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你用針給自己挑過身上的刺嗎?感覺如何?」
「挑刺,小意思呀,沒什麼感覺。」
「可是親,有沒有試過一次在身上挑幾十甚至上百的刺吶……」
如果說巡線路上傷人的,吸血的動物讓人怕,那麼有一些看似嬌柔無害的植物則使人厭讓人煩了。相對於主動兇猛的動物,守株待兔的植物們對人的傷害並不弱於它們,而且更容易讓人遍體鱗傷。
我說這是植物的傷害你相信嗎!
對於巡線路上的四季我是討厭春夏秋三季的,沒有別的原因就是討厭山上那茂密的植被下隱藏的能讓人傷痕累累的植物。
有道苦難行,莫言滿路生荊棘。
在山上有一種綠色的植物叫蕁麻,它靜靜的長在林野間,看上去對人畜無害,可是如果人觸摸了它的葉子,就會讓人的皮膚又腫又癢又如針刺。
這就是蕁麻,又叫大蠍子草,四川土話又叫「褐麻」。
其實只要你不跳進蕁麻叢裡,只是手指或手掌輕輕的觸碰到蕁麻葉,那麼癢痛就是一會兒,也不會腫。記憶猶新的是14年的一天,我在一較平緩的山路上小跑著下山,在一個急彎處剎不住腳,一頭撞進了蕁麻叢裡,頓時膝蓋及小腿如千萬隻螞蜂在蟄,立即就腫了起來,又癢又疼讓人痛不欲生,根本無法行走,只好滾進路邊的一條小溪中,衝洗了很久才減輕了癢和痛,然後費了好大的勁才一瘸一拐的挪下山……
有時候癢比痛還難忍,何況又癢又痛又腫,那真是撓也不是不撓也不是
對我個人來說,山上的荊棘是我最深痛惡絕。荊棘的生長速度很快,開春不久就一窩窩的布滿山野,多的地方密密麻麻的能把山路封死,而且很多荊棘的生命力很豪橫,你月初砍了它,到月底它們又恢復如初了。
悵誰為荊棘, 彼桑梓兮傷情。
不同的荊棘其生長的高度不一,其生長的刺大小也各不相同。大的荊棘有一人多高,它們在山路上彼此的枝條互相糾纏著,當人穿行於荊棘林時,一旦衣服或是身上某個地方的肉肉被它們其中一根勾住,人感覺到痛一動想掙開,可是越動就會有越多的荊棘象情人似的纏繞上來擁抱你,「親吻你」,在你臉上,頸上,或透過衣褲在你身上,手上,腿上留下紅的黑的「吻跡」……
我已被傷千百遍,荊棘仍把我做初戀
小的荊棘高度有踝高的,有小腿高的,也有齊腰高的,在它們中最小的刺細如絨毛,人從其中走過,揮動手臂時,絨刺會毫無痛覺的刺入手上,當你的手在衣褲上摩擦搓動,疼痛會讓你雙手高舉,再也不敢靠近身體。
一個擁抱換來遍體鱗傷
有刺怎麼辦!挑呀!不過挑一根刺很輕鬆,但要一口氣在肉裡挑幾十甚至上百的刺,沒有大心臟,神經不粗條還真下不了手。大刺好弄,細如絨毛的小刺要麻煩一點點,要先用透明膠或膠布貼在有刺的地方,然後用力一下子把透明膠或膠布扯開,這樣能帶出絕大部分絨刺,剩下的就只有摸著挑了。
掌心裡的「刺」有你的稱謂
挑刺前先把針或用酒精或用火燒的消消毒,然後對準身上那一顆顆或紅或黑的肉點小心的刺進去,撥開皮,露出陷在肉肉裡的刺,口裡倒吸著涼氣,慢慢的下針,呲牙,咧嘴,隨著針尖在肉裡的拔動,刺露出了頭,再用力一挑一擠便破體而出……當然身上有的刺是怎麼也挑不出來,因為摸著也不怎麼痛,就留著要麼發膿它自己出來,要麼就在有刺的地方長一顆疣子,作為永久的記念了。
都說十指連心,而這顆刺我挑了三天
傷人的植物當然不止荊棘和蕁麻,比如一摸到就讓人渾身浮腫的漆樹;比如看上去很粗實但一觸碰就倒下的枯樹,一拉就斷的腐竹,當人拉住樹或竹上崖或下山,速度快了想抓住樹或拉著竹「剎車」時,卻抓住了枯樹或腐竹結果弄了個人仰馬翻滾下山去;還有一些叫不出名字,但腐蝕性很強的植物也叫人防不勝防。
一些陰森靜謐,藤影斑駁的樹林更會對人進行精神上的恐嚇,使得膽小的人行於其間汗毛肅立,惶惶不安……
別說進去,就是看著都讓人不寒而慄的黑松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