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十年,哪些技術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重大影響?近日,英國《新科學家》雜誌遴選出了七項技術,並作了解讀。今天我們介紹其中的第六項技術。
目前,我們正處在歷史上一個新的創造發明繁榮期的開端。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現在的電腦軟體可以自動地使技術向前「進化」,而且能夠在無人操控的情況下獨立設計出新的方案。這項技術已經在很多領域得到廣泛運用,比如,機器人運動領域、計算機安全領域以及製藥領域。
這項技術的核心是一種基於遺傳學的運算法則,簡稱遺傳算法。它模仿了自然選擇的原理,任何一個設計方案都可以看做是一個由無數片段構成的遺傳基因。
在這項發明中,每一個片段都是一個構成參數,可以隨著形狀不同而發生變化。以很多精細研究領域所涉及到的電阻或者化學分子間的引力等為例,遺傳算法通過隨機改變它們的某些片段,或者使某些片段發生突變的方式,來使整個設計得到改善。所有細微的改進一起發生作用,就能使事物的整體狀況得到提高。
在此之前,普通的筆記本電腦還沒有能力處理數以百萬代的人類基因,並將其中那些不符合需要的突變基因清除。但是,這種情況現在已經發生了變化。
美國加州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John Koza是在工程設計領域引進遺傳算法的先驅。他曾經用這種方式成功「培育」出了高效率的無線電天線。John Koza認為,遺傳算法已經悄然在研發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John Koza表示,真正有趣的地方在於,人們有時候並不清楚這種進化式的發明是怎樣運作的,因為人類的大腦不會設計出這種怪異的、鋸齒形的天線。令人感興趣的地方還在於,基於遺傳算法的軟體還可以圍繞許多現有的專利進行設計和改變。
Robert Plotkin指出,目前這種演進式的發明在各個領域正變得越來越流行。他在2009年出版的《機器精靈》一書中詳細描述了這項技術如何佔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製藥公司是這項技術的大客戶,他們利用這項技術不斷發展出新的分子機制,從而製造出人類無法想像的新型生物感受器。
這項技術也被用於改善機器人的行走方式。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市卡耐基·梅隆大學的機器人專家Hod Lipson說:「雖然大部分演進式的發明並不具有戲劇性的重大作用,但它們卻持續不斷地使事物向著好的方向轉化。關鍵在於,它們將積極的功效一點一滴積累起來,最終產生根本意義上的創新。」
「不過,不要指望發明家們能很快地承認他們使用了遺傳算法。」Lipson說,他們仍然會對外宣稱,發明是他們自己完成的。(郭勉愈/編譯)
《科學時報》 (2011-07-12 A3 技術·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