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還是對的!」

2020-11-26 中國青年報

  作家茨威格曾在其著作《人類群星閃耀》裡寫道:倘若出現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時刻,這一刻必將影響數十年乃至數百年。

  北京時間2019年4月10日晚21時07分或許就是這樣一個時刻,至少對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臺長沈志強來說是這樣。

  這一刻,他所參與捕獲的人類首張黑洞照片面向全球同步發布。

  100年之前,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得到了首次試驗驗證,如今這一理論則再一次獲得「強有力的支持」。

  「愛因斯坦真是個天才,他還是對的!」

  在黑洞照片的上海發布現場,沈志強不斷發出這樣的感慨。他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全球200多位科研人員花了幾年時間,最終得到這樣一個顛覆性的觀測和讓人信服的圖像——這是值得銘記的時刻!」

  既然沒法看見,如何知道黑洞存在?

  所謂黑洞,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預言存在的一種天體。按照中科院上海天文臺研究員路如森的說法,黑洞具有超強引力,即便是光,也無法逃脫它的勢力範圍。該勢力範圍被稱作黑洞的半徑或被稱作「事件視界」。

  「等一下,真的有黑洞嗎?你是如何確認黑洞存在的?」

  這樣的問題,路如森曾不止一次被問及:「黑洞的名字,乍一聽,黑的洞,那是不是就表明『沒法看見』;如果沒法看見,那怎麼就知道它存在呢?」

  事實上,在這次「拍照」前,天文學家們已經通過多種間接的證據來證明黑洞的存在。路如森向記者列舉了其中主要的三類代表性證據。

  第一,恆星、氣體的運動透露了黑洞的蹤跡。黑洞有強引力,對周圍的恆星、氣體會產生影響,於是科學家可以通過觀測這種影響來確認黑洞的存在。

  第二,黑洞在「吃東西」即吸積物質時,會發出一定的光,科學家據此來判斷黑洞的存在。

  第三,通過一定設備「看到」黑洞成長的過程,來推導黑洞的存在。

  「還有很多類似的證據,無不說明了黑洞真實存在。但這還是間接的,而我們一直想要做到的,就是直接『看』到黑洞!」路如森說。

  按照100多年前愛因斯坦提出的廣義相對論,人類似乎永遠不能看到「黑洞本身」,相應的,黑洞的「事件視界」,就是科學家能看到的「最接近黑洞本身的圖像」。

  之所以要「看到」黑洞、給黑洞「拍照」,一個主要目的就是「看看愛因斯坦究竟是不是對的」。

  沈志強說,對黑洞陰影的成像將能提供黑洞存在的直接「視覺」證據。黑洞是具有強引力的,因此給黑洞「拍照」,最重要的目的是在強引力場的極端環境下,驗證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並同時細緻研究黑洞周圍的物質吸積和噴流的形成及傳播。

  至於黑洞和人類現實生活有何關係?科學家並不能給出現成的答案。

  不過沈志強表示,天文學家一些和此相關的「提問」,或許能在一定程度上回答這個問題:人類居住的銀河系中心就有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它的質量大約是太陽質量的400多萬倍。那麼,這顆超大質量黑洞會不會影響人類的生活?銀河系中除了這個超大質量黑洞外,還有很多恆星級黑洞,它們和人類、地球又有什麼關係?「如果我們關心人類和地球,就應該關心黑洞。」

  要能在巴黎的咖啡館「看到」紐約的報紙

  不過,要想真正「看到」黑洞並不容易。按照沈志強的說法,要對黑洞成像,必須要保證望遠鏡足夠靈敏,能分辨的細節足夠小,從而能保證「看得到」和「看得清」。

  科學界公認最好的工具莫過於1967年出現的甚長基線幹涉測量技術(英文簡稱VLBI)——該技術也曾多次應用於我國嫦娥探月工程的探測器,「假定在1毫米波長觀測,一個長度為1萬千米的基線,就能獲得約21微角秒的分辨本領」。

  「這是什麼概念?形象地說,達到的解析度約20微角秒,就足以在巴黎的一家路邊咖啡館,閱讀紐約的報紙!」沈志強說。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只要VLBI陣列的解析度足夠高,就一定能成功給黑洞拍照。「如同觀看電視節目必須選對頻道一樣,對黑洞成像而言,能夠在合適的波段進行VLBI觀測至關重要。觀測黑洞視界的最佳波段在1毫米附近。」沈志強說。

  事件視界望遠鏡(EHT)觀測所利用的技術就是毫米波VLBI,目前其工作波段在1.3毫米。

  這是由8個地面射電望遠鏡組成的國際合作觀測陣列——一個觀測口徑近乎於地球大小的「虛擬望遠鏡」,「所達到的靈敏度和分辨本領都是前所未有的」。

  路如森告訴記者,雖然分布在地球各地的8個地面射電望遠鏡,並沒有實際連接,但藉助氫原子鐘精確計時,各臺望遠鏡可以實現數據記錄的同步。

  在2017年的全球觀測中,EHT的觀測波長就實現了1.3毫米。

  按照路如森的說法,EHT的每一臺望遠鏡都記錄了大量的數據——每天約350太字節。這些數據被存儲在高性能的充氦硬碟上。一旦生成,數據就會被空運到德國馬普射電所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海斯塔克天文臺,在那裡,被稱作相關處理機的高度專業化超級計算機,將對各個臺站數據進行處理。

  最後,藉助合作開發的新型計算工具,這些數據被精心處理並用來生成圖像。

  如今,作為多年國際合作的結果,EHT終於為科學家提供了研究宇宙中「最極端天體」——黑洞的新手段。

  路如森透露,未來,隨著格陵蘭望遠鏡和基特峰望遠鏡等加入,EHT的靈敏度將顯著提高,並有望擴展到更短的0.8毫米。

  中國天文學家作了「非常重要的貢獻」

  根據EHT發布的情況,全球參與此次EHT國際合作項目的科研人員達200名之多,其中,來自中國大陸的學者有16人,分別來自上海天文臺8人、雲南天文臺1人、高能物理所1人、南京大學2人、北京大學2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人、華中科技大學1人。另外,還有部分來自中國臺灣地區的學者。

  早在20年前,EHT科學委員會主席、荷蘭奈梅亨大學教授海諾·法爾克就曾和我國科學家合作研究黑洞。

  如今再次合作,海諾·法爾克評價中國科學家表現時說:「他們現在是中國受人尊敬的科學家。在天文學、射電天文學、太空天體物理等領域,中國在這個全球項目中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

  路如森告訴記者,在EHT國際合作形成之前,我國就已經關注高解析度黑洞觀測和黑洞物理的理論與數值模擬研究,並開展了多方面「具有國際顯示度」的相關工作。

  具體到這一次合作,我國科學家在早期EHT國際合作的推動、EHT望遠鏡觀測時間的申請、夏威夷JCMT望遠鏡的觀測、後期的數據處理和結果理論分析等方面都作出了貢獻。

  路如森還記得,他曾到夏威夷參與觀測,在4000多米的高山上「爬上爬下」,褪去科學家的光環,直接掄胳膊上陣充當「苦力」,調試磁碟陣列。

  EHT董事會主席、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射電天文研究所所長安東·岑蘇斯透露,他們和中國科學家建立了廣泛的合作夥伴關係。他所在的研究所就有許多合作過的學生和博士後研究員,其中一位,就是路如森。

  安東·岑蘇斯說,路如森到上海天文臺之前,就曾是馬克斯·普朗克研究小組的領導者。令他印象深刻的是,路如森的興趣在於使用VLBI方法進行觀測,在後來的實際工作中也進行了數據的成像重建。

  「還有其他科學家幫助我們使用JCMT射電望遠鏡進行觀測,有的參與了已獲得的數據的理論建模工作。所以,中國在這個項目中的參與是多方面的!」安東·岑蘇斯說。

  首張黑洞照片發布後,沈志強告訴記者,對M87中心黑洞的順利成像,絕不是EHT國際合作的「終點站」,「也許,就在未來的不久,我們就將迎來更多令人興奮的結果」。

  本報上海4月10日電

相關焦點

  • 是牛頓還是愛因斯坦?
    牛頓認為,地面上的小張做實驗得到的力學定律,和火車上小李做實驗得到的力學定律沒啥不同,他們倆無法區分自己是在地面還是火車上,這就叫「伽利略相對性原理」[3-6]。在所有尋找以太的努力都失敗以後,愛因斯坦出場了。圖3 不同慣性系測到的真空光速都是c,在小張看來,是小李運動著的火車沿運動方向縮短了(圖片來源:作者繪製)愛因斯坦拍著胸脯說,伽利略不敢保證我來做保證,無論力學還是電磁學,所有的物理定律在慣性系都一樣,無法區分,而真空光速在所有慣性參考系都是c。
  • 愛因斯坦--天才還是差生??(雙語)
    愛因斯坦一直是公認的天才,但一直有這樣的說法:愛因斯坦小時候很笨,數學成績很差,甚至被學校勸退。   愛因斯坦在讀二年級的時候,雖然討厭學校死記硬背的教學方法,但還是能取得很好的成績,經常拿全班第一。   他9歲時就讀於路易波爾德高級中學,該學校入學競爭非常激烈,所以他如果成績不好也進不了這樣的知名學校。   愛因斯坦在校的成績也很好,他的希臘語、拉丁語和數學的分數不是1分就是2分(德國實行6分制,最高分1分,最低分6分),後來的數學成績一直是1分。
  • 解密愛因斯坦的智商之謎 是基因還是後天?
    愛因斯坦逝世後,普林斯頓醫院的頂級醫師 託馬斯·哈維把愛因斯坦的大腦悄悄帶回家中,浸泡在消毒防腐藥水裡,後來又用樹脂固化, 再切成大約200片,並親自動手研究大腦,同時也給科學界提供切片進行研究。愛因斯坦哈維醫師將愛因斯坦的大腦保存了四十多年,此間科學界對愛因斯坦的大腦進行了全面的研究。但據威爾特森研究的結果,愛因斯坦大腦左右半球的頂下葉區域,比常人大15%,非常發達。
  • 詭異的測試:你看到的是愛因斯坦還是瑪麗蓮夢露?
    前幾天,一段「究竟是老肉還是燕妮」的詭異音頻火了,大夥在主頁君的文章下方討論的很是火熱,其中一位夥伴表示,這段音頻之所以會產生聽覺混淆,原理應該和那張會產生光學錯覺(Optical_illusion)的「瑪麗蓮·愛因斯坦圖」類似,
  • 愛因斯坦錯了?還是電纜鬆了?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去年9月在實驗中發現,中微子速度快過光速大約每秒6公裡,駁倒愛因斯坦相對論中沒有物質可以快過光速的理論。如今顯示這可能只是一起科學「烏龍事件」。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去年的實驗結果有誤,原因是一條連接全球定位接收器和計算機的光纖電纜出現了鬆動。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發言人詹姆斯·吉利斯,承認實驗結果「現在出現疑問」。
  • 揭秘:愛因斯坦E=mc²居然還是生命方程式
    愛因斯坦之所以比他們高明,就是愛因斯坦畫的圈更大了些。質量守衡定律與能量守衡定律是一回事,未來的科學家把禁錮自己的圈子放大後就會肯定這一點。而我這裡想說的是,愛因斯坦的這個方程式,不僅是質量與能量守衡定律,同時還是生命守衡定律。
  • 宇宙是有限還是無限?或是存在平行宇宙,愛因斯坦給你答案!
    宇宙是有限還是無限呢?或是存在平行宇宙,愛因斯坦告訴你答案!宇宙是廣闊無垠的,它有著上萬個星系的存在。而我們人類只是那麼小小的滄海一粟,平凡且微小,人們對宇宙的探索從未停止過。每個時代都有很多人問過這樣一個問題,宇宙到底是有限還是無限的呢?
  • 你看到愛因斯坦還是夢露?
    大多數人看到的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一張詭異照片。如果你看到的是好萊塢女明星,也許你就得去一趟眼鏡店了。在正常的觀察距離下,健康的眼睛能夠捕捉到愛因斯坦臉上的線條,這讓大腦可以完全忽略瑪麗蓮·夢露的圖像。This classic optical illusion was created several years ago by neuroscientists at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是愛因斯坦不懂數學,還是我們不懂科學?
    眾所周知,愛因斯坦是一個非常著名的物理學家和科學家,他傳奇的一生直到今日依舊被世人所流傳歌頌,畢竟他一生的成就對於整個人類文明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說到愛因斯坦,相信有很多的人以為科學家就是非常的嚴肅和呆板,但其實真實的愛因斯坦並不是這樣的,他和我們觀念中的科學家並不一樣,愛因斯坦幽默活潑並容易相處,所以,喜歡愛因斯坦的人一直都非常多。對於喜歡科學技術的朋友來說,大家對愛因斯坦都是非常敬佩與尊重的。顏值不僅高,而且多才多藝。
  • 是非凡大腦讓愛因斯坦成為物理學家,還是物理改變了他的大腦?
    為了研究愛因斯坦的大腦,我們必須獲得愛因斯坦大腦的樣本。根據愛因斯坦的遺囑,研究員不可能獲得愛因斯坦的大腦,因為遺言要求屍體火化,把骨灰散落在秘密的地方。然而,後人並沒有按照愛因斯坦的遺言來處理他的身體。1955年4月18日凌晨1點15分,愛因斯坦在新澤西州普林斯頓大學醫院去世,享年76歲。當時,託馬斯·哈維是普林斯頓大學病理學主任。他和愛因斯坦只有一次相識,但他成了愛因斯坦的驗屍醫生。
  • 宇宙是有限還是無限的?讓愛因斯坦也感到頭痛的問題
    愛因斯坦在給德西特的信中曾寫過這樣的話,「宇宙究竟是無限伸展的呢?還是有限封閉的?」然而,對這一問題科學家們的回答是不一致的。喬爾丹諾·布魯諾認為,存在著一個普遍空間,一個我們可以隨意稱為真空的廣漠無限,其中有無數個像我們賴以生活的地球;我們宣稱這個空間是無限的,因為無論是推理、感知還是自然都不能給它以限制。如果按照宇宙大爆炸假說,對於愛因斯坦提出的問題,可以得出如下結論:宇宙空間是有限的,但不是封閉的。
  • 20世紀誰最聰明,愛因斯坦還是霍金
    除了談論單個人的智商,中國的網友們也常關公戰秦瓊地比較,霍金和愛因斯坦、和牛頓、和歐拉、和圖靈,等等等等,誰的頭腦更「厲害」。且不論後人的科學發現總是建立在前任的基礎之上,人和人之間比頭腦,又該如何相比呢?智商測試史與優生學衡量和比較人的智力水平,向來是一個困難的工作。
  • 得3—6分,愛因斯坦是學渣還是學霸?他高中時期的成績單被曬了!
    早在兩年前,諾貝爾獎頒獎委員會,公布了已故著名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成績單,讓一些真相大白於天下。從公布的成績單看,愛因斯坦在讀高中的時候,成績有的學科很優秀,有的學科中等。
  • 牛頓VS愛因斯坦,兒時是「學霸」還是「學渣」重要嗎?
    牛頓和愛因斯坦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為什麼偏偏是他們取得了如此成就?有傳言說愛因斯坦小時候成績很差?是真的嗎?讓我們看看他們的人生軌跡,分析一下兒時是「學渣」還是「學霸」重不重要: 牛頓 牛頓於1643年1月4日出生在英格蘭林肯郡的一個小村莊,出生時父親就已病逝,母親在他3歲時改嫁,他不喜歡繼父。
  • 愛因斯坦為什麼在黑板寫下6-3=6?他算錯了還是發現了秘密?
    就像一杯沙中放下一杯水,還是一杯的量一樣。所以,凡事見仁見智,不可以妄下結論。然後同樣的問題,竟然在物理界也出現過。關於物理界中,則是6-3=6的問題,而它竟然出自於愛因斯坦的言論中。想必大多數人其實都看到過一張圖片,就是愛因斯坦本人俏皮的睜大眼睛吐舌頭的照片。但這樣的畫面也僅僅是圖片的一半而已。
  • 愛因斯坦寫下公式「6-3等於6」,是認真的嗎,還是另有含義?
    愛因斯坦寫下公式「6-3等於6」,是認真的嗎,還是另有含義?愛因斯坦是世界歷史上唯一一位擁有著傳奇色彩的科學家。迄今為止他都一直被受人們關注,因為他真的就像是一個傳說。愛因斯坦的智力異於常人,尤其在物理學上有很高的天賦。不僅世人都對他很尊敬,許多科學家都以他為榜樣。但是就是這樣的一個附有主角光環的神一般存在,也有犯錯誤的時候,但是很多人都對此產生了疑惑。在翻閱愛因斯坦照片的時候,意外發現了一件很奇怪的事。
  • 1987版《忍者神龜》,是多納泰羅還是愛因斯坦,誰是你的童年
    但很多人看完四位神龜的介紹後產生了疑問,為什麼在我的記憶中並沒有「多納泰羅」這個人,而是被譯為「愛因斯坦」,這是怎麼回事呢?《忍者神龜》漫畫推出後,獲得了非常高的銷量,神龜們深受人們的喜愛,成為當時美國家喻戶曉的卡通人物。在接下來的幾十年中,《忍者神龜》被無數次搬上螢屏,先後被改編成電視動畫片、真人電影等,而大家最熟悉的莫過於1987版和2003版。
  • 所謂第四維,究竟是空間還是時間?看看愛因斯坦的理論怎麼說
    比如今天要說的時空觀念,在愛因斯坦相對論和後來的高維理論的共同衝擊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在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橫空出世之前,人們的時空認知基本就是穩定的三維空間和單獨的時間箭頭。我們所有的動作就可以分解為三維空間的向量,任何地點都可以用坐標系中的三個數字標識其空間位置,這個三維空間是如此的穩固和平直,以致於就像戲劇舞臺一般靜止不動,等待人類以及萬物在上面表演。
  • 愛因斯坦成績最差的一門課,到底是1分還是3分?有答案!
    首先要說的是,愛因斯坦年輕的時候很英俊。當然,一個人英俊與否很大程度上與其貢獻關係不大,也可能與其智力關係不大。今天不說英俊的意義,只想說說愛因斯坦的學業、考試成績。看到愛因斯坦成績最差的一門課,我們就想笑。
  • 量子糾纏還是愛恨糾纏?玻爾和愛因斯坦的世紀之爭
    愛因斯坦堅持不懈。- 萊昂·羅森菲爾德玻爾的勝利經過一夜不眠之後,玻爾終於對愛因斯坦做出了回應,愛因斯坦的論點有時被稱為「玻爾的勝利」。愛因斯坦的第三次批評在他之前反對哥本哈根量子力學解釋是完整的「失敗」之後,愛因斯坦不再試圖在非決定論中尋找不一致,而是專注於他不同意的量子力學的其他方面。從本質上講,愛因斯坦已經接受了這樣一個事實:作為一個實際問題,不可能同時確定某些不相容量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