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3 11: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近幾年,
我市通過背街小巷治理,
提升了城市整體風貌,
讓城市的「裡子」靚起來,
同時背街有風景小巷有文化,
更彰顯了城市底蘊!
鶴山區立足煤之源文化,
打造了鶴煤巷、烏金巷。
改造後的巷子仿佛
向市民講述著鶴壁
因煤而興的歷史。
「原來這條巷子連個名字也沒有,牆體破舊,有的地方都快塌了。如今一改造,不光有了名字,巷子也變美了,還充滿文化氣息。」1月11日,在鶴山區鶴煤巷散步的市民李先生說,鶴煤巷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雖然天冷,但仍有不少人來這裡散步。
▲鶴煤巷礦文化元素全貌。
鶴煤巷位於鶴山區中山路街道馬中社區,長約660米、寬約6米,2020年11月開始改造,目前已基本改造完畢。
馬中社區曾是鶴壁煤礦退休工人的聚居地,經過此次升級改造後,從南向北依次打造了一礦到十礦的景牆。「我們通過10個主題景牆重點展示了鶴煤一礦到十礦的文化元素,景牆運用每個煤礦的特色建築、景觀等元素,講述各煤礦的建設形成及發展歷程,展現各煤礦的輝煌歷史和人文精神。」鶴山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黨組書記、局長李建軍說,改造後的鶴煤巷以獨有的設計理念向人們展示鶴壁獨特的煤礦文化。
▲鶴煤巷的火車車廂。
「鶴煤巷改造前,巷首有兩個變電箱,我們利用火車車廂遮擋了變電箱,達到既美觀又安全的效果,火車車身上的數字代表了鶴壁煤業發展史上的關鍵數據。」李建軍說,鶴煤巷內的牆繪再現了煤礦工人當年「刻苦拼搏、自強不息、求實創新」的工作作風,展現了他們用雙手創造幸福生活的美好景象,提醒大家銘記那段艱苦而輝煌的歷史。
▲烏金巷東入口處。
此外,烏金巷的變化也贏得了周邊居民的稱讚。烏金巷同樣位於馬中社區,長約180米、寬約6米,以時間為軸展現了鶴壁古代、近代、現代煤炭開採與應用的發展史。
▲烏金巷煤炭文化牆。
「烏金巷的巷名取自《鶴煤頌》中『烏金化火渡黎庶,赤汗集財貢賈人』。」李建軍說,煤被稱為「工業糧食」「黑色黃金」,對鶴壁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烏金巷蒸汽及智慧安防。
烏金巷原本路面坑窪不平,巷子兩側牆體殘破,照明設施老舊,給附近居民出行帶來了極大不便。經精心設計之後,烏金巷重新煥發生機。
▲烏金巷的景牆。
「烏金巷內的設計主要以煤文化為主題,通過巷子兩側的景牆,講述了煤炭的形成、開採、應用等過程。」李建軍說,其中,文化景牆介紹了鶴壁與煤的歷史發展,通過牆繪與浮雕相結合的方式展現了古代採煤過程;工業景牆以蒸汽火車的輪子作為裝飾,加強工業感、時代感;煤雕採用黑色體塊和煤球元素拼湊出一幅不規則的像素風格圖畫;鏤空景牆採用鏤空手法,通過漏景使植物與建築相融合,加以文字呼應煤文化主題。
想要了解鶴壁的煤文化,
快去這裡轉轉吧!
來源:淇河晨報
責任編輯:張露丹
統籌:靳麗娜
總值班:郭紅豔
監製:李宏慶
原標題:《鶴壁新增鶴煤巷、烏金巷!快來這兒了解咱市煤文化》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