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新聞4月13日電 1775年,倫敦鐘錶匠亞歷山大·卡明思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抽水馬桶。這項發明引發了公共衛生領域第一次「廁所革命」,它有效減少了霍亂、腹瀉等致命性疾病對人類的侵害,挽救了億萬生命。
衝水式廁所依賴於巨大的水資源,並需建立昂貴的排水和汙水處理系統。全世界範圍內,仍有25億人生活在缺少水資源,沒有下水管道,更沒有排汙系統的地區,他們缺乏安全的公共衛生保障,其中有10億人仍每天在露天大小便,還有超過10億人仍然在使用茅廁。
因為食用被糞便汙染的食物和水,每年有150萬兒童死於腹瀉相關的疾病,這比每年死於愛滋病和瘧疾的總人數還要多!
目前我國很多農村地區沒有生活汙水管網,導致只能使用傳統旱廁及雙甕式廁所,不僅衛生條件差也會造成較大環境汙染及水源汙染。
2015年7月,領導在吉林省延邊州調研時,了解到一些村民還在使用傳統的旱廁,他指出,隨著農業現代化步伐加快,新農村建設也要不斷推進,要來場「廁所革命」,讓農村群眾用上衛生的廁所。
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自2011年起已經先後投入2億美金用於資助「全球廁所創新大賽」以及「下一代廁所」的研發生產。
一款高科技的智能生物環保馬桶為現代「廁所革命」帶來了全新理念,它採用高科技的智能控制系統與生物降解技術,真正實現無水衝、零排放、無汙染、易安裝、低成本。
上海至信實業股份公司總經理胡嘯鷹
據參與研發生產這款智能環保馬桶的上海至信實業股份公司總經理胡嘯鷹介紹,人類糞便大部分是有機物,利用微生物對有機物進行生物降解的原理,這款馬桶無需水衝,利用智能控制系統和特殊的生物菌群,經過三個多小時就可以將馬桶內的排洩物全部分解為水和二氧化碳,所以這款智能無水生物降解馬桶非常適合在缺水、無生活汙水管網的地區使用。每臺設備相當於每天節水110升,一年可節水40噸左右。由於糞便最終都分解為水和二氧化碳,所以也不會對環境造成任何汙染。
這款智能環保馬桶比傳統馬桶及廁所具有諸多優勢:免水衝、無排汙、無臭味;無需施工安裝、插電即可使用、可移動,適用於各種場所(農村家庭、醫院、景區、會場等);使用一年左右時間添加一次生物菌即可,使用、維護成本極低;使用環境溫度-18℃~40℃,適應南北方各種氣候條件;一臺坐便器可供6口之家使用,平均每天耗電0.8度;使用此設備相當於每天節水110升,一年可節水40噸左右並減少9000噸水汙染。
由上海至信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與科研院校共同研發生產的這款高科技智能生物降解坐便器實現了「廁所革命」的真正質變。(完)
註:請在轉載文章內容時務必註明出處!
編輯:繆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