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啡哥
「給我講個笑話吧,好笑的話,就留你一條命。」——出自《除暴》中吳彥祖的臺詞。
「從3樓看下去都是垃圾,但從30樓看下去卻很美,忽然就不想死了。」——出自《除暴》中春夏的臺詞。
「既然老鷹盯著我們,那我們就得盯死他們,咬死不放!」——出自《除暴》中王千源的臺詞。
第46周內地票房報告:《除暴》奪冠,《金剛川》退居亞軍
整個十一月份,由於前兩個周檔期,缺少中等以上體量的頭部影片支撐,內地影市顯得特別冷清,周大盤直線下滑至3億多票房。
10月20日上映,張譯、吳京的《金剛川》,竟然蟬聯了四周票房冠軍,但是,此片的質量並沒有傳說中的那麼好,目前該片全國累計票房剛剛突破了10億。
本月進入第三個周檔期,內地院線終於迎來了一部中等製作體量的電影,那就是,由王千源、吳彥祖領銜主演的新片——《除暴》上映了。
2020年第46周內地票房報告,周大盤共攬下4.46億,比上周3.6億的票房有了大幅提升,這主要得益於《除暴》,是它撐起了整個周檔期。
上周內地院線共迎來了四部新片開畫,其中有三部影片衝進榜單前十強,高口碑小語種國產劇情片《氣球》有些遺憾,未能上榜。
除了《除暴》之外,其餘兩部都是引進片,一部是傑拉德·巴特勒主演的《末日逃生》,另外一部是日本動畫電影《海獸之子》。
第46周內地票房排行榜,前三甲分別是:動作片《除暴》、戰爭片《金剛川》和動畫片《汪汪隊大立功之超能救援》。
加上此前小規模點映,《除暴》承擔了救市任務,首周狂轟2億票房,毋庸置疑的奪得第一個周票房冠軍。
上映進入第五周的《金剛川》,後期走勢越來越低迷,片方20億加的預期票房,肯定無法實現了,單周再以6952萬的成績退居亞軍。
值得稱讚的是《汪汪隊大立功之超能救援》,上映第二周再砍2668萬票房,超越同期上映的《熱血合唱團》,爭得季軍席位。
《除暴》VS《熱血合唱團》,劉德華票房號召力不如吳彥祖?
《除暴》上映3天,票房狂轟2億,《熱血合唱團》上映10天,票房卻只有4503萬,這兩部電影都有一個共性,同屬於香港電影。
《除暴》的製片方主要來自兩家公司,一家是香港英皇娛樂集團有限公司,由楊受成一手創辦,旗下有成龍、張家輝、陳奕迅、謝霆鋒、陳偉霆等知名藝人。
另外一家是正夫影業,該公司法人代表韓家女,則是中影掌門人韓三平之女。
無獨有偶,《熱血合唱團》也同樣來源於兩家公司,一家是劉德華的造夢者娛樂有限公司,另外一家是內地博納影業。
說到底,《除暴》和《熱血合唱團》都是有著內地資本的香港電影。
那麼,這兩部相隔上映一周的電影,肯定會有觀眾拿來比較,便有了劉德華號召力不如吳彥祖這種閒言碎語。
這兩部新片啡哥均已觀賞,實則香港電影,但這裡面又有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除暴》是一部典型的中港合拍片,不僅有內地資本,更有內地一線演員王千源加盟擔綱第一男主角。
吳彥祖聯袂王千源,就會出現一加一等於二的現象,首周能賣2億票房,基本算得上符合預期而已。
而《熱血合唱團》則是一部地地道道的香港電影,包括劉德華在內的所有演員,都是香港本地人士,除博納資本參與之外,沒有一位來自內地的演員。
票房號召力完全落在劉德華一人身上,可以說,如果不是劉德華主演這部電影,別說現在4503萬,恐怕就連300萬票房都成問題。
第二,商業片和文藝片的區別。文藝片的票房都有瓶頸,就連大師級別的馮小剛和票房號召力黃渤都無法駕馭,如《只有芸知道》票房只有1.59億,《被光抓走的人》全國總票房只有7105萬。
《除暴》的定位可是實打實的動作商業片,從成片結果來看,這部電影的製作成本並不低,想想王千源片酬事件,再看看鋪天蓋地的宣發,出手都是大手筆,該片預算大概率會超過1億人民幣。
《熱血合唱團》則屬於低成本教育類型的文藝片,劉德華自己的公司負責製作,他也是本片的監製,最起碼片酬這一環可以省了一大筆錢,最終預算成本可能只有幾百萬,如今的票房成績已經實現大幅盈利了。
綜上兩個方面所述,劉德華票房號召力不如吳彥祖這種說法,等同於無稽之談。
《除暴》是怎樣的一部電影?
《除暴》是香港導演劉浩良的最新作品,這位導演唯一的一部大銀幕代表作是2015年,吳鎮宇、任達華主演的《衝鋒車》,豆瓣6.6分,票房2092萬。
劉浩良為編劇出身,林超賢、葉偉民、李仁港、陳嘉上、邱禮濤、爾冬陞、杜琪峯等香港著名導演的作品,都有他的身影,如《畫皮》、《一個人的武林》等。
《除暴》是根據90年代,湘鄂渝系列大案首犯張君案件改編,此人心狠手辣,自1991年6月至2000年9月,他和同夥在重慶、湖南、湖北、雲南、廣西等地作案22起。
造成了28人隕命,23人受傷和536.9萬元的經濟流失,張君所犯下的滔天罪行,罄四海之竹無以書其罪。
這是一部雙男主影片,王千源在影片中飾演警察鍾誠,吳彥祖飾演「老鷹幫」首領張隼,另外還有春夏、衛詩雅、大力、於笑、鬍子程、李曉川、鮑起靜等卡司加盟出演。
上世紀90年代,張隼領導的悍匪「老鷹幫」,在多地連環作案,鍾誠受命追捕,為將他們捉拿歸案,鍾誠帶領刑警小隊咬死不放,誓與惡勢力鬥爭到底。
《除暴》大規模開畫之後,豆瓣評分解禁,超過3萬名觀眾評出了6.6分,這種不高不低的評分,最容易引發口碑爭議,同樣,這部影片優缺點也十分明顯。
優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第一,原創劇本。王千源終於不用再出演舶來品了,細心的觀眾一定發現了一個問題,王千源最近和韓國電影槓上了。
這幾年他出演了很多韓國翻拍片,比喻說《破局》翻拍《走到盡頭》,《大人物》翻拍《老手》,《你是兇手》翻拍《蒙太奇》,《龍蝦刑警》翻拍《極限職業》。
這一次,雖然還是動作犯罪類型,但劉浩良的劇本則是實打實的中國製造,不管票房前景如何,就衝原創這一點也值得鼓勵。
第二,致敬和還原。劉浩良用內地真實事件,使用香港電影拍攝手法,完美再現了那個時代的警匪對決。
鏡頭對90年代的還原,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銀行、街頭牛皮癬、小飯館等布景,一應俱全,還有錄像廳、BP機等那個年代特有的產物。
導演還使用了平行蒙太奇手法致敬了周潤發的《喋血雙雄》,一句「看看警察是怎麼抓人」,還以「匪徒是怎麼逃跑的」。
第三,全員演技在線。吳彥祖用「給我講個笑話吧」貫穿全片,王千源則用「咬死不放」予以回應,都是演技派大咖,表演自然老道,尤其吳彥祖刻畫的張隼,在被執行前的面部微表情,可稱得上教科書級別了。
反派和正派的選角也都比較好,尤其飾演張母的香港演員鮑起靜,雖然出場時間較短,但留給影迷的印象深刻。
第四,節奏感非常棒。商業元素非常足,有著非常精準的燃爆點,文戲和武戲一氣呵成,有點《盜火線》+《大事件》的感覺。
沒有春夏的愛情戲,整部電影更像《法治進行時》
《除暴》的缺點也是很明顯的,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主要表現在段落之間割裂比較明顯,一個案件與另外一個案件的銜接有很大問題,警察在案發之前都能意識到他們將會在什麼地方出現,但就是抓不著他們。
第二,張隼團隊的作案動機竟然是回老家蓋房子,有這麼勵志嗎?90年代「萬元戶」那可不得了啦,他們搶來的錢到底用在什麼地方也沒交代一下。
第三,作案過程分工和追捕分工太過敷衍了事。這個方面一定要學習周潤發和郭富城的《無雙》,在影片中,對於仿畫有著詳細的分工說明。
而在這部電影中,就有些籠統,老鷹來了,他們追,老鷹跑了,什麼有用的線索都沒有留下。以至於多少年過去了,嫌疑人到底長啥樣,一無所知。
至於又名《限期破案》更讓觀眾哈哈一笑,如果不是設計春夏的愛情戲,恐怕整部電影更像是《法治進行時》的說教宣傳片。
春夏在電影中的出場時間比較短,求籤、在高樓躍躍欲試、張隼尾隨,下個劇情,就是他們住在一起了。
很多觀眾說吳彥祖和春夏的愛情戲顯得特別突兀,其實不然,真實的張君有五個女人,其中春夏飾演的文娟,就是張君案中的楊明燕。
雖然春夏戲份較短,但卻是成全片最大亮點,鍾誠發現了孕期中的文娟,才讓張隼逐漸浮出水面,這也成了破案的關鍵線索。
在這段劇情中,編導還故意安排了一個反轉劇情,警察在文娟家裡搜出來的結婚照,其實是張隼偽造的。
匪徒張隼一個電話打過去:「你懂我的意思吧?」春夏瞬間明白,用這種方式逃脫簡直完美極了。
這也給整部劇情提升了一個檔次,如果沒有這段反轉戲,這部電影也失去了最重要的點睛之筆。所以說,全片最大亮點非春夏莫屬。
尾聲
《除暴》雖然有些毀譽參半,但總體來說,還是值得讚賞的,其實,中國近代史上有很多類似大案,編劇有點子智慧,相信國產犯罪片,定能達到一個新的高峰。
那麼,像超越《熔爐》、《老男孩》、《新世界》這樣的韓國電影,便指日可待了,假以時日,什麼時候韓國也來翻拍中國犯罪片,那說明國產電影真的崛起了。
我們期待這一天早點到來,對於《除暴》您有什麼要說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