大獨裁者》,查理·卓別林,美國(The Great Dictator (Charlie Chaplin, 1940)
卓別林首次嘗試有聲電影便大獲成功,他在片中依然保留了默片肢體喜劇的特徵,結尾的演講飽含人道主義精神。
15.
《巨蟒與聖杯》,
特瑞·吉列姆,
特瑞·瓊斯,英國(Monty Python and the Holy Grail,Terry Gilliam and Terry Jones, 1975)
巨蟒團隊的代表作,屬於那種如果你能get到笑點就會從頭笑到尾的電影,天馬行空的想像力讓人嘆服。
14.
《女友禮拜五》,霍華德·霍克斯,美國(His Girl Friday,Howard Hawks, 1940)
喜歡臺詞轟炸的觀眾不要錯過本片,密集的臺詞裡處處是笑點,被譽為「有史以來節奏最快的電影。」
13.
《你逃我也逃》,恩斯特·劉別謙,美國(To Be or Not To Be,Ernst Lubitsch, 1942)
作為從德國來到好萊塢的導演,劉別謙用這部電影回饋給納粹,巧妙的將小人物的悲歡離合,與大的時局結合在一起,許多經典橋段如今依然被許多影片沿用模仿。
12.
《摩登時代》,查理·卓別林,美國(Modern Times,Charlie Chaplin, 1936)
在1936年,卓別林用這樣一部不合時宜的默片徵服了已經看慣有聲片的觀眾,不變的是小人物的悲歡離合,本片加入了更多關於工業時代的思考。
11.
《謀殺綠腳趾》,喬爾·科恩,伊桑·科恩,美國/英國(The Big Lebowski,Joel and Ethan Coen, 1998)
科恩兄弟黑色幽默路線的代表作,同時也是《視與聽》評選的250部最偉大的電影之一。
編輯:日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