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的話,請關注小貝殼美術,每天為你推薦更多更有趣的少兒美術作品創作方法,讓我們在教育的路上與你同行!
知識點:省略細節/剪影效果
課時設置:2課時
教學對象:7-9歲
工具材料:彩色卡紙、勾邊筆
教學目標:
1、學習侏羅紀時期植被的特點,把握恐龍剪影效果下的外形及動態特徵。
2、通過觀察,讓學生對比恐龍之間的區別,掌握幾種恐龍的畫法,進行外形簡化並勾勒塗黑。
3、欣賞侏羅紀時期恐龍的圖片,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增強學生對於恐龍科普知識的了解。
教學重點:
1、抓住恐龍形態和動態的刻畫
2、植被的添加,故事情節的豐富。
同學們,你們有沒有去過恐龍博物館呀?見過恐龍遺址嗎?
恐龍是距今1億3千萬年前地球上爬行動物的總稱。它們的種類很多,身體大小、形狀、生活習性各不相同,陸地、海洋、空中都是恐龍類爬行動物的活動場所。恐龍滅亡的原因至今沒有定論,但應看到原因是多方面的、複雜的,是當時外界環境的改變與恐龍內在因素相互作用影響的結果。
同學們,我們比較常見的恐龍種類都有哪些?(板龍、蛇頸龍、劍龍......)
恐龍都生活在哪個時期呢?
侏羅紀是一個地質年代。當時恐龍成為陸地的統治者,翼龍類和鳥類出現,哺乳動物、淡水無脊椎動物的雙殼類、腹足類、葉肢介、介形蟲及昆蟲迅速發展。
同學們,今天我們就發揮聯想來創作一幅關於恐龍的美術作品吧!
作品要求
作品中恐龍的數量要求最少要創作4~5隻。並且每隻恐龍形態和種類以及動態都要有變化。注意畫面中點線面的處理。
課題延伸:
侏羅紀時期是生物發展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段。在這個時期,生存繁衍著巨大的恐龍種群!當時是它們統治著整個地球。但是後來,它們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消失了,是不是很不可思議呀!恐龍滅絕的原因眾說紛紜,讓爸爸媽媽和你一起查閱一下資料吧!
侏羅紀時期,地球上要比三疊紀時擁有更多的獨立陸塊,導致海岸帶增多。整個侏羅紀世界,大多數時期處於溫暖和潮溼。當時繁盛的森林植被,形成了如今澳大利亞和南極洲豐富的煤炭資源。儘管那時有局部的乾旱地區,但絕大多數盤古大陸,均處於鬱鬱蔥蔥的綠洲。勞亞大陸和南部的岡瓦納大陸生物群,在許多方面,仍然十分獨特,動物群具備了較多的洲際色彩。
課題解讀: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和孩子們一起」穿越「到了侏羅紀時代,我們欣賞了很多種不同的恐龍,領略了侏羅紀時代的魅力。
本節課孩子們通過圖形概括歸納和剪影的效果創作出一幅幅具有神秘色彩的侏羅紀時代恐龍的作品。孩子們畫的非常棒,讓孩子們來解讀一下畫面中精彩的故事吧!
請關注小貝殼美術,每天為你推薦更多更有趣的少兒美術作品創作方法等!
在這裡,我想為你呈現一幅中國兒童美術教育的清明上河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