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解、衝洗、檢修、焊接、測量、探傷、鏇修……
近日,在北京局集團公司石家莊車輛段檢修庫內,復工返崗的職工們戴著口罩,忙得熱火朝天,緊張有序,這裡檢修的車輛,不僅影響著煤炭鋼鐵、木材糧食運輸安全,也關係著駛向湖北武漢蔬菜食品列車的平安。
「全國鐵路勞動模範」,「火車頭獎章」獲得者戶衛欽便是他們當中的一員。她身材不高,幹練認真。
只見她戴著口罩,忙而不亂,手拿探頭,如若「聽診」般輕盈地上下翻飛,同樣的動作時不時重複上幾遍甚至幾十遍;屏幕上,波形有規律地跳動,她專注的眼神「揪」著波形每一個細節,生怕錯過一丁點兒異常波動。
「3位輪軸左側輪座鑲入部內側疑似裂紋,判定入廠!」
「哇,是誰發現的呀!」
生產現場信息化顯示屏上滾動的一條信息,惹得大家議論紛紛,羨慕不已。發現車軸故障隱患的不是別人,正是戶衛欽。
「發現隱患經驗倒是沒什麼可說的,還是認真落實『責任心+責任制+基本功=安全正點』的京鐵員工崗位準則吧。我覺得,現在疫情防控已經到了最吃勁的時候,我們雖然不能像醫務人員一樣戰鬥在『一線』,但保證每一條輪對的檢修質量,每一趟列車的運輸安全,也算是為國家疫情防控做貢獻了吧。」班後,班組長讓戶衛欽分享發現故障隱患經驗時,她如是說。
超聲波探傷屬於無損探傷,是通過運用各種角度的探頭對車輛輪軸進行超聲波檢測,及時發現輪軸內部的缺陷和裂紋。就像大夫給病人做「B超」檢查一樣,如果探傷這個環節把不好關,導致輪軸「帶病」出庫,後果不堪想像。
「其實我也談不上什麼成功,只是比別人多用了一點兒時間吧。反覆探幾遍,多探幾個項點,多看幾眼,腦子裡多轉幾個回合分析分析。」戶衛欽指著手上厚厚的老繭,很靦腆。幹探傷工17年來,不管是自己還是同事發現異常波形,她都會「湊」上去盯著驗證,逐一上手重複探傷手法,找手感,摸規律。為了積累經驗,她不怕麻煩,逐個記錄每條問題輪對所對應的波形狀態,反覆揣摩波峰波谷微小的變化。每當別人問她寫寫畫畫做什麼,「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笨鳥先飛呀。」她總是很謙虛的笑著說。
慢慢地,本子太多,查找、存放都成了問題。說著,戶衛欽翻出她幾年前的本子,紙張已泛黃,部分字跡也已經模糊不清,難以辨認。戶衛欽心疼之餘開始想辦法,有意識放棄「筆記」改為「腦記」,用大腦聯繫對應波形和問題。經過一段時間的鍛鍊,什麼波形對應什麼裂紋,大致數據是多少,別人一問起來她便娓娓道來。久而久之「多問一遍、多聽一句、多看一眼」的「戶式」工作法應運而生。
「軸頸小角度,手法要對路,不可局限3-5度,多偏轉,把好關,除病患。」在與大家交流經驗時,她毫不保留。
入路19年來,20餘萬條輪對零漏探,戶衛欽被工友們親切稱為「女神探」。在輪對軸端方寸之間,她手中滑動著的小探頭,不只是一個標註安全的刻度,更是一個標註責任心的高度。
「做一件事容易,堅持並做好一件事很難」,探傷作業是一份簡單重複、單一枯燥的工作。疫情期間,面臨的困難更是只有作業人員才知道。 「戴著口罩,我們就是車輪的B超大夫。疫情一線的大夫治病救人,我們就是治病救車呀。」一向靦腆的戶衛欽比平日裡多了幾分爽朗。
【來源:燕趙都市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