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beebee公園(ID:wastepark)】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
每個民族小時候玩的遊戲
背後所展現的內涵
都是在為日後的生存進行準備
比如愛斯基摩人
玩耳朵拔河的意義
就不言自明:
只有能忍受更長時間痛苦的人
才有在惡劣環境下活下去的能力
因紐特傳統的耳朵拔河
是一個遊戲,也是一項運動
要想獲勝需要技巧、力量
敏捷性和耐力
但最重要的是
耳朵的強度和忍受痛苦的能力
這麼做的目的
就是為了用寓教於樂的方式
來告訴孩子們
在北極,他們必須不遺餘力地
依靠自己的身體
哪怕耳朵凍掉也要堅強地活下去
隨著愛斯基摩人、海達人
特林吉特人,突尼西亞人
阿留特人和阿薩巴斯坎人的文化融合
這種可以追溯到幾個世紀以前的
傳統生活方式
形成了每年舉辦的固定活動
被稱作愛斯基摩-印第安奧運會
耳朵拔河是奧運會上的重頭項目
比賽規則是
兩個競爭者彼此面對坐下
雙腿交叉互鎖
用一根兩英尺長的繩
環繞在兩人耳朵後面
然後,比賽者互相用耳朵拔河
直到繩索從一方耳朵鬆脫
或對手認輸為止
出血縫針是常事
這是對身體耐力
和疼痛忍受能力的嚴峻考驗
出於安全方面的考慮
這項比賽只允許在
阿拉斯加的費爾班克斯舉行
自1961年以來
耳朵拔河大賽幾乎每年
都在費爾班克斯舉行
因紐特人認為
這是通過強調手眼的協調性
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體力和耐力
來為孩子們做好
應對北極環境的嚴峻準備
並幫助他們了解自己的忍痛水平
贏家因為力量、決心
和對傳統文化核心的尊重
而受到表彰和加冕
他也證明了自己可以忍受痛苦
而這是在北方嚴酷生存現實中
所必須的一種特徵
這其實也是很酷的一項殊榮
連ESPN都會直播
「這是地獄般的疼痛」
「感覺就像是耳朵著火一般
下來後我偷偷哭了」
49歲的參賽者林克·奇米克
在被要求描述
他參加耳朵拔河的感受時說道
參賽者都是些自認耳朵強壯
堅忍不拔的人
仔細觀察就會發現
他們中的很多人
耳朵後面都有裂痕
從遠古時期起
這就是極地地區原住民強悍的象徵
每年,來自美國、加拿大
和格陵蘭各地的原住民運動員
和全球的訪客及媒體
都趕來參加這一盛會
但外人不允許參賽
非原著名可以報名參加的
唯一一項比賽是講故事
世界愛斯基摩人-印第安奧林匹克運動會
每年7月舉行
賽事還包括
高踢、節拍跳、愛斯基摩拉棒……
項目超過50種
多年來,愛斯基摩人在比賽上
建立了良好的競爭關係
但是一旦耳朵被一根線圈連接起來
立即充滿了火藥味
「這是一場關於生存的戰鬥
是耳朵後面的纖維組織的比拼
也是肌肉和骨骼的對抗」
後生者裡德·劉易斯
從事商業捕魚已經有30年了
他早已適應了手指、肩膀
和手腕脫臼的情況
「我很習慣這種痛苦」
他冷靜地說道
耳朵拔河比普通的拔河比賽
充滿了更多尖叫
耳朵的筋骨被繩索割傷的人
將其看作是種榮譽
「當你在荒郊野外
或冰上生存時受傷了
而這時候又離家很遠
在得到幫助前
你就必須能忍受痛苦」
世界愛斯基摩人-印度奧林匹克運動會
理事會主席佩裡·艾哈索格說
裁判一發出信號
兩名運動員便向後傾倒,彼此遠離
將繩環繃得越來越緊
每個人的臉都因為疼痛而扭曲
耳朵先是變成鮮紅色,然後變成紫色
隨著繩子切得越來越深收縮成一小團
直到有人放棄,最後是被送往醫院縫針
看起來似乎很荒謬
但現代的比賽其實已經經過改良
老派的因紐特人
都是在冰川氣候條件下的野外
進行更極端的實踐
這讓對勇氣的考驗更加困難和痛苦
但不管怎樣
到了今天還能看到這些男女彼此競爭
決心證明自己的生存價值
也算是種小小的靈魂震撼
不過還是勸你不要嘗試
模仿這些訓練有素的運動員
如果非試不可
至少確保冰塊已經準備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