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陽光暖意正濃,50多歲的張劍虹女士站在陽臺,擺弄著一盆綠茵茵的生菜和那瓶瓶罐罐自製的酵素。這回她準備做四菜一湯:爆炒螺螄、清蒸小黃魚、素蟹粉豆腐、小排骨燉的醃篤鮮,外加一道生菜色拉。這可是她自己在陽臺上親自種植的生菜呢!
種植「陽臺蔬菜」求快樂
四年前,張劍虹很想通過種菜,讓自家陽臺綠起來。可一連串的問題接踵而來:用什麼泥土?哪裡買菜的種子?哪些品種適合陽臺種植?……要解決的問題太多了,不過對於廣告公司的老總、設計師張劍虹而言,問題就是挑戰,探索的興趣油然而生。
2011年始,她的團隊徑直跑去莊行的上海農科院,找到了園藝所所長朱為民,與專家團共同研發,並根據城市居民的特點,開發了適合陽臺種菜的模式。對於城市居民來說,育苗是一道難關。不同的種子有不同的育苗方法,技術難度很高,一般居民很難掌握。為儘可能給陽臺種植帶來方便,張劍虹跑了上海幾個菜籃子工程基地,最終選定了可控度高的機器播種的方法,陽臺種菜實現從苗開始。
種子問題落實了,泥土從哪裡來?一般的泥土都會有病菌和蟲卵的存在,有的還有重金屬汙染,不僅難打理,而且不適合陽臺種菜。在專家的推薦下,她選了一種叫做「椰糠」的基質。所謂「椰糠」是將椰殼粉碎製成,可以重複使用,很乾淨且不易生蟲。就算發現蟲卵,用開水燙一下即可解決,避免了使用農藥造成的二次汙染。不過,再好的泥土使用多年也會貧瘠,更何況椰糠本身沒有蔬菜生長需要的肥力,所以肥料的使用也得講究。精挑細選後,張劍虹選中了一種被稱為「全價營養」的水溶性安全肥料。
經過四年的研究和實踐,張劍虹的陽臺種菜技術已經成熟。她策劃了「都市綠農」系列推廣項目,開始向更多家庭推廣。有的蔬菜品種種一盆可以收割7-8茬,還有的種一棵苗可以扦插成5至10盆,深受家庭主婦的喜愛。
為了讓更多的家庭陽臺種菜添綠,每逢農曆春分那天,張劍虹就會策劃「播種節」,幾年來,張劍虹和她的團隊向社區居民免費贈送了五萬多套蔬菜苗,價值達30多萬元。
愛上「都市綠農」不釋手
張劍虹還有一個絕活——製作酵素。
兩年前,一位朋友送給張劍虹一瓶酵素,讓她從此著迷。於是,「愛折騰」的她迷上了自己製作酵素。她告訴記者,酵素不僅可以食用,還可以做成清潔劑,製作酵素可以讓垃圾減量,減少化學清潔劑的使用。她展示了酵素製作的寶貝材料:果皮、紅糖和水。取一個4升的塑料桶,只需加入半斤紅糖,一斤半蔬果或果皮,然後灌上大半桶自來水,自然發酵三個月後就可以使用了。自製酵素雖好,但需要經過培訓,把好科學關。她總結了一套如何製作酵素的規範流程,並因此走進了市總工會的「周末課堂」。
如今,張劍虹做菜也離不開酵素,要先將食材在酵素中浸過,然後再做飯。張劍虹說,用酵素洗過的小排骨無需再焯水,浸過的小黃魚,翻開魚肚皮,用絲瓜筋或海棉輕輕一抹,不要太乾淨噢。享用美食後,她還會用在噴壺裡兌上1份洗潔精、2份酵素、6份水,把要洗的碗筷鍋、廚房的臺面、煤氣灶都噴上一遍,等上五分鐘再清潔。「這樣不僅清洗容易,廚房也瞬間亮堂了。」張劍虹如是解釋。
輻射32個居委60餘個居民小區
如今、陽臺種菜、製作酵素不僅融入了張劍虹的生活,也成為她事業上的一個追求。張劍虹製作酵素及陽臺種菜的項目以「果色family」命名,成為黃浦區文化公益促進會為「婦女之家」量身定做的綠色項目,並與黃浦區婦聯合作共同承接了市婦聯「服務型婦女之家」的項目。
為方便社區居民們實際操作,張劍虹還編制了「果色family」手冊。去年,都市綠農項目在黃浦區32個居委的「婦女之家」推廣,輻射了60餘個居民小區和6000餘戶居民家庭,今年還將啟動42個「婦女之家」的「果色fam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