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胸科大會「氫分子醫學與肺部疾病」衛星會在上海舉行

2020-12-08 人民網北京頻道

原標題:世界胸科大會「氫分子醫學與肺部疾病」衛星會在上海舉行

  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博士關偉傑 王東海 攝

  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教授鄭則廣 王東海 攝

  原第二軍醫大學教授康志敏 王東海 攝

  此次衛星會議與會嘉賓全程以英文演講,共同探討氫分子醫學的研究進展以及在肺部疾病治療上的發展前景,關偉傑博士的演講主題為氫氣吸入輔助治療穩定期支氣管擴張症的有效性與安全性研究:一項多中心、隨機、雙盲臨床試驗;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教授鄭則廣演講的主題是氫/氧氣霧化機用於輔助治療重度穩定期 COPD 患者的多中心、隨機、平行對照、雙盲的臨床研究;原第二軍醫大學教授康志敏則從氫氣吸入研究概述作了演講;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教授孫武裝演講的主題是氫/氧氣霧化機用於輔助治療 COPD 急性發作患者的多中心、隨機、平行對照、雙盲的臨床研究;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教授閻錫新演講的主題是氫氣對環衛工人霧霾暴露的肺保護性研究;上海中山醫院教授宋元林的主題是氫氣吸入對急性肺損傷的影響。

相關焦點

  • 氫分子醫學研究成果榮登世界生命科學大會
    中國網訊 (董傑)近日,2016 年世界生命科學大會在京召開,這是一場我國規模最大、層次最高的生命科學領域學術盛會,10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與來自世界36個國家和地區的學術界、科技界、產業界代表開啟了一場奇妙的生命科學之旅,共話尖端科技。李克強總理對此次大會作出重要批示,強調要以更多科學突破和創新積極應對人類生存發展面臨的共同挑戰。
  • 走進氫分子醫學,正確認識氫!
    鍾南山院士是我國最早開展氫醫學臨床研究的專家,他認為:氫分子醫學在中國前景廣闊,在國際胸科大會上,中國最著名的呼吸病學者鍾南山院士親自主持了「氫分子醫學與肺部疾病」衛星會議,將這場活動推向一個新的高潮。什麼是氫分子醫學?氫醫學其實很簡單,就是一種習慣的改變,通俗的講,氫醫學是指給身體進行補充氫分子的一種治療方法。
  • 氫氣分子醫學研究或帶來福音
    事實上,在 2016 年 4 月上海召開的世界胸科大會「氫抗氧化與肺部疾病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鍾南山院士就提到過氫分子醫學的應用前景。在他看來,氫分子醫學是一門新興的研究領域:我們知道很多疾病,包括腫瘤以及炎症類疾病,都是一個慢性炎症過程,其機理就是氧化應激反應。氧化應激反應是因為產生了一些自由基離子,從而破壞機體組織,或者使得機體異常增生產生腫瘤。而氫分子醫學,提供給我們一個抗氧化的新工具。
  • 雙氫科技全國首屆氫分子醫學研討大會盛大召開
    氫分子醫學異軍突起。2007年-2020年,13年,全球逾39682篇氫醫學研究論文發表。時至今日,醫學家們依然熱情不減。引爆!疫情暴發,氫分子醫學應用於抗疫,引起廣泛關注,掀起健康行業氫科技領域熱潮。崛起!雙氫科技依託冠瑞(上海)醫療科技產業園20餘年厚積,在氫醫學產品應用領域突飛猛進,一騎絕塵。
  • 聚焦氫分子醫學,展望科研未來 2019國際氫分子醫學高峰論壇
    2019年4月13日,在深圳市坪山區科創局的指導下,由深圳大學醫學部和全國衛生產業企業管理協會氫醫學健康產業分會聯合主辦,深圳市科力恩氫分子生物醫學研究院承辦的2019年國際氫分子醫學高峰論壇,在深圳市坪山區金茂園大酒店隆重舉行。
  • ...更多可能——我院主辦第十二屆介入呼吸病學診治新技術大會暨第…
    10月30日至31日,由我院和上海醫藥行業協會共同主辦的「第十二屆介入呼吸病學診治新技術大會暨第一屆肺部腫瘤消融治療學習班」成功舉行。我院院長潘常青出席大會開幕式並致辭。呼吸內科主任韓寶惠教授擔任大會主席並主持會議。呼吸內鏡中心主任孫加源教授擔任大會執行主席。
  • 王者亮劍 誰與爭鋒 雙氫科技全國首屆氫分子醫學研討大會盛大召開
    氫分子醫學異軍突起。2007年-2020年,13年,全球逾39682篇氫醫學研究論文發表。時至今日,醫學家們依然熱情不減。引爆!疫情爆發,氫分子醫學應用於抗疫,引起廣泛關注,掀起健康行業氫科技領域熱潮。崛起!雙氫科技依託冠瑞(上海)醫療科技產業園20餘年厚積,在氫醫學產品應用領域突飛猛進,一騎絕塵。
  • 氫分子醫學涉及的疾病種類高達300餘種!
    氫氣醫學或將是本世紀最有價值的發現癌症高發的時代,不要拒絕學習 1.氫,具有選擇性清除毒性自由基和抗氧化損傷的活性氫具有理想的選擇性抗氧化作用,氫選擇性地中和毒性自由基而產生明顯的抗氧化損傷作用,而不影響在機體內承擔重要生物學功能的自由基,這是其他強還原劑(
  • 中國醫促會氫分子生物醫學專業委員會在京正式成立
    (2014年3月19日,北京) 今日,由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主辦、北京活力氫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承辦以及北京工業大學協辦的「2014年第一屆氫分子生物醫學交流會暨中國醫促會氫分子生物醫學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在北京隆重召開。
  • 氫分子醫學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從醫學本質到醫學驗證,用氫來預防治療疾病掀開了世界醫學史上嶄新的一頁。 10月23日,國內氫分子醫學領軍研究平臺——錢學森人體自修復技術研究所氫分子醫學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中國醫促會氫分子生物醫學委員會主任委員、第二軍醫大學教授中國氫分子研究第一人孫學軍教授蒞臨現場,現場分享《氫氣醫學健康新概念》,深入淺出、精彩紛呈的演講,為與會人員打開了另一扇人類通向健康的大門。
  • 氫分子醫學有望給抗衰老、皮膚病、腫瘤綜合治療帶來新突破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臨床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2016國際臨床和轉化醫學論壇」在上海中醫藥大學正式召開。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聞玉梅,中華醫學會肝病與代謝組學組長、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副院長高鑫,上海市變態反應協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變態反應分會食品藥品組副組長、華山醫院皮膚免疫實驗室主任駱肖群,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腫瘤科科主任、衛生部HIFU技術培訓基地主任、上海中西醫結合學會腫瘤微創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趙洪,國家老年疾病臨床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秘書、復旦大學老年醫學研究中心PI趙超等多位專家出席了本次專題會
  • 水素水在現代醫學領域中的應用和科學原理
    隨著學術界對於氫分子的深入研究,醫學學術領域的研究成果正逐漸應用到醫用民用領域中。促進了民生健康產業新的發展方向,影響了受眾群體因為健康選擇水素水產品的市場需求變化。近現代歷史中,從1975年有人在美國《科學》雜誌上發表論文,稱吸入氫氣可以治療一種十分惡性的腫瘤——惡性黑色素瘤。
  • 「中國國際功能醫學高峰論壇」在上海舉行
    13日起到14日,以「開闢中國功能醫學應用的新篇章」為主題的中國國際功能醫學高峰論壇在上海隆重召開。  本次高峰論壇由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美國自然醫學協會主辦,中國功能醫學研究院、(衛計委)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促進會健康服務分會、新加坡尼爾科技、上海證大九間堂腫瘤康復中心、美國ZYTO公司、樂趣健康(Nature營養工作室)承辦,上海胡錦華健康教育促進中心等單位共同協辦。
  • 「氫生活·氫健康·氫未來」上海雙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大會暨...
    導 語:  2007年,日本太田成男教授首次發現氫分子可清除人體自由基,拉開了氫分子生物學效應研究的序幕。2020年,鍾南山院士帶領全民抗疫,率先將氫分子醫學成果應用到抗疫過程中,取得了不菲的成績。氫分子醫學的飛速發展,將為人類健康帶來革命性影響。
  • CT,PET-CT,MRI怎麼區分 胸科醫院開放日市民沉浸式體驗影像「檢查」
    胸科醫院開放日市民沉浸式體驗影像「檢查」(央廣網發 胸科醫院提供)央廣網上海9月4日消息(記者楊靜)「我第一次近距離看到了PET-CT機器,也終於弄明白CT、PET-CT這些檢查到底有什麼不同了。」今天上午,在上海市胸科醫院的核醫學檢查室內,市民代表陳先生興致勃勃地說道。在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的統一部署下,9月1日至7日,胸科醫院為期一周的第二屆「市民健康科普宣傳周」和「醫院開放日」活動正在火熱進行中。CT、冠脈CT、PET-CT、MRI、B超、心超……這些檢查究竟有什麼不一樣?又有哪些注意事項?
  • 胸科醫院開放日帶你搞清楚...
    今天上午,在上海市胸科醫院的核醫學檢查室內,市民代表陳先生興致勃勃地說道。在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的統一部署下,9月1日至7日,胸科醫院為期一周的第二屆「市民健康科普宣傳周」和「醫院開放日」活動正在進行中。10餘名市民代表走進醫院,沉浸式體驗醫務人員的日常工作實境,了解影像檢查的奧妙。
  • 溫商涉足氫分子技術產業領域
    在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等國家,利用氫分子技術研發的產品早已流行,但我國的氫產業近年來才開始,產業從工業應用的氫能源到氫分子生物醫學等領域,特別是氫氣醫學方面已被業界譽為是新興大健康朝陽產業。老家在永嘉的谷飛雲,畢業於北京中醫藥大學,曾擔任過龍灣人民醫院院長和溫州市疑難雜病研究所所長,現為陝西文冠果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 初心不改 仁心不變──記全國先進工作者、市胸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
    天津北方網訊:從北京參加表彰大會歸來後,全國先進工作者、天津市胸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大科主任李月川仍然像往常一樣,每天早早來到醫院,病床、講臺、手術臺前總有他的身影;為患者會診、檢查、解釋病情,一如既往地細心、耐心、熱心。
  • 江西省胸科醫院呼吸介入學科通過醫學領先學科驗收
    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袁小蘭報導:日前,江西省衛生健康委員會組織召開的江西省醫學領先學科建設計劃項目——呼吸介入學科驗收評審會在江西省胸科醫院舉行,江西省胸科醫院院長許斌、副院長宗佩蘭、陳中書,以及呼吸介入科團隊成員、醫院各學科帶頭人、職能科室主要負責人等20餘人參加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