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報訊過去的2020年,杭州亞運會各項籌辦工作穩步推進,亞運會場館和設施的建設工作也追趕著建設「進度條」。
2017年10月,杭州亞運會杭州市場館及設施建設行動大會暨亞運場館開工活動在杭州奧體中心體育遊泳館項目現場舉行,標誌著亞運會場館及設施建設正式拉開序幕。
按照建設計劃,2021年12月,亞運會所有場館及設施要全面竣工交付。這期間,每位「亞運建築人」都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熱,當中也湧現了不少優秀人物(及團隊)代表。
本報推出「亞運建設者」系列報導,講述這些平凡亞運人的不平凡故事。
好消息!位於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下沙校區)內的「飛碟」體育館,就快要「升空」了。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下稱杭電)的亞運場館建設工程包括三個項目:亞運會擊劍比賽館改造提升工程、擊劍熱身館新建工程以及足球訓練場改造工程。這當中,亞運會擊劍比賽館改造是最主要的,通過團隊的共同努力,工程進度已完成約85%,預計今年3月底竣工驗收。
優秀的團隊,肯定有個出色的領頭人帶著大夥朝一處使勁,杭電團隊的靈魂人物就是這個自稱「女漢子」,跑前期、編文件、審圖紙、管工地、抓研討都在行的全能型人才:張巧珍。
有主見
爸爸說女孩子別搞工程
她偏不
「真的,搞工程的女人,就是女漢子!」張巧珍笑著這樣形容自己。
大概因為父親是做工程的緣故,兒時的張巧珍,對於工程、建築有著特殊的情結,「來客人,聽他們聊的都是工程方面的話題,總感覺很親近。家裡也常有圖紙,總會拿起來看看,雖然看不懂,但就是想看。」到了高考填報志願的時候,金融、師範這類大多數女生偏愛的專業無法讓張巧珍提起興趣,她最想學的,是蓋房子。
「爸爸做了那麼多年工程,他知道女生做工程有多苦。顧不上家,遇上趕工期,環境惡劣下的風餐露宿,是常有的事,真的太苦了,他不建議我往這方面發展。」張巧珍回憶道。
可她是個有主見的女子,認準了,再苦再難也可以堅持,為此還專門去學了素描。家裡人尊重她的意願,就這樣,工程圈子裡多了一位「女漢子」。
大學讀的是土木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的張巧珍還考取了國家一級註冊建造師和高級工程師。「真的進入到工程圈裡,做了才知道,爸爸說得沒錯,確實很辛苦。」
畢業後,張巧珍在建築設計院工作了很長一段時間,做的是工程設計,以及解決施工現場技術問題。之後,她轉戰房地產公司做工程管理,工作範圍更為廣泛,從項目拿地、立項、設計、審批、施工,到銷售、後期交付管理等,全套流程都需負責或參與。
有魄力
用僅有的7天時間 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2016年,張巧珍入職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負責學校改造工程的採購招標等工作,彌補了此前涉及不多的全新領域,得到鍛鍊的同時,「技能包」也更為全面。2019年6月,張巧珍正式接手杭電體育館(亞運會擊劍比賽館)改造提升工程。
第一次負責體育賽事場館的改造工程,又是亞運會項目,對張巧珍來說,這是個全新的開始,也是個巨大的挑戰,她用四字形容:戰戰兢兢。從接手開始,內心壓力就特別大,這是一場高關注度的硬仗!而7天後,她作為代表在亞籌辦工作會上發言……
時間緊迫,沒有商量的餘地,張巧珍「火力全開」。白天要忙學校的日常工作,就充分利用夜裡時間,連續7個晚上,看完了100多張圖紙、政府投資項目相關政策文件、亞運會場館設計導則,編制工程進度計劃等等,一摞摞厚重的資料擺在案頭,細枝末節,條分縷析,硬是在關門時間內,吃準吃透,完成了這一不可能的任務。
把各個環節都理順了,有了全局觀,張巧珍對接下去的工作才更有信心。總結髮言過後,相關領導專家們給出的評價是:充分體現了工程人的敬業精神,工程計劃安排得很周詳,很專業。
有擔當
做好團隊領頭人 獲得各方認可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原體育館建成於2006年,曾舉辦過中國職業籃球聯賽、第八屆殘運會、第十三屆大運會,其「飛碟」的獨特造型深入人心,也是杭電標誌性建築。
由於建築年齡偏大,屋面漏水問題經局部維修均未能很好解決,工程需要將老的屋面全部拆除,蓋新的。拆除屋面的同時,必須保留體育館原有結構,這是新的難題。
「體育館改造工程遇到不少困難。屋面拆除後,新建的時間正好遇上梅雨季和高溫天,還有颱風、雷電等極端天氣,這些天氣條件下不能進行焊接施工,非常影響進度,也大大增加了施工難度。為了確保施工安全和進度,施工現場設置了多條安全防線,有安全護欄、防護網、安全通道,高空作業工人在經過多項安全防護檢查到位後才能上去作業。」張巧珍介紹道。
工人們在高空作業,她和團隊其他小夥伴也得上,幾十米高的屋頂,上上下下那都不是事兒,「如果恐高,還真幹不了這活。」她笑著說。
都說程式設計師的工作時間是「996」,那張巧珍和團隊的工作時間就是「887」(早8點至晚8點,一周無休),每天中午2個小時學校午休時間,因無人打擾,反而是他們工作效率最高的時候。
張巧珍總是說,杭電體育館改造工程能如期完成,靠的是整個團隊的付出,「工程人,不論男女,都是全身心撲在工程現場的」。
這些日子裡,張巧珍覺得對家人尤其是女兒最為虧欠,回到家,孩子早已熟睡,親子陪伴時光幾乎沒有了。「她看到電視和報紙上有我的採訪後,知道媽媽在做一個很厲害的項目,很自豪。」
杭電「飛碟」2.0的順利升空,離不開每一位建設者的辛勤付出。
人物名片 張巧珍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校園建設與管理處工程科科長、體育館(亞運會擊劍比賽館)改造提升工程項目負責人。
【來源:杭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