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及利亞又爆發了新一輪拉沙熱疫情。
據奈及利亞疾病控制中心(NCDC)報告最新統計,2019年12月30日至2020年2月9日,奈及利亞26個州的92個地方政府共發現了1708例疑似病例,其中472例已確診,其中70人死亡,病死率(CFR)為14.8%。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拉沙熱是一種急性病毒性出血熱疾病,主要通過接觸被齧齒動物尿或糞便等排洩物汙染的食物、物品而感染,也可通過人和人之間接觸傳播及實驗室感染。
受限於醫療衛生條件和疾控體系薄弱,近幾年,拉沙熱在奈及利亞多次發生。據外媒報導,此次更是過去幾年中,奈及利亞疫情爆發最嚴重的一次。
奈及利亞政府已採取了應急方案,派遣了多支快速反應小組,以支持疫情防控工作。
拉沙熱:奈及利亞的「聖誕節和新年」疾病
如前所述,拉沙熱是一種發生在西非的急性病毒出血熱疾病。近幾年,拉沙熱在奈及利亞幾乎每年都有發生。譬如在2019年,WHO就曾通報,2019年1月1日至2月10日,奈及利亞20個州和聯邦首都直轄區累計報告拉沙熱病例327例,死亡72例,病死率為22%。該病潛伏期為2天至21天,主要症狀為發熱、乏力、頭痛、咽痛、肌肉痛、胸痛、噁心、嘔吐、腹瀉、咳嗽和腹痛等,嚴重時可出現口腔、鼻腔、陰道或胃腸道出血、面部腫脹、肺腔積液、蛋白尿、休克、癲癇發作、昏迷等。
據WHO介紹,拉沙熱是一種人畜共患病,這意味著人可以因接觸受感染的動物而被感染,其宿主為「多乳鼠」。此外,拉沙病毒還可以經由嚙齒類動物的尿液或糞便傳播給人,也會發生人際之間傳播。
拉沙熱病毒傳染性極強,與伊波拉病毒、馬爾堡病毒等共同被列為生物安全第四級(Biosafety Level 4)的危險病毒。據悉,大多數病人初期症狀較輕,嚴重者出現多臟器功能障礙、衰竭,從而導致死亡。一般而言,每五例感染會有一例重症。
由於拉沙熱症狀的變化多端和非特異性,在病程初期往往難以進行臨床診斷,只有在高度專業化的實驗室才能得以檢測。在臨床病程早期,抗病毒藥利巴韋林對拉沙熱具有一定療效。目前拉沙熱防護疫苗的還未面世。
2019年,在奈及利亞,已有約170人死於拉沙熱病毒。奈及利亞救世主大學副校長、英國皇家病理學家學院院士奧維爾·託莫瑞(Oyewale Tomori)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在過去的15~20年間,拉沙熱已成為了奈及利亞的「聖誕節和新年」疾病。他認為,冬季乾旱的自然環境是拉沙熱病毒肆虐的誘因。
此外,他還表示,醫療衛生條件和疾控體系的薄弱也加劇了病毒的傳播。目前,奈及利亞僅有五個能夠診斷拉薩熱的實驗室。
疫情對奈及利亞經濟的影響
拉沙熱病毒的爆發與傳染具有季節性,多活躍在旱季。通常,每年12月至2月為奈及利亞的傳統旱季,在此期間,拉沙熱的病例數往往會飆升。
據奈及利亞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8年間,相較於後三個季度,奈及利亞第一季度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通常都要慢0.25%左右。
護理與健康科學雜誌(IOSR-JNHS)曾於2018年2月發布文章,分析了近幾年來拉沙熱疫情對奈及利亞經濟的影響。文章指出,拉沙熱對奈及利亞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公共衛生、糧食生產和出口三方面。
首先,疫情增加了公共衛生領域的開支。由於疫情多發於偏遠農村地區,缺乏足夠的初級衛生保健中心。奈及利亞政府需要在偏遠地區建立臨時的醫療場所,培訓醫護人員,併購買大量的醫療物資。
第二,疫情影響國內糧食生產和消費。由於擔心木薯粉會傳播拉沙熱病毒,在疫情高發期,奈及利亞木薯粉生產加工企業均會暫時關閉。在農業領域,木薯粉貢獻了約45%的GDP,90%的木薯粉用於奈及利亞國內消費,且木薯佔民眾日常飲食的50%以上。
第三,疫情還會影響了出口和外商投資。疫情爆發期,奈及利亞公民通常都會被禁止參加國際比賽和國際會議。
目前,WHO已與聯合國、美國國外災難援助辦公室、幾內亞、賴比瑞亞和獅子山衛生部等多個政府和非政府組織合作,共同應對拉薩熱疫情。目前已建立了馬諾河聯盟拉沙熱網絡,加強拉沙熱實驗室的診斷能力,臨床管理以及環境控制的培訓也被納入其中。
2月5日,中國駐奈及利亞大使館在官網上發布警告,提醒在奈及利亞的中國公民注意防範疫情。使館提醒,2月以來,奈及利亞國內瘧疾、拉沙熱等流行性疾病進入了多發期,中國公民需要提高防範意識,理解並積極配合體溫檢測等尼方的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