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10天,《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突破了22億大關,並榮登中國影史動畫電影票房冠軍,「國漫之光」的稱號當之無愧!
《哪吒》在點映之前所受到的關注度並不高,其爆炸式的口碑傳播,還是來自於它本身過硬的質量。
有了《哪吒》這個參照物,我們可以更直觀的分析出來,是什麼讓觀眾們發自內心的為國漫叫好,又是哪些元素成為了國漫崛起的關鍵。
《哪吒》一時間風頭無兩,但還有一部國漫劇集,絕對是可以和《哪吒》並稱為今年國漫雙子星的存在,它的名字叫《靈籠》。
《靈籠》給出了一個末世主題的框架——不久的未來,人類的世界早已擁擠不堪,邁向星河、尋找新家園的行動迫在眉捷。正當一切有條不紊的推進之時,月相異動,腳下的大地爆發了長達數十年、劇烈的地質變化,人類在這場浩劫中所剩無幾。
當天地逐漸恢復平靜,人們從廢墟和深淵中重新踏上了這片熟悉而又陌生的大地。舊世界已經蕩然無存,習慣了主宰一切的我們是否還是這個世界的主人?
帶著這個疑問,整個故事從一個山洞開始講起。
人們在山洞中似乎搜索著什麼,從對話中我們可以得知外面的世界已經不安全了,有各種怪物病毒的出現。更讓人驚訝的是女主角對著相擁的人類石像說,原來的人可以隨便做這種親密的動作嗎?這樣打破常識的疑問無疑提起了觀眾對於這個故事及世界觀的興趣。
隨著探險的深入,山洞中出現了兩種怪物,一種是可以控制人類精神與肉體的怪物,將人類轉化成他們的武器;另一種是巨大的蠻力怪物,人類在與其戰鬥中明顯佔據下風。除了外部危機,不同身份與職位的人群之間的內部矛盾也在慢慢顯露出來……
聽起來很有趣是不是?感覺有一場大戲要上演!但這部動畫真能和如日中天的《哪吒》相提並論嗎?我們往下看。
科幻動畫接棒手
今年春節檔的《流浪地球》掀起了中國科幻電影的熱潮,讓中國觀眾有了對國產科幻作品的期待與憧憬,而下周上映的《上海堡壘》也有望拿到這根滾燙的科幻電影接力棒。
但在動畫領域,目前最有可能接過《流浪地球》手中接力棒的就是《靈籠》。
作為一部軟科幻作品,《靈籠》並沒有因為劉慈欣一系列硬科幻作品的大火(特別是《流浪地球》電影化的成功),就跟風去拍攝類似的作品——畢竟一味去模仿對於中國科幻作品的發展絕不是最科學與最健康的,我們需要更多不同類型的嘗試,在百花齊放的創造環境中,國產科幻才能百鍊千錘出更好的作品。
話說回來,現在很多文章都從各個角度去誇讚《哪吒》,但好像很多人都忽略了《哪吒》的一個重要屬性——魔幻題材。
換言之,《哪吒》更像是自《大聖歸來》後對於中國神話與魔幻題材不斷研究升級後的作品,而《靈籠》則有橫空出世的味道。
雖然兩部作品的誕生方式不同,但獲得的觀眾認可度都很高,目前《靈籠》在豆瓣的評分為7.8分,B站評分9.7分,播放量超過3000萬次。
爆款是怎樣煉成的
誠然,與當今世界頂級的動漫製作水準相比,無論《哪吒》還是《靈籠》都還存在差距,但也正是這樣兩部有口皆碑的作品,證明了動畫作品世界觀設定的必要性和人物設定的重要性。
《靈籠》採用了現在最流行的朦朧世界觀設定,我們可以從上民與塵民的設定,人類以基因優劣進行社會分級的設定,燈臺運行的設定等等一點一點去獲悉這部作品中的世界觀。
觀眾們仿佛在玩一場RPG遊戲,或者是讀一本小說般有極強的代入感,如果你看B站上的彈幕,會出現很多慕名而來的留言,這也證明了這部作品的世界觀不斷在為自己吸粉。
而《哪吒》世界觀設定的成功,則來自對於婦孺皆知的神話故事的出色改編,其中最具魔幻屬性之處就是海底龍宮的重新設定與動畫上的驚豔設計。這個段落將中國神話故事進行了全新的、很酷的詮釋,在構圖方面更是無限接近甚至追平了一些世界頂級動畫作品,甚至有一絲克蘇魯神話的味道。
這樣的創作手法證明了,中國古代神話也可以向日本動漫那樣進行全新的二次創造,而中國的動畫人是有這個能力的。
世界觀構建好了,那麼在全新世界裡的主人公也一定要吸引人,《哪吒》《靈籠》都在人設上用盡筆墨。
《靈籠》雖然沒有極具突破性的人物,但所有的人設都立得住,個性也極為鮮明,還能在舉止言談中看到每個人的背景故事,這其實就是成功的人設。
《哪吒》更不用說,哪吒與敖丙的水火雙子設定,將人物性格完美匹配到了故事當中,更是將日漫中最擅長的「羈絆」設定學以致用。
敖丙這一角色也成為了《哪吒》最大的亮點之一,使得國產動漫中的反派終於擺脫了臉譜化。而陳塘關的百姓刻畫得也是各有所指,甚至有借古諷今的意味,這在國漫中也十分罕見。
雖然我們的動漫技術在「捏臉」方面還算不上頂級,但這不是影響影片整體質量的藉口,《哪吒》《靈籠》兩部作品的主創團隊也深知這一點,所以在分鏡頭的創作中力圖追求最極致的電影感,這一點上《靈籠》對比《哪吒》要遜色一點——畢竟《哪吒》的舞臺是在大銀幕上。
但即使這樣,《靈籠》也是國漫中的佼佼者。
分鏡頭最直觀的體現就是動作戲上,《靈籠》的動作場面目前以槍戰為主,一些格鬥方式為輔,按照劇情的發展可能後期會有機甲大戰怪獸的場面出現,目前的動作戲也保持在了商業水準的及格線以上。
而《哪吒》中江山社稷圖的絕妙設計,各種法器法寶的千變萬化,搭配上電影感十足的分鏡設計,就是一個字——燃。
實際上,國漫標杆最重要的意義,就是之後的創作者們有了可以學習與借鑑的參照。在《哪吒》《靈籠》身上,我們依舊能找到目前頂級動漫的一些影子,借鑑也好致敬也好,但是這兩部作品都最終探索出了屬於國漫的成功之路,可以說是為後來者打下了一個優秀的基礎。
對於《靈籠》,最後還要多談幾句。
相較於國產魔幻作品只要改編好現有的神話傳說就足矣,國產科幻作品的原創性目前還處於起步階段。
而如今的科幻領域,大家最認可的還是劉慈欣。但是中國的科幻成長不能單單靠大劉一人,強如拿下過雨果獎的他在科幻的領域上也無法全面覆蓋,一些題材他也不曾涉及。
我們未來的科幻電影不能單單只拍劉慈欣的小說,而是需要更多不同類型作品的出現,成功也好失敗也好,這都是我們在科幻創作中的必經之路。這一點上,《靈籠》無疑勇氣可嘉。
作者 編輯:曾經一千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