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頂星標 我們就不會走散了
願你
心中有夢想
眼中有溫柔
腦中有哲學
●作者 |Yuki●來源公號|正經嬸兒
今年的《演員請就位》第二季可真狠啊。
先甩張幾截圖隨意感受一下:
「像你這樣子的演員全中國有多少,你靠樣子是沒用的。」
「你繼續回去男團也不行的了,年級大了沒粉絲看你了。」
「你連五官還沒知道,怎麼樣用技巧去控制。」
「無語。」
連郭敬明都被嚇到捂住耳朵不敢聽,趙薇直接呆掉。
真沒想到從來沒上過綜藝的爾冬陞導演,第一次上綜藝就這麼嚴厲。
對於很多喜歡看港片的觀眾,相信爾冬陞這個名字一定不陌生。
1957年,爾冬陞出生於香港的一個演藝世家,與著名演員秦沛和姜大衛是同母異父的三兄弟。
1975年爾冬陞中學畢業後,就隨秦沛和姜大衛進入電影圈,成為邵氏演員。
1977年參演了首部電影《阿Sir毒後老虎槍》。
同年,因主演武俠電影《三少爺的劍》,飾演神劍山莊的三少爺謝曉峰而成名。
當年《三少爺的劍》真的很經典,而爾冬陞除了能演謝曉峰這樣的俊美俠士,也演得了達摩這樣的大鬍子宗師。
1985年,爾冬陞希望自己能掌握髮展方向,轉型做導演。
轉型後的爾冬陞在導演界也頗有建樹。
執導的首部電影《癲佬正傳》,同時獲得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最佳導演和最佳編劇的提名。
1993年執導的電影《新不了情》成為他導演生涯的第一部代表作品,這部電影捧紅了女主角袁詠儀,現在仍舊是愛情片中的經典。
2004年,憑藉著三年磨一劍的《旺角黑夜》拿下香港金像獎導演編劇雙獎。
也許至今也很難找到一部男女主角在顏值上超過該部電影的。
《人民英雄》、《烈火戰車》、《色情男女》、《忘不了》、《門徒》……
爾冬陞做導演的這三十年來,作品不到20部,但基本上都是精品。
很多電影作品獲獎、提名,同時也讓更多出演其電影的演員獲得提名和獎項。
梁朝偉、劉德華、古天樂、梁詠琪、舒淇、袁詠儀……
也是因為轉型成導演,所以爾冬陞可以從另一個角度看到演員應該如何成長。
所以在《演員請就位2》中,爾冬陞對參加節目的演員要求嚴厲,把很多真話說出來,目的是讓更多的年輕藝人和經紀人能夠認清自己。
有人教導,也有人批判。
著名編劇汪海林就炮轟過很多流量演員,從流量論的起點鹿晗到如今的肖戰、王一博和蔡徐坤,都遭受過汪海林的口誅筆伐。
汪海林這樣的編劇在娛樂圈的確比較有話語權,他是中國電影文學學會副會長,也有很多有名的代表作,比如《鐵齒銅牙紀曉嵐》、《楚漢傳奇》和電影《銅雀臺》等。
前段時間,汪海林的一則77分鐘的視頻《我與流量的戰爭》登上了微博熱搜。
在這次演講裡,汪海林提到有很多編劇在創作的過程中,都會遇到一些尷尬的情況。
那就是這些流量演員不能夠說一大段的臺詞,臺詞必須都要儘可能的短,而且都要你一句他一句。
投資方面為了遷就這些流量演員,就會給這些編劇們提臺詞方面的要求。
而以前很多經典電視作品中,優秀的演員都可以自己一個人講一大段臺詞的,而且有的演員甚至還可以一鏡到底。
出色的演員,不在戲內,而在戲外。
梁家輝當時為了《黑金》裡周朝先一角,搜集了一米多高的報導臺灣政壇和黑社會的八卦雜誌,寫了十萬字的人物小傳。
從這個人物的吃穿到講話語氣;不同場合以什麼樣的語氣出現;再到跟妻子的情感有多深。
比電影劇本還要長。
孫儷在拍攝《羋月傳》的時候,提前半個月就把臺詞背了下來。
導演鄭曉龍在接受採訪時說:81集的電視劇,無論中途要怎麼換戲都可以,可見臺詞功底的強大。
而如今的流量們,拍戲不用配音就被掛在熱搜上誇三天三夜。
如果稍微努力就會被誇獎的話,那努力的人就會越來越少。
如今的很多流量明星,更多的是聽現場導演的講戲安排。不用主觀思考,不去揣摩人物的性格特點,也不去體味情緒。
成為一個主要靠模仿的表演機器。。
更有甚者,會帶專門的表演老師駐組,讓老師設計出表情直接模仿。
所以,讓他們演出情緒的起伏和更多的層次,就很難。
這些流量演員不論是在戲裡還是戲外的狀態,都是只有明星感,沒有演員味兒。
流量演員的機會多了,那其他演員拍的戲就少了。
最近,流量明星就被一名演員給狙了。
衝他們開炮的是金世佳。
在最近的採訪中,金世佳提起流量藝人語氣裡滿是無奈和不滿。
「你明明什麼都不會,就因為粉絲多,數據好,就可以當男一號女一號,而那些努力學習的人卻沒有這個機會。」
「你唱歌不行,跳舞 跳舞不行,上節目 上節目不行,你拍戲,你們已經佔了很多便宜了,那像我們只會拍戲的呢?」
這番話引起了網友們的爭議,有人說他無腦掃射流量群體,也有人挺他敢說真話。
的確,如今衡量偶像的唯一標準從演員變成了流量,「流量至上」已經成為娛樂圈的老生常談,一定程度上擠佔了演員的資源。
流量越大,曝光的機會越多,流量就會更大。
活躍在年輕人面前的明星變成了流量明星,打開音樂軟體推送的是他們的新歌,打開頭條推送的是他們代言的產品,打開微博看到的是他們的熱搜。
戲約也多,一部接著一部,但是流行劇現場拍攝的時間周期很緊張,不能一遍一遍來,演員也沒有時間去背臺詞,有時他到現場才拿到劇本。
在這種情況下,你給他一頁紙的臺詞他怎麼說?
既然流量明星沒有演技,業務水平又不精進,那為什麼還有影視劇的拍攝找他們呢?
原因就是流量明星能帶來巨大的收益。
粉絲們對流量明星的崇拜願意為偶像付費,使得他(她)們自帶「好看的」流量數據,而這些流量數據不僅可以給明星帶來商業資源,包括商品代言和影視製作,還可以給投資方帶來巨大的利潤收益。
如果現在的影視劇創作是被「流量」牽著鼻子走,而不是創作出好的劇本去製造流量,那這樣的行業傾向值得每一個人去反思。
在流量明星之前,無論是實力派還是偶像派明星都是通過自己的作品吸引受眾,再通過源源不斷的輸出高質量的作品維護受眾群體,從而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周迅,30+的年齡,把金像、金馬、金雞、百花等各種獎項收歸囊中。
26歲時,演《大明宮詞》裡15歲的太平公主,少女的嬌俏被她演的惟妙惟肖。
近30歲時演《射鵰英雄傳》裡的黃蓉,仙氣十足,鬼靈精怪。
《李米的猜想》裡的女出租司機,倔強又瘋狂,入戲到有場哭戲都拍完了還蹲在地上哭了半個小時。
章子怡,26歲用累積的四部作品,拿下了奧斯卡終身評委。
趙薇,30歲沒到,「小燕子」一角的標籤就被遠遠甩在身後,成功進軍了電影界。
胡歌,大火後暫別娛樂圈,兩年後一部《南方車站的聚會》成為唯一入圍72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華語電影。
如果用在娛樂圈磨鍊多年的前輩比太欺負人,那努力的李現呢?
憑藉一部《親愛的 熱愛的》成為中國頂流的男偶像後,他完全可以走流量的道路,可他沒有。
在最紅的那段時間,他選擇放下一切去沉澱自己,花大量的時間去學習語言,去看老戲骨的電影琢磨。
還有彭昱暢,在演《閃光少女》時,從未接觸過大堂鼓,因此提前進組,每日向老師請教,苦練打鼓,敲斷了三根鼓槌。
《奮鬥吧!少年》裡,即使是盛夏,也每日進行高強度的網球訓練。
《快把我哥帶走》,他花費三天時間打造一場哭戲。
拍完每個片段,他都會認真的坐在監視器後看回放,甚至早年的作品也會被他翻出,總結經驗。
而那些流量演員的演技真的好到不用努力的地步了嗎?
流量=小鮮肉,而小鮮肉的重點,在「鮮」字,青春有限,後面會有一茬茬更嫩更鮮的人湧上來,沒有實力,遲早會被娛樂圈淘汰。
其實並不是對流量和年輕藝人有偏見,好的演員可以不問出身,但對待演戲要有認真的態度,要能拿出真正的實力。
作為一個明星,什麼都會過去,風光、名氣、還有顏值。
只有一個東西可以留下來,那就是作品,這才是演員真正的價值。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